西洞庭湖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媒体:《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6期  作者:梅碧球
专业号:西洞庭湖湿地
2011/6/8 10:16:52

 

西洞庭湖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梅碧球 张纪祥 代建明 解朝华 夏战新 彭平波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湖南 常德 415900)

 

West Dongting Lak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report

MEI Bi-qiu   ZHANG Ji-xiang  DAI Jian-ming  XIE Chao-Hua   XIA Zhan-xin   PENG Ping-bo

 

(West dongting Lake Nature Reserve, Changde, Hunan 415900)

 

摘要:西洞庭湖是整个洞庭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历年来一直是人们高强度开发的区域。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在湿地保护和管理方面采取了开展退田还湖恢复湿地示范项目、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强化湿地保护管理职能、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对湿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并与当地渔民对湿地资源进行社区共管、开展有机渔业生产,发展生态旅游来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等保护管理模式,使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与保护。本文综述了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典型经验与做法,以及所取得的保护成果,并就保护区目前在湿地保护和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Abstract: West dongting lake is the whole dongting lake inalienable important constituent, its wetland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is people all over the high strength development area. West lake dongting nature reserve in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dopted a conducting returning farmland to restore wetlan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wetland protection wetl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 function, severely crack down illegal crime and the wild animals of wetland resources to carry on the dynamic monitoring, and with local fishermen the wetland resources for community co-management, developing organic fishery production, developing ecological tourism to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protection management pattern, causes the west dongting lake wetland ecosystem obtain better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west lake dongting nature reserve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98 the in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typic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protection, and reserve at present in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has carried on the beneficial discussion.

关键词:西洞庭湖 ,主要威胁 ,湿地保护, 开发利用,问题与探讨

 

key words: West Dongting lake, Main threat, Wetland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problems and discussion

 

1、西洞庭湖湿地概况

西洞庭湖湿地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境内,东抵沅江市万子湖,西邻常德市鼎城区,南连汉寿县南部低山丘陵区,北与安乡、南县接壤,主体湖泊为汉寿县目平湖。1998年元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湖南汉寿目平湖(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1°48ˊ50″112°16ˊ40″,北纬28°49ˊ50″29°08ˊ50″,总面积3.568万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696万公顷。保护区以越冬水禽、水禽栖息地及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2002年元月,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中国包括香港在内现有37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西洞庭湖地处沅、澧二水尾闾,它不仅承接沅水、澧水2条水系,而且吞吐长江的松滋、耦池、太平三口洪流,使得区内洲滩密布,江湖交错,水域辽阔,形成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涨水成湖、落水为洲,丰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其主要特征。区内水系发达,年调蓄洪水能力达52.25亿立方米,巨大的洪水吞吐量,使其净化水质能力强,湖泊换水周期一般小于20天。该区湿地资源十分丰富,调查,保护区内现有维管植物87科,260属,416种,区内还发现了珍稀植物——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具有重要的物种基因库的价值。鸟类11目58科198种,其中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等6种为国家Ⅰ级保护鸟类;还有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 等23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属于中日、中澳双边保护协定保护的鸟类120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60.6%,在诸多越冬水禽中,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极危物种的有1种——白鹤,濒危物种3种,易危物种8种。区内有鱼类12目23科114种,珍稀鱼类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等。

西洞庭湖承接沅(江)、澧(水)二水,通联长江,是整个洞庭湖和长江中下游湿地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

2.1、泥沙淤积和围垦

长期以来,西洞庭湖湿地的泥沙淤积情况十分严重,洲滩发育十分迅速,1949~1988年,目平湖已平均淤高2m以上,32~33m高程的淤洲,已达9万亩左右,枯水期,当水位下降至3lm时,沅、澧二水已不能通流;另据资料记载,1949~1975年,洞庭湖区重点围垦19处,面积达16.23万㎞2,使湖泊水面由解放初期的43.5万㎞2缩小到目前的26.7万㎞2左右。近年来,由于长江三峡大坝的建成运行,从长江松滋、太平二口经澧水注入西洞庭湖的自然来水量明显减少,冬季常出现生态缺水情况,使鸟类、鱼类栖息地逐渐丧失,湿地退化情况加剧。

2.2、人口压力大,人为活动比较频繁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周边有汉寿县的蒋家嘴、岩汪湖、坡头、洲口、鸭子港、酉港、百禄桥、洋淘湖、周文庙等九个乡镇,总人口达261236人。上述9个乡镇中有55个行政自然村位于保护区实验区、缓冲区内,总人口达90126人,其中农业人口有65781人,占总人口的72.98%,农业劳动力21875人,目前尚有剩余劳动力8000余人。保护区成立之前,西洞庭湖湿地一直是人们高强度开发的区域。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十分重视湿地保护,严格控制保护区内的各种开发经营行为,有效遏制了滥捕乱猎泛滥势头,但目前,在湿地内进行非法养殖和植树造林、电击鱼等农渔业生产活动仍十分普遍。

2.3、工农业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目前,西洞庭湖湿地的工农业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没采取任何处理措施,便直接排放入湖,对西洞庭湖的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2010年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普查结果表明,西洞庭湖年污水排入量为52100万t,其中工业废水3827万t/年,农业生产废水44273万t/年,生活污水4000万t/年。

 

3、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3.1、湿地保护

3.1.1、实施退田还湖

自1998年以来,汉寿县委、政府遵循党中央“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治水方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对围堤湖、青山垸、桔林垸、三汊障、大南湖调蓄区以及19个湖汊子垸14个乡镇13057户43614人实行退田还湖、移民搬迁,至2008年汉寿西洞庭湖区已退田还湖117641亩,增加蓄洪量51336万m3。退田还湖不仅增加了西洞庭湖的湿地面积,而且对缓解湿地退化进程、保护越冬水禽、水禽栖息地及湿地生态系统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3.1.2、强化湿地保护和管理职能

2006年,汉寿县委、政府着力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在省、市机构编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原汉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原汉寿县湖洲管理局进行了机构合并,成立了新的湖南省汉寿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并将保护区从正科级升格为副处级事业单位。

由于原汉寿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湿地保护职能不强、湿地管理职能弱化、管理体制不顺。“有利争权、无利绕道”的管理模式使湿地保护工作无法到位。

新的汉寿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后,首先科学设置了内部机构和派出机构,保护区管理局下设蒋家嘴和岩汪湖2个正科级分局,保护区管理局机关设置了办公室、财务科、资源保护科、宣传教育科、旅游管理科等5个副科级科(室);其次科学核定了人员编制,全局核定事业编制39名,其中机关23名;三是落实了一定的工作经费,汉寿县人民政府将保护区管理局列入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将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和保护经费了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常德市财政每年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因而人员经费与工作经费都得到了相应的保障,湿地的保护和管理职能得到强化。

3.1.3、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近年来,保护区加强了对西洞庭湖湿地周边污源的调查,积极向汉寿县委、县政府汇报相关化工企业对西洞庭湖湿地的污染情况,并引起高度重视,汉寿县委、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狠抓了排污企业的治理整顿工作,铁腕治污,治理整顿率达100%,取得了良好效果。截止2008年底,排污企业验收达标的有:天耀纸业;排污企业整治合格的有:广源麻业、紫阳纺织、德乐纺织、逐鹿纺织、鑫源纺织、汉寿县氮肥厂;排污企业彻底关闭的有:洋淘湖纸厂、坡头纸厂、湖南泰亿德纸业、百禄桥精麻厂、供销精麻厂、金鑫精麻厂、福金精麻厂、洞庭精麻厂、宇龙精麻厂,目前,西洞庭湖湿地水质已达国家Ⅱ类水水质标准。

3.1.4、加强湿地监测巡护,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

自保护区成立,特别是升格后以后,把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巡护工作当作中心工作来抓,2007年组织部分监测人员到江西鄱阳湖、湖北洪湖、东洞庭湖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习、考察与培训,提高监测巡护技能,2008年,投入资金48万元,进行监测点硬件建设,并落实了监测点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在区域范围内设3个固定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配备了交通船只、发电机组。保护区在加强湿地资源监测的同时,加大了对破坏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历年来,配合汉寿县森林公安局在区内先后查处危害野生动物案件18起,收缴猎枪、鸟铳22支,处理当事人72人,对其中7人给予了刑事拘留,3人依法判刑, 有力地打击了西洞庭湖湿地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

3.1.5、加强宣传教育

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湿地保护的基础性和重点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据不完全统计,自保护区成立以来累计发放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宣传传单等15万余份,制作了《走进国际重要湿地——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梦里水乡——西洞庭湖湿地印象》等专题宣教片,并组织策划出版了《湿地飞歌》、《西洞庭湖湿地风光》、《湿地有约、相聚汉寿》等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书籍、宣传手册,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3.1.6、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保护区成立后,先后与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环保组织合作,在西洞庭湖湿地实施了相关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来加强对西洞庭湖湿地的保护。2001年与WWF合作,由WWF资助保护区280万元在蒋家嘴镇共同修建了湿地保护宣教中心,该宣教中心作为WWF长江项目的第二大湿地宣传教育中心建成后,先后接待了国内外来访者,大、中、小学生等15万余人次,其中各级领导干部1200多人,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百余家计1800多人,境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湿地保护专家和学者。极大地提高了西洞庭湖湿地的知名度,使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3.2、开发利用

3.2.1、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典范——青山垸社区共管

3.2.1.1、青山垸基本情况

青山垸1975年围垦,总积雨面积788.7公顷。该垸自围垦以来,洪涝灾害频繁,1996年、1998年连续两次溃垸,水灾损失约3000万元,1998年底汉寿县人民政府对青山湖实施退田还湖,垸内村民共1789户,5821人迁居或就近安置,并将青山垸划归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

由于退田还湖移民渔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生产和生活资料,辖区内的社会秩序极不稳定,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冲突也不断升级。

1999年,保护区与WWF合作,在青山垸开展了“恢复湿地和社区共管”示范项目,对青山垸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并依法取缔了垸内及周边地区的“迷魂阵”、拦江网等不良捕鱼方式,使青山垸的湿地生态系统迅速恢复,垸内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自2003年起,保护区在WWF的指导下,开始酝酿在青山垸由原住渔民与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2003年10月,保护区和青山垸原住渔民制订了《青山垸社区共管方案》,即在不破坏青山垸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护区允许当地社区一部分原居渔民在青山垸从事生态水产养殖,由保护区和当地社区渔民共同参与青山垸的生态环境保护。2004年3月,青山垸180户原居(农)渔民和保护区正式签订了社区共管承包经营合同,并成立了“汉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青山垸社区共管委员会”。

3.2.1.2、社区移民渔民共管参与率

2004年青山垸渔业合作组由110股(180户)组成,每股一次性交纳入股金10000元。移民渔民入股情况为蒋家嘴镇45股、45户;洋淘湖镇水产队65股,135户,社区共管参股总户数为180户。

目前,居住在蒋家嘴和洋淘湖两镇移民渔民总户数的基本情况为: 蒋家嘴镇莲塘社区、马家塅社区、洋淘湖镇水产队的移民共计586户1715人。其中莲塘社区170户600人;马家塅社区93户,329人,洋淘湖水产队320户,786人。2004~2008年移民渔民参股百分比为:180/586=30.7%。

3.2.1.3、社区共管渔民股均红利情况

2004年, 参股渔民每股当年收回了8000多元的股金, 2005~2006年每股获纯红利蒋家嘴镇每股7200元,洋淘湖镇每股5000元。从2007~2008年由社区共管合作组内部承包经营,股民不再交纳入股金。110个原始参股渔民2007年蒋家嘴镇红利收益7200元/股,洋淘湖镇红利收益5000元/股。2008年蒋家嘴红利收益7000元/股,洋淘湖红利收益4800元/股。内部承包经营的40个大股东每股获红利收益13000元/年。每年社区共管合作组6个管理人员工资收益36000元,人平6000元。每年赶鱼,渔民打鱼工资收益:30万元/年,交保护区湿地补偿费:20万元/年。结合年股均收益情况,青山垸社区共管模式下的渔业生产除开生产成本后经济纯收入为:171万元/年。

3.2.1.4、青山垸有机渔业生产概况

2004年3月8日,社区渔民与保护区签订青山垸社区共管承包经营合同后,严格按照国家有机鱼养殖操作规程进行渔业生产,于2006年11月,顺利通过了南京国环有机认证中心的检查验收,现有鲢、鳙、鲤、草、鲶等20个鱼类水产品获得了有机认证,年产有机鱼达1200吨以上,其有机鱼类水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各大中城市,深受市场欢迎。目前,青山垸已成为整个洞庭湖区重要的有机鱼生产基地,其“青山垸”牌有机鱼为湖南省水产品的知名品牌。

20098月,在保护区的帮助下,由所有参与青山垸社区共管的渔民成立了湖南省汉寿县青山垸有机鱼养殖专业合作社。

3.2.1.5、青山垸社区共管效益评价

3.2.1.5.1、社会效益

自实施社区共管后,青山垸原居渔民便从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变成了维护者,渔民主动拆网上岸,并积极主动实施“蓄水、留鱼、护鸟”工程,湖中再也看不到“迷魂阵”的影子,电击鱼、毒鱼、炸鱼等不良捕捞方式也杜绝了。2005年青山垸社区共管被评为全国十佳可持续发展项目。目前,“青山垸湿地恢复和社区共管模式”,已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型案例,被WWF向国内外推广。2010年,青山垸的社区共管模式与黄泥河的虎足迹、拒绝森林非法采伐、一年一度的“花椒节”一起,作为WWF在中国保护环境的四大示范项目之一进入2010上海世博会。

3.2.1.5.2、生态效益

青山垸实施社区共管后,其野生鱼类资源得以迅速恢复,越冬候鸟也陆续迁飞来此栖息,每年越冬的候鸟数量超过并稳定在15000只左右,其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放眼湖面,一派海晏河清、鹭飞鹤舞、沙鸥翔集的景象,黑鹳、灰鹤、小天鹅、白琵鹭等国家珍稀保护鸟类年年都到此栖息、觅食

3.2.1.5.3、经济效益

自2004年青山垸进行社区共管以来,给参与社区共管的原居移民渔民提供纯红利171万元/年,人均获利包括渔业生产工资在内达1.5万元/年。青山垸社区共管合作组,经过7年多的发展,固定资产现已达1500万元以上,为今后更好地保护青山垸湿地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社区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青山垸社区共管有效地化解了当地社区与保护区的矛盾冲突,确保了青山垸湿地恢复区内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了鸟类、鱼类和其他湿地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达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社区经济双赢的可喜局面。

3.2.2、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湿地保护,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西洞湖湿地的生态旅游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有到热,由热到强,至2008年一举成为“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对拉动汉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西洞庭湖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2.2.1、鼓励退田还湖移民渔民进行生态旅游

自1998年特大洪水后,保护区便与WWF合作,积极引导退田还湖后的农(渔)民发展适洪经济,鼓励退田还湖后的农(渔)民在西洞庭湖湿地开展生态旅游,试图为一部分渔民找到合适的替代生计。2000年,在保护区和WWF支持下,退田还湖渔民唐代钦率先在西洞庭湖进行了“洞庭风光游”,当年旅游纯收入达3万多元,第2年,在西洞庭湖进行生态旅游接待服务的农(渔)民迅速发展到了20多家。 

3.2.2.1、在自然保护区和WWF的推动下,湿地生态旅游业迅速发展

通过保护区与WWF的大力宣传,2002年,汉寿县人民政府为了加强西洞庭湖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成立了汉寿县旅游局。为了推动西洞庭湖生态旅游的发展,WWF组织县政府和县旅游局领导在常德市召开了“洞庭湖生态旅游战略发展研讨会”,并与汉寿县旅游局合作,于2003、2004年连续2年成功在西洞庭湖湿地的安乐湖举办了二届“龙舟大赛”,全国各地观众累计达50万人以上,国际重要湿地——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得以迅速提高。

 2005年6月WWF又组织汉寿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县旅游局、保护区及社区代表赴马来西亚、泰国、香港等地进行生态旅游的参观、考察。2007年与汉寿县旅游局合作,组织一部分专家、学者在西洞庭湖的杨幺水寨召开了“洞庭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 

 近几年,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发展生态旅游业,汉寿县生态旅游总投资额已达10.4亿元,初步建成了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清水湖旅游度假区、鹿溪旅游度假区、农业旅游观光走廊。涵盖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企业已有22家,2008年接待游客1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00多万元,全县形成了以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的湿地生态、森林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等旅游产品。

 2009年汉寿县人民政府将“旅游活县”纳入全县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以“水”为内核的旅游产品。2009年汉寿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两点一线”旅游格局,广泛拓展长(沙)株(州)、(湘)潭;常(德)、益(阳)、张(家界)及武汉、广东客源市场,实现年接待游客量20万人次以上,年创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力争在大湘西旅游经济圈中,占据桥头堡位置,进而融入“山水湖南,人文潇湘”全省旅游大格局。

3.2.2.3、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多年来,通过保护区和WWF一系列宣传和引导,使社区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很大地提高。2009年1月,汉寿县人民政府出台了《西洞庭湖湿地管理暂行办法》,自然保护区、渔政管理站、交通、水利、林业等各政府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了对西洞庭湖湿地的管理,使西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如今,青山垸、龙王湖、半边湖、安乐湖已成了越冬候鸟在西洞庭湖新的主要栖息地;通过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不仅提高了西洞庭湖湿地的知名度,提升了汉寿县的整体形象,而且增加了当地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带动了汉寿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 

 

4、问题与探讨

据了解,目前国际社会对湿地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纯保护为主的湿地原生态区运作模式,一种是偏重利用的湿地风景旅游区运作模式。中国地少人多,后一种湿地保护模式更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在退田还湖、强化湿地保护和管理职能、污染治理、宣传教育、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湿地监测、参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且在保护区与WWF的合作下,结合当地的实际,在青山垸成功地运用了后一种湿地保护模式,坚持“以保护求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促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加快促进了西洞庭湿地生态旅游业,生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引导当地社区群众加入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上来,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典型范例。

然而,保护区目前在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问题。

4.1、问题

4.1.1、重产业发展,轻生态保护

目前,广大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了解、对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象认识和了解森林那样普遍,西洞庭湖湿地依然存在着无序开发的现象,当地相关管理部门、各相关利益群体重产业发展,轻生态保护,使区内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湖区专业渔民捕捞区域减少,生产、生活受到冲击。

4.1.2、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对西洞庭湖湿地拥有管理权的部门繁多,如:汉寿县水利局、国土局、水产局、林业局、西湖水利会、沅南水利会、周边乡镇等相关单位都有相应管理权,而各部门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生态环境保护的合力小。

4.1.3、执法力度疲软

保护区目前日常工作以监测巡护和宣传教育为主,没有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一些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和危害野生动物的案件,自然保护区无权作出处罚决定。

4.1.4、保护区级别不高,影响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申报

保护区虽然在2001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但目前仍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了争取国家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投资。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国家对西洞庭湿地保护投资项目仅1个,即2006年5月国家林业局下达的《国家林业局关于湖南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的批复》(林计批字[2006]29号)。然而,该项目总投资为6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7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过高,且配套资金难以全部到位,直接影响后期项目申报和争取。

4.1.5、资金短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资金短缺,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目前还没有单独的办公场所,日常办公和保护区岩汪湖分局集中在一个院子,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和日常监测巡护工作也难以正常开展,由于资金紧张,不但招不来“女婿”,也留不住“儿子”,严重地阻碍了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

4.1.6、缺少湿地保护专业人才

由于保护区成立时间较晚,现有工作人员都是从原汉寿县林业局和原汉寿县湖洲管理局抽调过来的工作人员,对湿地保护工作不太熟悉,更是缺少湿地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利于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

4.2、建议

4.2.1、今后工作主要目标

湿地生态系统特别是鸟类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琵鹭、小天鹅等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保持长期稳定增长,使西洞庭湖成为中国南方水鸟种群数量最丰富的越冬地之一;保护区三大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管理措施到位,其功能和效益得到有效发挥,杜绝在保护区内非法经营以及非法狩猎、捕捞、毒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把保护区提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与湖南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的联系与协调,进一步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现汉寿县委、政府“旅游活县”的战略目标,继续引导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等资源利用方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4.2.2、主要保护措施

加强保护区自身能力建设,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在汉寿县城建设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大楼、湿地宣传教育中心,使之成为面向公众、面向国内外开放的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基地和科研交流基地,加强业务工作培训,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湿地管理和资源监测水平。

申请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汉寿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理顺各相关利益单位之间的关系,把保护区边界内的湖、洲等国有资源归口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一管理,做到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明确,管理体制科学合理。

确定重点保护功能区。在对湿地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把保护区内打靶台、下沙槽、东洼、半边湖、龙王湖、青山垸等六大区域作为重点保护管理功能区,开展以水禽为主要对象的湿地生物定位监测研究,掌握关键种群的动态变化,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

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生态建设。在保护区实验区打造湿地生态景区,并建设候鸟天堂、本土湿地植物生态园、水上乐园、民俗文化村等生态旅游景点,来推动湿地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4.2.3、建立湿地保护资金保障制度。

将湿地的保护与发展纳入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每年从汉寿县财政拨出一定数额的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市财政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专项经费向区县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区、县环保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并把环境治理、污染源治理推向市场,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引导开发者、污染者成为污染治理的投资主体。

 

参考文献:1中南林业勘察设计院,《湖南汉寿目平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998

          2、彭平波等,《洞庭湖鱼类资源动态监测与研究》,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

3、彭平波等,《青山垸湿地恢复与鸟类资源保护研究》,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彭平波, 《WWF关注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篇》,湿地中国,2009

阅读 301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