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鄱阳湖大坝建与不建 洪汛再警示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0/7/24 7:57:28

    洪水又来

    7月20日晚,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总)紧急发布消息:受长江上中游来水影响,长江江西段、鄱阳湖未来20天仍将维持高水位。而自7月13日以来,江西已有18座千亩以上圩堤出险。

    “长江汛期要来了,水位肯定会大幅上升倒灌到鄱阳湖,不知会不会继续下雨,后面的日子还很难啊。”早在7月5日,家住鄱阳湖沿岸星子县的73岁老渔民许錾在接受来访记者采访的时候担忧地说。

    不到一个星期时间,他的担忧就变成了现实。从7月12日起,星子县再次迎来大暴雨。

    “星子县标志性建筑落星墩的‘墩’已经不见了,墩上面的建筑也有一小半浸在了水中。”许錾告诉记者。

    星子县地处鄱阳湖北岸,是鄱阳湖沿岸水域面积最大的湖区之一。因为地理上与长江相近,星子县是长江洪水大小的最先感受者。

    在许錾这位已经有着60多年捕鱼经历的老渔民记忆中,每年的汛期,湖上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大水连年,也让环湖靠水为生的居民长时间面临贫困的窘态。

    “十汛九淹。早季稻基本种不了,另外鄱阳湖是季节性湖泊,洪水一来成灾,洪水一走就成旱――水来了,我们得往后躲,水走了,我们又往前移。总是这样的反复。”许錾无奈地说。

    “守着几千平方公里的水域湖面,但环湖的县基本上都是江西省最穷的地方,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成了这里湖民真正的鸡肋,让他们进退两难。”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如此总结。

    面对这些反复的洪水干旱和难易琢磨的自然规律,许錾和他的乡亲们对江西省前几年一直在提的“湖口处修建拦水大坝”设想充满着期待。

    建坝构想

    许錾所说的“拦水大坝”正是江西上上下下都在努力争取的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这个工程的关键点是在鄱阳湖与长江的入口处修建一座大坝,而这将可能改变鄱阳湖这座通江淡水湖的原生态。”麻智辉告诉本报记者。

    “大家都希望大坝修起来以后,不会年年汛期被淹,枯水期大旱了。至于其他方面,可能与我们暂时还没有多大关系吧。”许錾特意强调了“暂时”。

    许錾所说的大坝具体位置在鄱阳湖昌都县屏峰山,星子县的长岭,左右两山之间仅相隔2.8公里,为鄱阳湖入长江通道最窄之处。

    长期从事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麻智辉认为,一旦大坝能建起来,对环湖沿岸的老百姓肯定是有百利无一害,至少能够依托水资源找到发家致富的机会。麻智辉也是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认为“江西已经错过了几次的发展机会了,围着一湖清水,却不能将其变成发展的资源,确实让江西人有些不甘心。”

    一直以来,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为上游下游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多,江西本省经济发展不仅没有沾上水资源的光,反而还因此承受自然灾害的负担,沿湖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据麻智辉介绍,最终推动江西下决心推动大坝工程的原因是,从2005年开始,鄱阳湖持续出现低枯水位,由此引发了湿地干枯、生物退化、越冬候鸟减少等三个方面的生态问题。

    一到枯水期,水域面积缩小,“鄱阳湖成了名副其实的水库。”江西省水利厅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沿湖300多万亩农田无法灌溉,沿湖地区100多万人饮水困难;血吸虫病防控难度加大。

    “在发达国家还会有生态补偿一说,但是中国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而随着全国各地区域经济的兴起,江西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机会,在鄱阳湖上做文章成了唯一选择。”麻智辉对江西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感受深刻。

    但麻智辉则认为,“因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一直没有得到中央的审批,这直接导致了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之后,至今没有一个比较具体的配套规划出台。”

    争议

    江西的规划迎来了一片反对声:首先是来自长江中下游的上海、湖北、安徽等省担忧一旦鄱阳湖建坝,到了枯水期江西不开闸供水;而来自环保、生态学研究者担心的则是因水位长年维持深度在14米左右,会造成原有的湿地面积大大缩减,候鸟觅食困难,同时也担心洄游鱼繁殖规律受到影响,导致长江鱼类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来自各部委的水利、环保方面的专家,也对江西的大坝规划明确表示反对,15名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相关领域的院士更是联名向国务院和温家宝总理上书,陈述在鄱阳湖口修建大坝“弊大于利”。

    反对者之一的国际鹤类基金会苏立英博士,她所在的基金会先后拟出了两份紧急报告递交给中国有关方面。

    江西省一位反对建大坝的研究者也认为:“这就像当年修建其他的大坝一样,大坝修起来了,其积极的效应得到实现,但与此同时,大坝的上下游连续几年出现的大水或者大旱等极端情况,谁也不能简单地说就与修大坝无关,毕竟是硬生生地破坏了已经延续成千上万年的自然生态。”

    面对这些质疑,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说,在考虑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原来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的防洪、灌溉和发电三大功能中,防洪功能已经取消;为了保护洄游鱼类,发电功能也已取消。这意味着:江西不仅每年少了10亿度电,灌溉功能也由于水位调低,效果大打折扣。惟一的好处――鄱阳湖不再枯水。

    对于工程建设将破坏鄱阳湖水质的担忧,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认为,鄱阳湖有80亿立方米的库容,每年过水量是1400亿立方米,能换17次。一般的湖泊每年换6-7次,水质就不会变差。

    对于上下游省份的反对,孙晓山说:“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后,不可能完全由江西调度,国家水利部与长江水利委有更高调度调控的权力。”

    但反对声还是直接影响了江西省上报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据了解,温家宝总理在联名书上作重要批示后,鄱阳湖枯水调控工程就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中被分离出来,单独论证。

    招安反对者?

    江西省内的研究者和官员从未放弃修建大坝的想法。“为了寻求支持,江西省其实一直在多处用力。”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这个由江西省政府专门设立的正厅级机构中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承认。

    “我们要去说服那些反对者,尤其是学界的大专家们。现在看来,形势开始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了,有几个一开始坚决反对建大坝的院士开始表态支持我们。”麻智辉说。麻智辉拒绝透露态度开始逆转的院士的名字。

    为此,2009年年底,江西省专门设立了鄱阳湖水利枢纽 “六大研究课题”以解释反对者的质疑。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关键技术专题研究”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水利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亲自挂帅,已于去年10月23日正式开题。另一项涵盖了生态、水利等各领域的论证、研究工作也在紧张进行,论证工作云集了国内、省内的一流专家,耗资千万元以上。

    江西省政府极力邀请联名上书的曾持反对意见的院士担任课题的负责人,每个月定期举行课题研究成果的研讨。每次研讨都由江西省政府的副省长亲自带着各厅局的负责人参加。

    此前,建大坝的支持者、江西省人大副主任胡振鹏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研究最终结论是“建闸弊大于利”,那么江西省还得尊重专家的科学意见,鄱阳湖水利枢纽就此搁浅。“现在看来,搁浅的可能性不大。”麻智辉认为。

    有人质疑江西省政府的做法是招安权威反对者,对此,本报记者在联系两位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的学者时,均对“招安”一说表示反对。

    环保领域权威学者李文华表示:“我们没有被招安,江西省也没给我们任何压力。”

    麻智辉认为大坝上马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在大坝的高度还比较大 争议。江西方面希望大坝的高度至少能有16米或以上,但根据研究者的论证,大坝高度达到或超过18米,鄱阳湖原有的湿地将全部消失,16米-18米之间,保留湿地能满足鸟类栖息,而低于14米,修大坝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不出意外,大坝的最终高度应该是在16米左右。”麻智辉说。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汪言安)

 

阅读 99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