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天,游客在道外民主湿地乘竹筏游览。
2011年,是哈尔滨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以松花江为纲,在保护原生态基础上,用大手笔、大胸怀、大视野做出了万顷松江湿地这篇大文章。
全市上下以首届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为标志,叫响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品牌,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生、培育新的增长极、扩大城市的知名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松江湿地大美于世,冰城夏都独具风骚!
——田岚(哈尔滨市旅游局局长)
你知道什么是湿地吗?
如果你是哈尔滨人,在2011年,即使你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你一定亲身感受到了湿地的美丽与壮阔。
松花江在哈尔滨穿城而过,绵延城区段123公里长,形成了总面积12.5万公顷的湿地,其中万亩以上的大面积湿地就有12块。松花江犹如城市的一块块绿色肺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过滤着人们的杂念和烦躁。
湿地,这个2011年冰城夏季里最热门的词汇,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哈尔滨市民在享受湿地美景的同时,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外出游玩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2011年,哈尔滨因大美湿地而加分。2011年,湿地冲击波给哈市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年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愈发显现。
湿地,真的有如此大的魅力吗?现在,让我们回到2011,重游湿地!
入选理由
从2011年6月5日首届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开幕到2011年8月30日,哈市湿地景区共接待游客485万人次,湿地这张城市新名片正显现出巨大张力和广阔发展空间。哈尔滨湿地旅游开发不仅带动农业,搞活工业,还拉动服务业发展,使冰城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一度沉寂的造船企业重现繁荣,上万农民实现“华丽转身”,还增加了8万多个就业机会。
镜头一:
“黄金水路”再现往日风情
冰城的二月,还是一片冬日的景象。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附近的江堤上,哈尔滨市民赵锁增正在这里遛弯,“大爷,这江边的景色好看吗?”“现在一般,不过到了夏天就好看了,去年夏天江上有各种各样的船,坐船去游湿地,可漂亮了。”话语间,赵锁增依然沉浸在2011年松江湿地的美景中。
湿地,让松花江江上旅游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哈尔滨海事局副局长陈红弢来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现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登记在册的大小船只一共有1178艘,2011年因湿地而增加的船只就达到300多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吨位的客船。此外,各个湿地景区里也增加了船只,太阳岛就新增30多艘船,民主湿地增加了60多艘船……”
陈红弢介绍说,松花江哈尔滨段的船只种类十分丰富,各种运输船、客运船、公务船、工程船、游艇……这些船只每天忙碌在松花江上,为平静的江面增加了动感的音符。2011年哈市建成10余个码头,加上原有的码头,松花江哈尔滨段的码头达到50多个,“黄金水路”再现了往日风情。
镜头二:
“北船”重获新生
在老哈尔滨人的记忆里,“北船”(原哈尔滨船舶修造厂)的兴衰正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发展史。
哈尔滨船舶修造厂是一个因水而生,又一度为水所困的船厂。最辉煌时,厂里有2000多名职工,但随着松花江江上运输的衰落,船厂日渐萧条,在2000年时,改制成立哈尔滨北方船舶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北船”),职工也缩减到200多人。随着哈市湿地游日渐红火,从2011年3月开始,“北船”陆续接到建造湿地船只的订单,退休工程师被高薪返聘,工人加班加点生产,沉寂多年的“北船”在湿地游的拉动下重获新生。
“北船”工程技术部副部长王文双告诉记者,2011年该厂在建船只一共有11艘,订单是一个接一个,常常是这艘船还没建好,下一个订单又来了,工人天天都有活干。
“别看加班加点,工人可没有半句怨言,因为活多了收入也增加了。”在“北船”已经工作30多年的张凤荣谈起去年船厂的变化感叹万千,“从去年开始,船厂开始陆续接到湿地游船的订单,工人的工资有了保障,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大家高兴极了。”
镜头三:
湿地农民“转行”当导游
自从哈尔滨市政府将民主乡的滨江湿地列为哈尔滨重点旅游景区以后,周围村镇的农民纷纷“转行”,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承担起客服、票务、导游等工作;田里种地的中年人担当起船长、厨师等工作。
记者采访多位农民发现,尽管他们的经历不同,但他们朴实简练的言语中都不约而同地向外人透露着两个关键词:“感恩”和“幸福感”。据不完全统计,哈市开展湿地旅游以来,已经增加了近8.8万个就业岗位,而这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农民。湿地让农民实现“华丽转身”。
在民主乡滨江湿地,胜利村村民张吉斌告诉记者,2006年大顶子山枢纽工程截流后,他以捕鱼和打零工为生,“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让他觉得很不安稳。2011年3月,借助湿地资源,民主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经过半个月的正规培训,张吉斌和其他几位有行船经验的村民被任命为电动画舫船船长。“我现在基本工资每月2000元,加上满勤和其他的一些绩效工资,有时工资会拿得更多。”相比以前捕鱼和打零工,张吉斌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
镜头四:
市民游览湿地成为常态
旅游为城市增辉,城市借旅游扬名!2011年,湿地给哈市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
从2011年6月5日湿地节开幕至8月30日,哈市湿地景区接待游客达485万人次。有数据显示,2011年夏季,专门飞赴哈尔滨避暑的南方游客同比增加近20%。哈尔滨这座城市已成为游客向往的主要夏季避暑目的地。
人居景中,本地居民享幸福。随着沿江万顷湿地的旅游开发,原生态多样性的湿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把哈尔滨这座城市变成了湿地城市。生活在诗意般的城市,哈尔滨市民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变化。2011年湿地节期间,哈市组织开展了“湿地·家乡”大型交响音乐会、万人徒步赏湿地、松花江湿地钓鱼赛等21项活动,市民踊跃参与,乐在其中。
每到周末,或单位组织集体出游,或家人自发游览,市民游览湿地已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素有“北方小三亚”之称的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在2011年湿地节向市民免费开放期间,80岁高龄的李红林老人游览了百亩塔头、万米荷花塘等湿地秀美风光后不禁感叹万分:“在哈尔滨生活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么美的风景!”
社会学者说,当旅游成为一座城市的主流生活方式时,市民幸福指数将大幅提升。如今,随着湿地旅游的发展,哈尔滨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