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大旱之问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5/29 7:59:42

现在网消息 大旱!一年前爆发特大洪灾的长江流域,在今年汛期到来前爆发的却是旱灾。

27日,中央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未来3天,长江中下游沿江各省市仍无有效降水,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

自今年3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持续偏少,较往年同期偏少50%,为近60年来历史同期最少。加上气温偏高,致使湖北北部和东部、湖南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上海等地出现严重气象干旱。

守着大江大湖“叫渴”

难道都是天灾惹的祸?

5月下旬,在“千湖之省”湖北的孝昌县花山村,一辆辆消防车正进村送“救命水”,村里老少挑着塑料桶排队接水。

花山村党支部书记余春明说:“庄稼、牲畜用水顾不上了,得先保生活用水。好多居民一天全家人就用一盆水洗手,洗了米的水再洗碗,然后再浇地、喂猪,再脏的水也舍不得泼掉。”

而在江西新建县恒湖垦殖场,沿途几十公里的鄱阳湖已全部枯竭,曾经的一湖浩渺清水已变成一片平原。

“这是建场50年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恒湖垦殖场副场长李浩元说,水泵已很难在河湖中抽到水。从5月5日起,全场1.3万人的用水一直计划供应。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我们是守着鄱阳湖在叫渴。”

异常天气现象是造成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祸首”。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说,受拉尼娜气候现象(赤道太平洋东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影响,自去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

但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天灾之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

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位于江西新建县的赣西大堤牛头湖电灌站已无法从赣江抽水浇田。新建县水利局负责人坦言,在赣江中下游一些河段,与2000年比较,河道被深挖了4米多。大量宝贵水源位于中间狭小的深切河道里,远离河岸,无法抽取利用。

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在干旱期间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对上游来水进行人为控制。正当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大量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由于电站管理权归属不同,利益不同,调度困难,制约了抗旱工作。

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水利设施老化,难以满足抗旱需求。在湖北等地旱区,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设计标准低,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很难满足抗旱需要。

罕见干旱几十年未遇

不容乐观还“束手无策”?

5月26日,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25日11时,湖南省24座大型水库,只有永州涔天河、双牌等4个水库的水位稍低于正常蓄水位,其余水库都已接近死水位。

“如果跌至死水位以下,则意味着水库无法放水灌溉。”该负责人说。

而湖北的情况要比湖南严重得多。5月27日,从湖北省水利厅获悉,湖北省的干旱已持续了5个月,1至4月,长江、清江、汉江等流域水库入库水量均比往年同期减少六至八成;截至目前,湖北水库死水位以下的达1468座。

“未来的情况不容乐观。”湖北省水利厅水文局的袁处长说,“如果5月底6月初湖北的降雨还维持现在的状况,后面的抗旱形势会越来越严重。”

三峡水库也在通过调节库容发挥补水和抗旱的功能。按国家防总调度,三峡水库自5月20日开始增大下泄流量为中下游实施抗旱补水。目前,三峡水库调节库容已消耗了约4/5,剩余的1/5库容也即将在6月10日前消耗完毕。

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运行处处长王海说,如果6月10日长江上游来水还未见涨,加之中下游地区又没有大范围强降雨的话,到时候,三峡水库将极有可能面临“无水可补”的局面。

这一场罕见的干旱,暴露出当前抗旱工作的薄弱环节。

江西省防办总工程师史小平坦言,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说明,沿江各地还要完善抗旱预案,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汛期抗旱预案还是空白。

部分基层干部也表示,多年来很少想到汛期会出现严重干旱。这导致一些地方雨季抗旱缺乏应对措施。江西安义县等地一些乡镇干部坦言,面对几十年未遇的春旱“我们有些束手无策”。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发生灾害性强降水的概率在增大,干旱时间延长的概率也在增大。”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正洪说,这对各地水利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能抵御区域性突发强降水,还要增强水利工程蓄水性能建设,要补的课很多。

鱼米乡“鱼无水、米难长”

没有粮食我们还能吃什么?

干旱侵袭下的“鱼米之乡”,如今正遭遇着“鱼无水”、“米难长”的困境。

5月25日,在江苏省旱情较为严重的南京市高淳县团结玗古柏镇,这里的河蟹养殖正处于紧急状态。

养殖户魏恒宇忧心忡忡地介绍,5、6月份正是螃蟹生长的最佳时期,螃蟹蜕壳急需大量用水,但现在却急需水源,“如果5、6月还是没有雨水或者其他的水源补给,我的螃蟹基本就会死光。”

据高淳县水产协会会长陈贤明介绍,整个高淳县22.5万亩河蟹养殖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旱情的影响,整个高淳县损失将近1个亿。

损失惨重的又何止一个江苏高淳。

“农作物减产、绝收面积多。”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人士介绍,“当前的旱情正值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一季稻育秧、翻耕、渔业、棉花等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在受灾的农作物中,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和以烤烟为主的经济作物减产十分严重。”

在另一个干旱的重灾区湖北,目前灾害已造成湖北省87个县(市、区)98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800万亩。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已于5月23日启动了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并且派出了工作组赴鄂。

据了解,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粮食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1%和13%左右,早稻和双季晚稻面积、总产分别占全国的54.3%和55.7%。

“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将对早稻、棉花、蔬菜等在田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和中稻育秧栽插造成不利影响。”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高工宋迎波说。

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5月21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204万亩,其中早稻受旱958万亩;水田缺水970多万亩。旱情主要集中在湖北大部、湖南洞庭湖区以及湘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江西鄱阳湖区。

水电厂“水不足、电网荒”

没有水没有煤电力哪里来?

长江大旱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众多电厂来水不足,被迫停机,这更加剧了电荒。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部主任薛静表示,今夏供需形势将呈现“缺口出现更早、范围有所扩大、强度有所增强”的新特点。保守估计,全国供电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相当于两个安徽或三个重庆的发电装机容量。

“电力缺口可能会更大。”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主任苏胜新认为,“如果旱情继续影响水力发电,并且出现持续异常高温天气,电力缺口将扩大到4000万千瓦左右。”

这种担忧正在成为现实。受冬春连旱极端气候的影响,今年湖北来水特枯,迎峰度夏形势尤为严峻。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长江、清江、汉江等流域水库入库水量均比往年同期减少六至八成。

湖北省电力部门预测,在随后的5个月中,降雨量仍将偏少,除鄂西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将偏少一到二成,鄂东南可能减少二成以上。曾在湖北用电紧张时期提供巨大帮助的特高压线路,今夏也因扩建工程难以全力增援。

据知情人士透露,以往湖北省这个时候都是水电旺期,也是进行夏季储煤的“黄金时期”;但今年到目前为止,由于电煤到货总体入不敷出,库存仍在下降。

“今年4月份,水电能力来水不足,降水偏少。各主力水电厂水库来水偏少七成,处于枯水期与丰水期交替时期、外购电极为困难、去年冬季借电返还,特别是电煤库存迅速下滑等原因,全省电力供需平衡再度出现紧张局面,供应面临较大缺口。”该人士称。

此外,由干旱所导致的航运不畅,也使得电网面临着缺煤的威胁。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干旱少雨的气候还将继续,各流域上游来水异常偏少,需通过长江、淮河进入的一些大型电煤船开始受阻,给原本缺电的江苏电网带来严重缺煤威胁。

在湖南、湖北等省的部分航道,也出现了断航的现象,大型运煤船滞留的频次和数量增多,电厂用煤的库存天数降到了警戒线以下。

问 答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

三峡大坝修建前

中下游旱灾仍频发

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三峡工程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高层信号的释放时值长江中下游遭遇罕见干旱。于是,延续数十年的三峡工程利弊之争在干旱的大背景下再度发酵。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26日指出,根据500年来气象资料分析,在尚无三峡大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旱灾发生几率仍很大,所以“长江中下游大旱是否与三峡大坝有必然联系,有待论证”。

问:这次5月长江中下游等省市大旱,包括去年的重庆洪水,大家有一个疑惑:是不是和三峡大坝有关,您怎样看?

卢耀如:这些事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还需要研究。

从整个地质发展历史来看,原来四川盆地是一个大湖泊,湖北省也是一个大湖泊,当时没有长江。后来地壳上升,四川的水通过三峡往东流,流到湖北那一带,当时叫云梦泽。后来地壳又上升,长江三峡、四川盆地就基本出来,湖北一带就保留有1000多个湖泊,云梦泽就缩小变成洞庭湖。

洞庭湖早期面积在100多万平方公里,后来不断缩小。到1998年大水的时候只剩2000多平方公里,现在比这还小。本来一个上万平方公里的湖泊,跟长江相当,可以调蓄很多水。其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的时候,蓄水量可以达到293亿立方米,现在不到100亿立方米了。

一方面是洞庭湖面积缩小,蓄水量缩小;另一方面是围湖造出的800万亩田地要耗水。所以,这些旱灾不大可能全部由三峡引起。

洞庭湖地区100年里有27年都发生旱灾,重旱灾有18年,所谓重旱灾,就是一个季度不下雨。而那时候,三峡还没有修建。从这个数据来看,不能轻易就说是三峡大坝引起的旱灾。

问: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对“三峡诱发干旱论”做出回应。他说:“不能一遇到极端气候就怪罪三峡工程。恰恰相反,若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将会加剧。”我们怎样理解郑院士的这番话?

卢耀如:三峡库区的蓄水量有390多亿立方米,蓄水以后就放水,可以解决干旱问题。

不蓄水,洪期的水就流走了,流到海洋去了。蓄下来以后,旱的时候就可以抽水应对。我们抗旱,修地表水库地下水库,最主要的就是把洪水期流走的水蓄起来。我们大多遇到的是春旱,有时候夏旱,有时冬春夏连旱,冬春夏连旱就很厉害了。这样的情况下,有蓄水的地区就可以解决旱灾问题。去年西南地区大旱,其实云贵雨水量很多,但都流到地下去,后来我建议当地好好利用地下暗河系统来抗旱。

我们的降雨受季风影响,一般都是在5月到9月之间,10月到第二年4月雨量很少。把夏天的水蓄下来,放在冬天、春天旱的时候用。我们强调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起来应用。

问:三峡大坝修建时是优先考虑防洪效益,是否考虑过缓解旱灾的功能?

卢耀如:(旱灾)是包括在内的。三峡地区有很多灾害,有洪涝有旱灾,防洪过程中也在蓄水,将上游的水蓄起来,也能对中下游起到防旱作用。

根据气象资料显示,500年以来这个地区,旱灾与水灾比重都是比较大的。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当时就考虑到蓄水,抗旱。

举个例子,江汉平原500年来重水灾率是10.49%,轻水灾占18.87%,合计是29.56%;轻的旱灾是11.95%,重旱灾是6.08%,合计是18.03%。水旱比例是1:0.62。洞庭湖地区也统计过。重水灾11.17%,轻水灾23.03%,合计是34.20%;轻旱灾是18.94%,重旱灾是2.25%,合计是27.19%,100年里有27年旱灾,也很多的。

所以修三峡水库是抗洪涝,也是抗旱灾。

链接》》》

近年重大旱灾

2010年 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97万亩。有2088万人、136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4%。

2009年 连续3个多月,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未见有效降水。冬小麦告急,大小牲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态也在告急。

2008年 连续近三个月干旱,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500多万亩。仅昆明山区就有近1.9万公顷农作物受旱,13多万人饮水困难。

2007年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897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中央财政先后下拨特大抗旱补助费2.23亿元。

2006年 重庆旱灾达百年一遇,全市伏旱日数普遍在53天以上,12区县超过58天。直接经济损失71.55亿元,农作物受旱面积1979.34万亩,815万人饮水困难。

2005年 华南南部、云南现严重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年来少见严重初春旱。

2004年 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

2003年 江南和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秋连旱,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伏秋冬连旱,旱情严重。

2000年 多省干旱面积达4054万公顷,受灾面积6.09亿亩,成灾面积4.02亿亩。

本版稿件据

新华社、南方日报、华夏时报

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干旱。

制图 徐五峰

5月21日,江夏区山坡乡,一位农民站在开裂的鱼塘地面上。本报记者 张朋 实习生 史尧 摄


阅读 39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