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丹东】小蓝莓撬动镶白旗村大发展

媒体:丹东新闻网  作者:丹东新闻网
专业号:辽宁湿地1
2018/6/6 15:56:26

 

来源: 丹东新闻网          

 

——“龙头企业 农户”破解振兴发展“四无”难题

5月25日,清风拂面,暖阳斜照,流经凤城市蓝旗镇镶白旗村的大洋河依偎在初夏的臂弯里,分外的柔情、娇媚。登堤远眺,长河如带、碧草如茵、群山如屏的美景尽收眼底。在大洋河堤坝另一侧的耕地上,五六台大型挖掘机轻舒长臂,在半空划出一道短暂的弧线,旁边两座温室大棚的地基已初具模样。一个集产业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蓝莓产业园呼之欲出。

“我们的蓝莓产业起步晚,要实现持续增收,还得从创新产业发展上找思路。”镶白旗村村委会主任胥英家说。镶白旗村位于大洋河与土牛子河交汇坝堤内,两河冲击形成了大量平整连片的弱酸性油沙土,加之丹东地区空气湿润、低温寡照,既能满足蓝莓休眠需要,又能保证蓝莓提早上市。这里发展蓝莓产业的自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大洋河对岸的东港市龙王庙镇沙坨子村发展蓝莓十几年,很多村民都走上了致富路,我们也梦想着有一天,能在镶白旗村建设一座蓝莓产业园。”胥英家说,幸运的是,我市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镶白旗村“蓝莓产业 旅游观光”的新发展思路也日渐清晰。依靠丹东天赐蓝莓集团这一龙头企业,把蓝莓产业打造成扶贫产业、致富产业、生态产业的新希望,在镶白旗村村民的心中升腾。

“蓝莓产业投资大,门路广、资金足的人才能干得起,普通村民只能想想而已。”胥英家说,农民发展蓝莓产业,一缺资金,二没技术,三愁销路。而依托龙头企业,就可以解决农民发展产业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这个“四无”难题。

“蓝莓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前期投资过高,普通农民不敢涉足。”该企业董事长潘利军说,镶白旗村发展蓝莓种植大有可为,而且具备产业升级,甚至拥有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的优势。因此,他们选择在这里建设一座集种植、旅游于一体的高标准蓝莓产业园区。据介绍,正在建设的蓝莓产业园区占地4000亩,其中温室大棚800个,每个大棚占地2亩,裸地蓝莓种植2400亩,计划分两期完成。

“建设一栋大棚,加上苗木,至少需要50万元,这是普通农民无法承受的。”胥英家说,镶白旗村的蓝莓产业园区有三大举措:一是有条件的农民可以出资,由公司建设统一标准的温室大棚;二是没有能力自建的,公司负责帮助农民申请贷款,由省财政担保中心为农民进行担保,公司也可为农民提供一家一户担保;三是农民可与公司签订温室大棚租用合同,每年支付租金。这样,农民可以不同形式加入蓝莓合作社,合作社将为种植户提供种植、管理、采摘、销售等全程服务。

现在,公司将自行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全部应用于蓝莓产业园建设。“温室大棚采用土堆工艺、双层膜设计以及最新材料的保温被,满足蓝莓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从而保证蓝莓提早上市。同时,我们还可为农户提供优质高产的种苗及最新的种植技术,让农户安心种植。”潘利军说。

镶白旗村发展蓝莓产业,村民在充满期待的同时,新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发展蓝莓种植俺们村民都很乐意,可是河坝不修,种什么都是空谈。”1组村民刘刚道出了所有村民的心声。土牛子河、大洋河坝堤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溃决的坝堤如今依然可见。“5年内决堤两次,上万亩田地绝收。”提起雨季汹涌泛滥的大洋河,镶白旗村民李宝章仍心存忌惮。

今年年初,听说村里要修堤坝,建蓝莓产业园,李宝章第一个报了名。“看到人家搞产业致富了也眼红,可就是苦于没项目、没资金,村里建蓝莓产业园帮俺们解决了难题。”李宝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将土地流转出去,每亩地每年可获得租金500元,而且还可优先承包温室大棚,每年支付租金便可以发展蓝莓种植,温室大棚年种植收入可达10万元。

让村民们担心的水患问题,随着蓝莓产业园区的建设,将得到解决。“为解决洪水隐患,我们将在堤坝原有宽度的基础上拓宽5米,并加高1米。”潘利军说,修建后的堤坝不仅能抵御洪水的侵袭,还将成为蓝莓产业园区的一大景观。他们计划利用堤坝基座,修建9000延长米的坝体景观大道,并依托蓝莓产业、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田园景观、民俗风情,打造集休闲、旅游、餐饮、鲜果采摘等为一体的多元链条式产业,为村子的后续发展提供稳定支持。此外,村民还可在土牛子河、大洋河的滩涂上养殖畜牧,粪便可作为生产有机生物肥料就地回收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综合利用和良性循环。

“蓝莓产业园项目在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种植与经营的同时,也会吸引在外地打工者及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进而推动蓝莓产业升级为蓝旗镇乃至凤城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潘利军说,所有工程将于明年全部完成,届时,一幅蓝莓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将展现在人们眼前。

记者 李莉 唐莉

开栏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报告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大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部署,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齐心协力使十九大精神在丹东落地生根,各乡镇依托自身生态及人文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为充分展现我市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本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观察农业新变化,感受农村新气象。即日起,本报推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栏,敬请关注。

 

 

 

阅读 769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