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大水大绿”陕西迈向多彩生态文明

媒体:三秦都市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黄河人家
2009/9/28 14:29:04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这曾是陕西人对环境污染严重后果的总结。然而,近年来,来到陕西的人都会惊讶地发现:陕西变绿了,陕西变美了!
陕北高原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坡地;渭北的绿树红果一望无际;西安二环外的荒凉不见了,古城正在接受国家级园林城市的考评;关中大平原上林水相依,葱郁叠翠,绿树掩映着一栋栋小楼房,一派生机盎然……全省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空间布局越来越合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陕南、陕北、关中地域生态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陕西,聚秦巴地脉之源泉,集汉江水脉之灵气,群山相连,神秀奇绝。

陕西生态环境实现了质的跨越

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刘康昨日接受记者采访说,在改革开放以前,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只局限于林业建设和水土保持两个方面,当时的陕西,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自然保护区。西安城市规模小,绿地分布不均,西安人均绿地面积只有3平方米,二环以外非常荒凉。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非常明显。
进入80年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开始被列为建设重点。90年代,我省先后开展了40个生态区、40个生态乡、280个生态村的建设,全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有了质的跨越。“我省陕北已建起陕西能源化工基地;今年9月还出台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能源生态保护措施取得很好成果。”刘康说,南水北调、自然地理保护;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全省水质、绿化及渭河湿地、黄河湿地等资源的保护。现在,全省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空间布局也越来越合理,这些都有效减少和控制了城市热岛效应。总之,从改革开放至今,陕南、陕北、关中地域生态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生态环境发展趋势逐年好转。

杂草丛生的浐灞今成西安最大水景观

号称“亚洲最大喷泉广场”和“最大水景广场”的大雁塔北广场;拥有江南情调的曲江芙蓉湖;拥有西安最大水域面积的浐灞生态区以及越来越多的秦岭生态自然保护区……说起现在的陕西生态环境,陕西人一定会如数家珍,一一道来。但是,过去的陕西生态环境是什么样,在灞河边上生活了大半辈子的71岁老人牛春英最有体会。
1958年,牛春英从甘肃老家逃荒到西安结婚落户,在灞河边的未央区北辰村居住了大半辈子。谈及上世级60年代的浐灞,牛春英连连皱眉头。“河道草丛深不可测,杂草都有一人高,癞蛤蟆、长虫(蛇)、老鼠、蚊虫等好多吓人的东西满地跑,随处可见。我们女的从来不敢靠近”。牛春英说,当年,村民家家住的茅草屋,在灞河河道有河滩地。每年两季播种,被蚊虫叮咬,被臭味熏的种地是苦不堪言。2002年,政府征收了村里全部耕地,村民听说政府要绿化河道,家家户户积极报名参加植树绿化工作。当时,政府给每个人一天12元到15元的工钱。但村民不图挣钱,只盼着赶紧摆脱脏臭的环境。没想到仅几年功夫,现在的浐灞大变样,举办过世界摩托艇大赛,就连世界园艺博览会也确定在浐灞举办了,现在的浐灞美得像江南。
“每天早晚,我和村民们散步20分钟就能走到灞河边,在桥上远眺浐灞全景。水域面积大了,水干净了,小鸟也来的多了。这是过去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牛春英说。
对于牛春英的感受,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王军更有发言权。2000年,时任西安市雁塔区区长的王军,就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率先提出“万亩都市森林”计划,并在几年后让这里成为了西安的一个“生态肺”。浐灞生态区成立之初,面临河流污染严重、垃圾围城、过度挖沙造成地质灾害等三大生态灾害,王军与浐灞生态区的建设者们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按照“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把“做有爱心负责任的建设者”作为工作理念,从治理三大污染着手,封堵了所有排向河中的污水口,建立大量的湿地;针对原有的垃圾场就地改造,变废为宝……通过生态治理提升区域价值,通过城市建设实现区域价值,破解生态治理的“一次性”难题,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建设机制。浐灞生态区先后实施了桃花潭景观区工程、雁塔段千亩湖泊湿地、浐河碧水工程、广运潭生态工程、灞河入渭万亩湿地工程等五大生态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形态,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秦岭被誉为巨大的天然生物“基因库” 秦岭是我国南北地质、气候、生物、水系、土壤等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丰富的动物、植物物种和气候特征,使秦岭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区域生态系统,更是秦巴山区最大的绿色宝库和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让珍稀动物回归自然,2004年4月30日,西北首家野生动物园——“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开园,300多种、10000多头世界各地珍稀野生动物自此与陕西百姓为邻。
王秀芹家住雁塔区,谈及生态变化,她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安动物园的变迁。她说,年轻时,她带孩子看动物只能去东郊的西安动物园,只能看到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现在不同了,秦岭生态环境好了,珍稀动物品种和数量多了,人们虽然被关进“汽车笼子”,但大家看到的是动物在自然界里的生存常态,孩子对各种动物的认识更加直观。“听松涛阵阵,观芳草萋萋,赏动物百态,闻空气清新,这正是现代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追求。”王秀芹说,这就是生态改变市民生活的具体表现。
据了解,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占地2000亩,是原西安动物园的10倍。地处山清水秀、林立茂密、动植物生长繁殖的理想之地。该园一改动物“笼装圈养”的饲养方式,按照自然的生存方式,使动物恢复原始生活状态。
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水资源约占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的50%,是渭河的主要水源补给区。目前,秦岭天然林覆盖率达42%,森林覆盖率达56.3%,林木灌溉率达57.7%,秦岭对于净化空气、截留降水、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秦岭地区已建立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点),1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栖息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其中朱■的种群数量大幅增加,已达600多只,大熊猫数量有270多只;金丝猴、羚牛的数量亦不断增加。秦岭已被誉为规模巨大的天然生物“基因库”。从今年开始,陕西将开建总投资9.74亿元,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的秦岭生态和生物资源保护项目,到2011年全部建成。届时,18个专科专类植物园、25公顷草坪、植物科普展示馆、园区特色景观、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大熊猫生态放养场、金丝猴繁育基地、朱■繁育基地等一应俱全。

陕西亮点

10年来我省退耕还林创五个“第一”
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厅了解到,10年来,陕西退耕还林共创造了五个第一:陕西对退耕还林的投资累计达188亿元,投资额度在全国25个实施退耕还林省份中位居第一;退耕地还林共1528.8万亩,位居25个省份第一;退耕农户人均受益1913万元,位居第一;陕西首个提出“封山禁牧”,并第一个将“封山禁牧”通过立法纳入法制轨道;在全国第一个建成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和退耕还林展览馆。

秦岭拥有128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今年8月23日,从第三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是西北地区首个世界地质公园,为西安增添了一个世界级旅游品牌。
秦岭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被誉为规模巨大的天然生物“基因库”。据统计,秦岭分布有种子植物2900余种。脊椎动物642种,兽类144种,鸟类399种。属国家和陕西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28种。

数字说话

西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平方米
西安市容园林局:西安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869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1099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0.33%,绿地率31.8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5.16平方米。西安市污水处理率达70.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城市用水普及率91.36%,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各项指标显示,西安市民的生活环境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51个
陕西省环保厅:目前,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51个,面积已占国土面积5.08%以上,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上半年,全省空气环境质量又有好转。10个地级城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平均为1.99,较上年同期下降0.15;城市优良天数为141~180天。全省渭河、汉江等6条主要河流综合污染指数继续下降,渭河水质改善明显。
截至上半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出现大幅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同比下降7.75%,列上半年全国削减幅度的第8位;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3.93%,列今年削减幅度的第4位。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下降幅度为我省历年来最好名次。

阅读 6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