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物种调查警示重庆生态危机

媒体:重庆日报   作者:祝楚华
专业号:重庆涪陵林业
2009/5/30 21:49:01
 4月28日开始,“重庆7种野生动物确定绝灭”的帖子在网上疯传,这条由媒体公开报道的消息说,重庆直辖以来最大规模的物种调查显示,虎、狼、藏原羚等7种野生动物,在重庆已经处于绝灭状态。

    “重庆的确有55%的兽类处于濒危或低危状态。”邓合黎,重庆陆生动物资源调查项目负责人、重庆自然博物馆动物学家,从2006年11月开始,他负责的团队承担了重庆直辖以来最大规模的陆生动物资源调查项目。日前,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森林的破碎化,使许多动物得不到足够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在野生华南虎离开人们视野数十年后,重庆森林中的豹、云豹等曾经常见的大型珍稀野兽,也已经踪迹难寻了。”邓合黎认为,半数以上野生动物生存艰难的现实,为重庆生态系统敲响了警钟。

    半数动物生存艰难

    最近几个月,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蔡吉祥,一直在为两只黑熊和4只猕猴的命运操心。在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这6个家伙已经被收养了3年多,它们每年的食物花销要用去保护区近3万元的财政拨款。这对经费捉襟见肘的保护区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把它们放回野外,又不一定能保证它们可以生存。”蔡吉祥说,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近年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食物链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野生动物目前的生存状况仍然令人担忧。比如豹和云豹这两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最后一次出现已是8年前了———虽然它们还在保护区的珍稀物种名单上。

    蔡吉祥他们喂养的两只黑熊,是2006年4月在大巴山“捡”到的。“当时只有2斤多,估计生下来只有十几天。”蔡吉祥安排工作人员用奶瓶喂养,终于将它们救活并养大到现在的50多公斤。4只猕猴也是在3年前因受伤而被陆续“捡”回喂养的。

    “最近几年没有再‘捡’到过这些动物了。”蔡吉祥说,他希望这是一件好事,说明生态环境和人们的保护意识有所提高,没有更多的动物走丢或者受伤。

    但是,负责重庆陆生动物资源调查项目的专家们,却给他带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专家们在2008年开始的对大巴山长达半年的调查中,除了见到少量猕猴外,并没有发现野生黑熊,重庆其他地区也没有它们的踪迹,专家们不得不把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濒危物种的名单。

    “不只是黑熊,我们在大巴山也没有发现其他大型兽类的活动痕迹,豹、云豹等曾经在这里很常见的野兽,已经难觅踪迹。”邓合黎说,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是重庆仅有的三个陆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重庆最有可能生存虎、豹等大型野兽的地方。没有发现大型野兽,意味着大巴山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严重断裂,而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缓慢,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邓合黎负责的这次陆生动物资源调查项目,是重庆物种调查项目的一个子项目。这次重庆物种调查,由欧盟生物多样性办公室与重庆市环保局等部门联合进行,是重庆直辖以来规模最大的物种调查,对象除陆生动物外,还包括植物、水生生物、微生物等。

    在此之前,重庆曾在1998年至2000年进行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面的物种调查。邓合黎,这位从事50多年野生动物研究的退休老专家发现,重庆大型野兽的生存状况已经每况愈下。

    “10年来的两次调查,都没有看到什么大型野兽,豹和云豹连影子都没见着。”邓合黎很揪心,不仅华南虎在重庆消失多年,曾经在重庆很常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豹、云豹、林麝,如今只有林麝能够确定存在。而猕猴、藏酋猴、黑叶猴等,也只分布在少数面积不大的森林环境中,大中型兽类的分布范围已经大大萎缩。我市历史上有记载的589种陆生野生动物中,已有近1/4没了踪影。

    “事实上,已经确定还存在的动物,也有超过半数生存状况堪忧。”胥执清是本次重庆陆生动物资源调查执行负责人、重庆自然博物馆动物学家,近3年来,他和邓合黎率领的团队,用两年多的时间花在野外实地考察上,他们发现大型野兽在人类的紧逼之下,已经基本丧失了生存空间。“如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更多的动物可能在重庆永久消失。”

  人与动物的空间争夺

    重庆动物生存状况的恶化,主要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1929年的一天,时任重庆市长潘文华的公馆里,突然闯入一只老虎,人们惊叫着不知所措,警卫人员及时开枪将其击毙。

    这是重庆有关老虎入城的传说之一,与此类似的传说曾经不胜其数。

    “据考察,生活在重庆的虎,正是中国特有的华南虎,它是虎的8个亚种中最珍贵的一种———其他虎亚种均由它演化而来。”胥执清说,华南虎曾是重庆引以为傲的物种之一。

    但华南虎的野外活体,在重庆已经数十年没见到了。最后一次是万州一农民在上世纪70年代打死一只虎的传闻,但当初并没有官方认定。而最后有官方记录的物证,是1981年城口县发生的一张华南虎毛皮的收购记录,距今也已近30年。

    “动物的生存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食物,要有完整食物链提供足量的食物供应;二是隐蔽,要有基本栖身之地。”胥执清说,对大型野兽来说,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主要是草丛、灌丛和乔木等搭配合理的原始森林。

    据动物学家的测算,一只华南虎的生存需要100至200平方公里的森林,且森林里要有供食草动物生存的草地,否则无法为其提供足够的食物。与此类似,重庆颇具特色的大型珍稀野兽———豹和云豹,也需要足够的空间范围才能生存。

    “但动物所需要的空间,已被人类严重挤压。”吴登明,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据他回忆,上世纪50年代,重庆原始森林在大炼钢铁运动中,遭到大面积破坏。重庆华南虎被逼退到大巴山和雪宝山一带。上世纪70年代,重庆发生大规模的毁林开荒,植被再次被严重破坏。“原始森林经过几轮浩劫,已经所剩无几。”

    “现在,重庆各片森林基本丧失了华南虎的生存条件。”胥执清说,“比如大巴山虽有受人类干扰很小的核心林区,但山却很陡,森林太过浓密不适合老虎活动,而且也没有足够的灌丛等。”

    “的确,森林的缩小和破碎,对林栖动物的生存有决定性影响。”邓合黎说,例如造成鸟类濒危的因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森林的破碎化造成的栖息地消失和食物链断裂,是大型兽类消失的主要原因。尽管直辖以来重庆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改观,但要完全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并非易事。”

    吴登明认为,近年的高速城市化进程,也对动物生存空间形成挤压态势。市规划局的数据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重庆1998年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扩容速度为每年5平方公里。但事实上,重庆直辖以来,主城区面积每年增加20平方公里,扩展速度远远超出预期。

    此外,许多野生动物趋于灭绝,与人类毫无节制的捕杀也有很大关系。“如1952年到1977年的26年间,重庆平均每年捕杀兽类近6万头,其中仅林麝就达5000只左右。”邓合黎说,近年来,一些人食野味成风,也使得大量野生动物的生存雪上加霜。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进一步扩张,人们如何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为野生动物们留下栖身繁衍之地,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命题。

    为生态系统提供健康支持

    事实上,重庆面临的生态系统危机,也是多数工业化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所幸的是,作为全国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重庆已经对生态系统发出的警告作出了回应。在“五个重庆”中率先启动的“森林重庆”明确提出,到2017年,把重庆建成“林业产业发达、人居环境优良、生态系统稳定、生态文化丰富”的森林城市。

    “生态系统稳定就是要做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胥执清分析,“森林重庆”的实施,给野生动物们带来了福音。

    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表示,“森林重庆”包括城市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和苗圃森林工程。按照《重庆森林工程总体规划大纲》,我市将投入480亿元,将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在2017年提升到45%。

    “这些工程首先将极大地改善鸟类、蝶类的栖息环境,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胥执清说,以树林、草丛等为主要栖息地的物种,将通过影响密切的物种,使整个生态系统更加丰富而稳定。

    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邓合黎说,例如,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所以,挽救一两个濒危物种,事实上就挽救了数十个有密切关系的物种。

    目前,市林业局已经启动对主城“四山(中梁山、铜锣山、缙云山、明月山)”地区的改造,逐渐将其由单一树种改造成天然混合林,包括恢复部分灌木和草皮,使其满足动物的生存需要。市林业局造林处负责人表示,其他地方的植树造林,也将尽量考虑满足野生动物生存的需求。

    “森林重庆”在为野生动物提供新的栖息地的同时,原有的栖息地也将得到更好保护。市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心副主任龚忠轩说,重庆自1998年试点天然林保护工程至今,已经有效保护了3582万亩森林。他们正在研究该工程2010年到期后,实施新一轮的规划保护。

    野生动物的家园,将在“森林重庆”的庇护下,得到更好保障。如何让“森林重庆”更好地为野生动物乃至整个物种的生存提供支持,吴登明建议,边远地区的森林保护力度要更大,因为那里野生动物资源更丰富。他提醒,千万不能在绿化主城的同时,毁了边远地区的原始森林,“比如不能到农村挖大树进城栽种,造林的同时更要护林,特别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始森林。”

    邓合黎还建议,“森林重庆”要更好地为野生动物提供生存繁衍之地,还要注意在更多的森林中保有一定比例的灌草丛。“没有灌丛、草丛的森林,对大型动物生存最为不利。”

    另外,重庆市多山、多丘陵、多河流的地形地貌和环境,已经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食物链(网)。因此,要改善重庆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应尽量使植被自然演替恢复,形成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

    “除此之外,还应做好规划,尽快解决森林破碎化的问题。”邓合黎说,建立有效的野生动物猎食、通行的廊道,特别要为猫科动物和有蹄类动物建立连接各森林片区的廊道。

阅读 11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