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滇池湿地凸显四大效应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2/12/11 8:27:01
草海湿地
滇池湿地凸显四大效应
草海湿地

首席记者王仪摄影报道
滇池湿地凸显四大效应
首席记者王仪摄影报道

  水中鱼虾畅游,身旁鸥飞蝶舞,岸上树木郁郁,湿地芳草萋萋,明媚的阳光下,静蔼的滇池水波荡漾,人鸥相戏,人树相依,人花相映,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5.4万余亩生态湿地环绕滇池,它不仅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所形成的人文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及旅游者对昆明关注的目光。

  景观

  效应

  诗情画意交融的

  “人间天堂”

  依照“生态最大化,人工干预最小化”而建的西华湿地公园,最大限度地依照其原有环境,就连栈道旁的野草也不会主动割掉。除了脚下的栈道,其他几乎没有人为设施,连片的芦苇随风摇摆、一排排绿树的倒影与水中水生植物交相辉映。去年栽下的中山杉长得茁壮,在原产地冬天会枯落的树叶,在昆明却换了脾性,并不落,而是泛着橘色,艳丽的色彩点缀了天空与周遭的风景。

  与其相邻不远的山邑村湿地,则依着原有的坡地而建,形成错落有致的梯度,再与抬头即可见的西山相伴,分明是三度空间。

  来到呈贡滇池生态景观湿地公园,放眼望去尽是红花绿树,随着微风轻拂,空气里是淡淡的清香,慢慢行走,眼前景观各具特色:芦苇、茭草、柳树、落羽杉、中山杉穿插其间,慈竹植于湿地边缘,湿地中乔木、灌木、挺水植物及浮生植物的合理搭配,色叶植物与显花植物、落叶植物与常绿树种的相互补充,形成了湖滨生态立体景观,再现了昔日滇池湖滨湿地“三春杨柳、九夏芙蓉”的美景。

  在滇池度假区,423公顷的生态湿地,静静地守护着滇池。沿岸的植物多样,各显风姿。从滇池湖畔瞭望过去,能感受到视野之开阔,水声拍打,鸟儿齐鸣。一条人工修筑的小道往滇池中延伸,走在这条小路上,任凭湿润的清风拍打着脸庞,这是和自然的亲密接触。

  晋宁东大河河口湿地同样令人沉醉,河水清澈透亮,湿地中长满柳树、乐昌含笑、垂丝海棠、八角金盘、灯心草、马蹄莲等乔木和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如诗般的名称,听起来就让人心旷神怡。四万余平方米的草坪,可静坐听风的小亭,可穿行其间的木桥,在蓝天下辉映成一幅画。

  落霞与鸥鸟齐飞,秋水伴长天一色。诗情与画意交融,难怪有人说:湿地是人间的天堂。

  生态效应

  “入住”昆明的鸟类

  越来越多

  被喻为“城市之肾”的人工湿地,其基本原理就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芦苇等特定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及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

  在每一片湿地,都少不了芦苇,原因很简单,芦苇被称为地球的“第二森林”,是湿地中的优势物种,易成大片苇塘,是候鸟生息繁衍后代的重要场所,从而形成以芦苇为中心的生物循环系统生态圈。此外芦苇还能清洁水质,吸收水中污染物,所以用芦苇是湿地生态恢复的最佳选择。

  滇池周边已建成的5.4万亩湖滨生态湿地,成了生态环境重要的“调节器”,成为迁徙鸟类的理想驿站,吸引了许多鸟类来昆明“安家落户”。消失已久的冠鱼狗、白琵鹭、红翅旋壁雀又重新翱翔在滇池湖面上,近二三十种鸟类首次在昆明被发现,一幅鸟类繁衍、物种聚集、水质变清、烟波浩渺的高原水乡画卷扑面而来。

  滇池湖滨生态湿地逐渐成为鸟类的天堂。

  走进湿地,美景让人流连忘返。闭上眼,听清脆的鸟鸣奏出一曲交响乐,或是低喃,或是高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天地为之动容。睁开眼,看一只红翅旋壁雀掠过芦花,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草丛里,一只野鸭静静地凫在水面;再远处,一群海鸥和一些叫不出名儿的鸟儿时不时盘旋飞舞,总会带给你许多惊喜。

  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滇池周边生态环境越变越好,“入住”昆明的鸟类也增多了。据晋宁县滇管局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还曾见过两只结伴而来的天鹅,看起来是一对夫妻,耳鬓厮磨,呢呢喃喃。那奇美的画面,让人不敢呼吸,怕惊扰了那场美梦。

  昆明市鸟协负责人曾提到过,昆明鸟类种类进入增长最快的时期是从2007年年底以来。根据对滇池鸟类的调查,5年来,昆明新增鸟类20种左右,大部分生活在滇池湿地里。

  据不完全统计,半个世纪以来,至少有25种鸟类在昆明消失。近几年来,由于绿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改善以及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昆明出现了一些从未被记录过的鸟种,如三趾鸥、白头鸭等多种鸟。

  鸟类专业人士在分析昆明鸟类近年来的变化数据时认为,一些鸟的留居情况有所改变,如灰椋鸟和北红尾鸲曾是冬去春来的冬候鸟或旅鸟,但近年来发现有的种群在昆明繁殖,成了终年留居的地方性留鸟。鸟类种群数量也有所改变。上世纪60年代昆明鸟类的数量较多,平均每小时在城市公园能遇见近百只鸟,上世纪90年代降至30只左右,而目前在百只左右(红嘴鸥除外)。说明数十年来,昆明鸟类的种群、数量曾有过明显减少,近期又有所恢复和发展。

  社会效应

  休闲好去处

  旅游新景致

  人工绿地生态系统、自然植被生态系统、观光生态系统以及调和型生态系统,使呈贡滇池生态景观湿地公园独具地域文化特色,森林式绿色生态长廊、景观长廊、休闲长廊,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休闲娱乐。市民张忠实说:“每天晚上和家人一起在湿地内的小路上散步,美不胜收的景色驱赶了一天的劳累,让人感到无限惬意。”

  周末到各个湿地转一圈,每处都有全家出游的,有朋友相约的,有拍婚纱照的,有本地居民,有外地游客……

  “自从生态湿地建成后,只要天气好,每逢周末我都会带着家人一起来这里休闲娱乐。”市民赵立伟说,他家住在丰宁小区,每到周末就会开车带着全家老小,或去西华湿地,或去海埂湿地,因为那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远可眺西山,近可观滇池,看老人神清气爽,看孩子蹦蹦跳跳,幸福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西华湿地几年前还是一片脏乱差景象,如今,这里已经种上了大面积的水生植物,前来游玩的游客,可以体验到游走在成片的芦苇荡中,呼吸湿润空气的全新感受。

  前不久刚成为新娘子的四川姑娘李美娟捧出一大本影集,一张张地翻看着里面的幸福瞬间,照片里的外景几乎全是在山邑湿地和西华湿地拍摄的,“之前还想过去海南或是大理拍,后来朋友推荐了湿地,就去看了,结果一下子就爱上了,那里真是太美了。”李美娟把照片发到网上给老家的朋友们看,引来朋友一片惊呼,都追着她问,这是哪里啊?着实让她得意不已。

  据昆明几家大的婚纱影楼介绍,各个湿地已然成为新人拍摄婚纱的首选之地,那里也颇受摄影师们的青睐,“随便一按快门,都是一张好照片。”

  湿地也成了老年人的乐园,住在正和小区的马大爹就经常约着老伙伴们,到海埂湿地,找个亭子坐下来,吹拉弹唱过一天,“空气好,心情好,人就精神,好像越活越年轻了。”马大爹笑呵呵地说,身旁的老伙伴们也都跟着点头说,“是呢是呢”。

  “昆明人真是有福气啊。”从辽宁来旅游的杨春薇在朋友的陪伴下,到湿地里转了转,然后去大坝上喂海鸥,她说,昆明的美景让她乐不思归了。

  据了解,仅西山区的几处湿地,周末时会有3000左右的游客前来,晋宁的几大湿地也有两三千人。如此算来,滇池周边的湿地,保守估计都有上万人在里面休闲,享受与自然亲近的乐趣与快感。

  经济效应

  多条腿走路

  处处是商机

  纵观全市湿地,除了个别的还未开放,其余皆是全开放式的,没有门票,人们想进来就进来。门票这一块的收入自然就不存在了。看起来,似乎湿地建设并未带来什么经济效益?

  其实不然,度假区有一个423公顷的生态湿地,静静地守护着滇池。由于滇池度假区坚持“招商选资”,生产制造、污染较高的行业无法进入度假区发展,因此出现了投资回报短期见不到成效的现象。但是,许多国际公司正是看中这里的好环境,愿意来此入驻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引进法国CDA集团项目,打造旅游度假综合休闲区;与和谐航空公司合作,建设直升机服务区,飞机的起降点就设在大渔片区内。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与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带动不可估量。

  西山区在建设湿地的初期便考虑到湿地的经济效应,从村民手中租来土地,引进企业进行苗木种植,企业在种植苗木的过程中,对湿地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维护。同时,村民可就近在苗木企业里打工,既有租地的收入又有打工的收入。目前,已有30家企业在西山区建苗木基地。

  呈贡和晋宁等地也都采取了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思路,借助公司、企业的力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滇池保护治理中来。此举带来的是三赢的局面:缓解了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压力,企业见效益,村民有收入。

  晋宁还在探索自己的路子,引进一家企业在古城河湿地试种了100亩生态藕,这片地里原本是栽种芦苇,其管护成本颇高,且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种藕则不然,亩产可达1至2吨,不打农药不施肥,纯生态的产品还未采摘便被蔬菜经销商紧盯上了。

  有人的地方就能产生价值。游客如织的场景,让湿地周边的村民自然也是乐在其中,烤包谷的,烧洋芋的,卖水的,小摊子一支,就能见收入,何乐而不为?沿线附近的饭店更是人气十足,赚个盆满钵满。

  短评

  滇池重生的希望

  石 瓶

  毫不夸张地说,在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所有步骤中,滇池生态景观湿地的恢复和建设是非常重要、非常见效、非常出彩的一招。滇池湿地以她美轮美奂、婀娜多姿的存在,生动地展现了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诠释了事物矛盾冲突到了极致经过调整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简单地讲,生态景观湿地的恢复和建设维系着滇池重生的希望。

  滇池流域本是具有千年水网的湿地生态场地,但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绝大部分湿地已被开发成了人们聚居的城市、村镇、厂矿和农田,天然湿地已基本不存在了,这对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改变这种局面,建设滇池生态景观湿地将成为保护昆明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治理城镇生活污水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湿地能够充分发挥其对于氮、磷等富营养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逐步缓解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如通过配合雨水收集系统和城市中水、污水处理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植物配置,能够达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对城市轻度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降低城市污水处理费用,产生绿色经济效应,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投资相对小而易于管理的特点,有重要的生态示范推广意义。


  湿地作为缝合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纽带,为城市提供了与自然相互融合,改善城市形象和彰显当代历史文化的机遇。滇池生态景观湿地的恢复和建设突出了自然与城市的关系,市民徜徉湖滨休闲,外来游客观光留影,其乐融融的城市景象,使湿地的社会效应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湿地还是开展科普教育、颐养身心的自然课堂。湿地是动物栖息之所,在当今每天不断有动物物种灭绝的前提下,动物的保护和研究非常迫切。湿地作为开展科普生态研究、教育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科研价值非常之高。

  如今,湿地是昆明最美之所在。总而言之,滇池生态景观湿地的恢复和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质量,丰富市民生活,使滇池这颗高原明珠重放异彩,重塑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措施。这项工程才刚刚开始,加油,昆明!
(本文来源:昆明日报 )
阅读 48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