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消息传来,全市干部群众就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话题展开热议,认为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为萍乡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萍乡实现赶超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将成为全市上下的热门话题。”市决策咨询委副主任宋光继认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对萍乡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而萍乡、赣州未列其中。”宋光继表示,萍乡没有纳入规划,这将难以享受到国家对规划区的相关优惠与投资关怀,全市的生产力布局、经济联系等都会受到冲击。
“好在《规划》在战略任务及重大工程项目的安排上,并不局限于区域内的38个县(市、区),而是扩展到了全省、全流域。这就说明我们萍乡也能拥有《规划》所应享有的政策支撑。”宋光继告诉记者,我市紧邻规划区的西部,完全有可能接收到规划区发展的政策、产业、资金、信息等的辐射。在《规划》中,国家将给予财政、金融、重大项目等综合政策支撑:一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二是加强金融政策支持;三是给予重大项目支持。如果我们把这些政策用足、用活,巧用、善用,那将给萍乡的赶超与发展带来全新的动力和机遇。
主动出击迎挑战
如何才能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呢?市司法局干部钟伟金认为,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市上下应采取主动,避免盲动,切忌不动。
钟伟金表示,“采取主动”就是要营造主动对接的氛围,从思想认识上掌握主动权。“避免盲动”就是要找准“对接点”,弄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需求是什么,本地区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资源,奉献这些资源能否达到双赢?再视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认真制订本地区对接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要防止热血沸腾,盲目投资,不求实效只图热闹的举动。“切忌不动”就是要防止因瞻前顾后而错失良机。防止“对接长株潭城市群还忙不过来,哪有精力又去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消极思潮,消除“我们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间有‘隔离带’,舍近求远地同时搞两个对接会不会顾此失彼或两头都落空”的心悸。主动出击迎挑战,为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出策出力。
抢抓机遇谋发展
彭玉权是排上镇养猪协会的会长,同时身兼萍乡市泰华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得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他兴奋得一夜未睡好。
“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给公司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彭玉权高兴地说:“我们公司与南昌大学合作研发的丘陵地区规模养种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目前已开始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推广应用。该项目解决了农村规模养殖带来的沼液、沼气污染环境的难题,是江西乃至整个中部丘陵地区创建规模养殖、养种结合、能源开发、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典范,为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模式建设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今后,我会更积极地推广‘猪—沼—粮’的生态模式,努力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添砖加瓦。”
融入“鄱阳湖”,民间已先行。真正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和最终鹤立鸡群,还是由市场选择的。有时候,市场选择比政府的战略规划更有力量。比如温州并没有享受到政府太多的扶持政策,而它却成为全国的民间金融中心。市决策咨询委副主任宋光继认为,萍乡地处“长株潭”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间,可以有效吸收、接纳两大城市群产业、资金、信息的辐射。萍乡一定要抢抓这一发展机遇,积极对接“长株潭”、加速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我市经济城市转型,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