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紫涵闻网讯 老挝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Phosy Chanhming心里有个遗憾:多年来,一直没有机会到母亲河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去看看。他想知道,湄公河的源头是什么样子,那里的生态环境怎么样?
近年来,发源于中国青海玉树杂多,全长4909千米的澜沧江-湄公河的保护、治理和开发,流域六国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备受关注。去年3月,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以后,Phosy Chanhming终于有机会自己去寻找答案。
Phosy Chanhming是今年首届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的国际导师,来青海之前,他已经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多个地域有了观察研究。这次,他想通过实地参观澜沧江源头,考察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7月26日下午,作为老挝国立大学领队,Phosy Chanhming带着9名学生,安全到达海拔4800多米的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对高海拔地区的生态保护及人类生存环境有了直接的认识。
“Wonderful(精彩)”“Great(满意)”“Beautiful(绝美)”总结今年参加澜沧江-湄公河文化生态溯源考察的感受,PhosyChanhming连续用三个英文单词高度称赞他看到的澜沧江-湄公河源头。
尽管Phosy Chanhming到达“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源头纪念碑时,出现了轻度的缺氧及头晕症状,但他坚持徒步4公里,参加了纪念碑附近的所有活动后回到露营地。
回到西宁,谈起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时,Phosy Chanhming非常兴奋,从沙发上起身,幽默地说:“这么美的地方,海拔这么高,氧气这么少,这是为什么呢?令人不可思议。”
对于澜沧江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Phosy Chanhming的学生LackunaAlounthong有自己的感受。他说,母亲河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尽管氧气稀薄,呼吸困难,他在一天之内体验了冰雹、大雨两种天气,但一想起澜沧江-湄公河源头美若仙境,他对当地政府的生态保护工作大加赞赏。
为期三天的溯源考察中,LackunaAlounthong发现,原有通往澜沧江源头的泥土路比以前更加平整了。有牧民告诉他,为了保护澜沧江源头的湿地与沼泽,当地政府并没有专门修一条通往“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源头纪念碑的公路,而是让所有人到纪念碑附近时,徒步前往目的地。
“由此可见,中国保护澜沧江源头的信心和能力是强大的,措施也是很完备的。”Lackuna Alounthong说。
和Lackuna Alounthong一起第一次到达澜沧江源头的训练营选手,还有来自青海大学材料学专业的研究生舒胜武。他是湖北人,以前只在课本上知道澜沧江的源头在中国青海,但不知道澜沧江的发源地在玉树杂多。
7月22日至28日,舒胜武作为此次训练营唯一的青海大学生参加了玉树文化生态考察活动。7天时间里,他与多名藏族志愿者交流合作,参加了在玉树举办的多项文化活动。
舒胜武说:“玉树的文化底蕴深厚,玉树的绿色绵延不绝,我简直爱上玉树了。”通过与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六个国家选手的交流,舒胜武发现,选手们最喜欢的,还是康巴藏舞优美的舞姿和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场。
来自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以来,参加项目的澜湄六国高校师生和嘉宾近600人次,提交政策创新、公益创业和小微企业方案83项。
“最吸引六国青年和专家的,不就是青海的文化和生态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关事务学院副书记方明在与来自六个国家的35名选手交流时说。他说,澜湄之约启动以来,考察青海的文化和生态已经成为六国青年参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方明说,生态和文化是青海融入澜湄之约的最大优势,这也是青海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举措。通过这一活动,青海利用自身的文化与资源优势,加强了与澜湄流域六国青年的交流,推动了澜湄之约向前发展,生态、文化是青海献给澜湄之约的最好礼物。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