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翻开《东莞市湿地遥感图》,指尖滑过星罗棋布的蓝色脉络和红色方块,就着市林业局营林科科长吴学扬的介绍,仿佛能清楚触摸到,东莞江河库塘和红树林等湿地的忧伤。 作为自我净化能力最强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而东莞的这颗肾,先天很健康。在市林业局今年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全市湿地总面积38120.6公顷,占东莞土地面积的15.07%。 但东莞之肾后天的情况却有些不妙,正如今年的《东莞市湿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中所说,“目前,东莞面临自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湿地资源破坏等问题”。 东莞这颗肾的健康,已亮起了红灯。 于是,有了自2007年来,东莞湿地公园的大规模建设。更有了今年推出的,一份从2009年到2030年,长达21年的东莞湿地保护重点工程的长远规划,光近期可见投资已达8.5亿元。 东莞湿地的忧伤 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身处珠江三角洲,这些条件,都注定东莞是块湿地资源丰富的沃土。 去年7月,市林业局面向全国,对东莞湿地资源进行调查的机构招标。一条要求是,120天之内完成全部调查规划成果资料。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中标。当年11月,该院开始了对全市湿地资源全面普查及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在经过外业调查和征求多方意见后,最终形成了《东莞市湿地资源调查与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调查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湿地占总面积15.07%。 这是一个值得东莞人骄傲的数据。可以作对比的是,中国现存湿地总面积虽然居亚洲首位,但也只占国土面积的3.77%,而全球湿地占陆地面积为6%。 然而,正如《调查规划》指出,对于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是东莞湿地现阶段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 记者从林业局调出了相关数据,从1996年至2003年的7年时间里,东莞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从6.33万公顷增到9.40万公顷。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湿地面积的锐减。 一个明显的案例:处于东莞与惠州交界的潼湖,曾是我省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上世纪90年代面积有1000公顷以上,而现在仅存650公顷。 破坏最严重的,当属沙田、虎门、长安的沿海湿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莞红树林面积极大,如长安沿海一线就拥有超过200公顷以上的原生红树林。但由于围垦造田、工业污染、几乎全毁,现有种群多为近年来人工种植。 在虎门南面村,南面村社区工作人员吴建聪带我们目睹了东莞最后一片原生红树林。他能滔滔不绝地回忆起小时候它们的繁茂,以及和同龄人在河涌里抓小鱼小虾的趣事。 如今,它们只存在上、下两条不过一两公里的河涌里。而上河涌接受了几乎全部南面村的生活污水排入,浑浊灰黑,上面浮满了塑料垃圾。而下河涌,则被农家乐包围,酒家的废水,几乎直接排入河涌内。“(红树林)一直在减少。”吴建聪神情忧伤。 湿地生态系统的恶化或破坏,还严重威胁到珍惜鸟类、水生动物等湿地生物资源的生存。 如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上世纪六十年代约有上千条,近年由于海水污染,数目锐减,据调查已不足500条。 而资料记载的大规模原生红树种群,如秋茄、木榄、红海榄、白骨壤、海漆等,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资源急剧减少,近年来在东莞已无从寻觅。 保护尴尬:管理机构缺失 对于东莞湿地的保护,最大的尴尬,却是来自行政和法规的缺位。 目前,东莞湿地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仍是各自为政的局面。管理部门涉及地方政府、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环保局、水利局、农业局等。 其中,林业局负责水源林、红树林的保护和管理;海洋与渔业局管理近海和海岸湿地;环保局负责湿地的保护;农业局管理农田和基塘湿地。 “多头管理方式容易导致监管不到位。”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薛春泉说。 他举了一个例子,林业部门于2003年到2007年在长安、虎门沿海滩涂种植红树林,因水质污染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但治污却并不归林业部门负责。可红树林必须得恢复,林业部门无可奈何,不得不发扬愚公精神,一年又一年地继续种着。 另一方面,东莞现有4个自然保护区,但都是为了保护森林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生境而建立的。迄今为止,还没有成立以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宗旨,以湿地自然生态景观为特色的自然保护区,这同样不利于湿地保护。 而有关湿地保护的法规,东莞目前还主要遵循200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由于没有属于自己的湿地管理条例,湿地保护管理还处在权责不明、性质不明的状态。 面对这一系列尴尬,《规划与调查》不得不呼吁,建立全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东莞湿地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但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做到这一步,任重而道远。 湿地公园大跃进 东莞的湿地,过去只是朴素的村姑,没有人为它装扮。但从2007年起,东莞有了首个湿地公园——石排湿地公园。 村姑突然变得花枝招展,受人欢迎了。 石排湿地公园,位于东江堤岸石排燕窝至田边段,占地面积28公顷。在林业局营林科一位不愿姓名见报的专家看来,该湿地公园倚靠东江,将滩涂地带加以绿化改造,是东江大道景观带的一个重要节点,对沿岸也起到了防洪作用,但还称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湿地公园。 但无论如何,这块湿地让许多人趋之若鹜。8月26日,记者在这里看到,不少人驾车而来,徜徉、嬉戏、垂钓。 56岁的王福海守着两根钓竿已大半天,虽收获甚微,却怡然自得,“以前这是个大沙场,水特别浑,后来建了公园才迁走,现在水清多了。” 公园紧邻双石大桥,大桥左侧滩地上,不少水坑已经连成一片,到处长满了水草,一些年轻人赤足在水洼里捉螺蛳。 公园负责人并没有讳言这里原本的目的——防洪和景观,但也表示,公园分自然生态保护区和休闲娱乐区,因此兼有湿地的生态性、休憩性和景观性。因为该处湿地生态得到了极好的保护,2008年7月23日,省海洋与渔业局还在这里放生了上百箱的中华鳖。 石排湿地公园也开启了东莞大建湿地公园的浪潮。同年,同沙湿地公园(同沙公园第三期)建成。 2008年,东莞又投入1.2亿建设松山湖湿地公园。而虎门亦放出消息,亦打算成立湿地公园,以保护位于南面海滩湿地约3.3公顷,现存最好的红树林。 大岭山也把提了几年的湿地公园计划,再次在一些会议上谈起。当记者前往采访时,尽管这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镇政府依然颇有兴致地建议记者找规划专家聊聊。 几年来,东莞一直致力于人工湿地景观的再造,在薛春泉看来,无非是力图弥补因自然湿地减少造成的遗憾。 事实上,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考虑,我们破坏和开发的已够多,发展到今天,整合零碎土地资源,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经济已是东莞必须面对的命题。 2006年启动的“东莞生态园”,虽然是为了发展生态经济,但也定位在东莞市级湿地生态园。 这也将是目前我市最大的湿地公园项目。其征地范围涉及寮步、东坑、茶山、横沥、石排、企石等六镇,规划面积约31平方公里。而完成时间,规划到了2020年。 在工程规划中,湿地作为园区核心景观,被放到重要位置。湿地规划面积(包括人工湖、水塘、沟渠)达5平方公里,占总规划面积的16.4%。其生态用地(含水面)面积占总用地的比例达到47%,各类绿地总面积占总用地的41%。 |
|
21年规划:近期投资8.5亿
吴学扬向记者展示的《调查规划》中的“2009~2030年东莞湿地保护重点工程规划”,是东莞在湿地保护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手笔。
该《调查规划》几乎将东莞所有镇街涵括在内。
该规划以今年为基准年,建设年限为2009~2030年。其中又分为三个阶段,近期为2009~2014年;中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其中,近期的目标便计划再建3到5个湿地公园,目标明确落在同沙、松山湖、长安、虎门等湿地公园上。另外,还将恢复重建200公顷红树林宜林地;建设2~3个湿地保护利用示范区等。
而远期目标提出,到2030年,全市共建设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0个,湿地主题公园15个,建立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区5处。
为了更好的推动东莞湿地保护工程建设,规划还将东莞湿地区分为三块,即西部沿海湿地区、西北三角洲湿地区和中东部库塘湿地区。
西部沿海湿地区包括了麻涌、沙田、虎门、长安四镇,问题主要是红树林湿地和鸟类栖息地保护,与当地渔业发展、港口码头建设的矛盾,工业污染和水质治理的矛盾等。
西北三角洲湿地区则包括四个街道,及石排、石龙、石碣、高埗、中堂、望牛墩、洪梅、厚街、道滘9镇。该地区河网密布,稻田众多,问题是水源涵养不足、水土流失等。
中东部库塘湿地区位于东莞中部及东部,为面积最大的湿地区,涉及大岭山、寮步、茶山、大朗、横沥、常平、企石、桥头、谢岗、樟木头、塘厦等镇。区内有着东莞主要的蓄水水库,而水质污染,则直接影响了东莞饮用水供应。
针对三块地区的不同问题,《调查规划》规划了11个重点工程,予以相应的解决。
由于规划涉及建设项目多、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因此难以对总体投资作出全面估计。而这些湿地重点工程中的近期可见投资,经估算,已达85712.5万元。
而其中耗费最多的,则是库区水源涵养工程,需求达67530万元,占近期可见投资的78.8%。而这笔钱,除省林业生态重点工程部分由省财政予以补贴外,主要还得靠东莞自行解决。
攻坚第一站:抢救红树林
摆在《调查规划》中东莞湿地重点保护工程第一位的,便是“长安沙头、虎门南面红树林保护工程”,这也是唯一使用“抢救性保护”的工程。
两地的红树林现状均不容乐观,周边围坝造塘、私建酒楼、食肆的现象非常普遍,水质污染严重,造成红树林大量死亡。
“东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树林面积非常大,现在基本上被破坏得只剩下零星一些了。”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彭少麟说,目前仅存不过一千多亩,而唯一一块原生红树林在虎门南面村,只有50多亩。
至于拯救红树林,本身成了一件尴尬的事。这种尴尬在于,由于水质太糟,加上种植滩涂太深,红树林的存活率一直低得可怜。在虎门南面村,吴建聪指着长约三公里,光秃秃的灰色护海大堤说,2007年前,虎门曾在这里连续几年沿大堤种红树林,结果是一棵都没活下来。
而长安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种植红树林,但情况也不好。
长安镇负责农林的工作人员莫震球讲,亏得最惨的是2006年。他们向社会招标投种植红树林,种了470亩,由于种在污染河段,而且种下去10天就遇到台风,死了九成。随后,他们又种了600多亩,只成活了100多亩,存活率还不到两成。
除了建议加强立法,禁止对红树林进行砍伐、移植、采摘等破坏外,《调查规划》中称,计划联合地方政府,通过治理周围餐馆污染、清理固体垃圾、清淤河道等,来恢复红树林的生长环境,再进行红树林种植。
而其预期目标,则是打算通过对虎门、长安红树林的生存环境的整治,恢复其原生性群落外貌。待树群落形成100公顷规模后,建立长安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虎门南面湿地公园,并申报省市重点湿地。
链接
东莞湿地保护建设重点表
1 西部沿海地区
长安沙头红树林湿地保护恢复工程;
虎门南面红树林湿地公园;
狮子洋河口水域水质保护工程;
虎门威远岛、麻涌新沙红树林营造工程;
沿海防护林生态体系保护与建设。
2 西北三角洲湿地区
东江东莞河段湿地(城镇河涌)治理项目;
同沙水库、横岗等水库库区水源涵养工程;
农田林网生态建设、沿江防护林网建设工程。
3 中东部库塘湿地区
谢岗大厚基塘保护利用示范区;
松山湖湿地公园;
松木山、黄牛埔等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工程。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