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鄱阳湖生态环境经受濒危候鸟“挑剔”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8/10/23 8:59:39

珍稀如熊猫的黑鹳和“挑剔环境”的潜鸭已先后抵达


    南昌新闻网讯   与往年一样,到了10月份,珍禽候鸟就开始了一年中新的迁徙。目前“先遣部队”近万只白枕鹤、灰鹤、白额雁拖儿带女陆续从遥远的北方飞抵鄱阳湖。

    昨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惊喜地告诉记者,在该保护区核心湖沙湖发现了省级重点保护鸟类——青头潜鸭,被列为国际濒危物种的黑鹳也在保护区内的湿地悠然觅食。

    1500只“挑剔环境”的潜鸭莅临

    据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赵金生向记者介绍,截至10月17日,在该保护区核心湖沙湖发现了省级重点保护鸟类——青头潜鸭1100只、凤头潜鸭400只。据悉,这两种鸟近几年在该保护区极为罕见。青头潜鸭、凤头潜鸭对水质环境质量的要求相当高,它们的再次光临标志着鄱阳湖保护区的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

    20多只濒危候鸟黑鹳 “安营”

    鄱阳县白沙洲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观测研究今冬候鸟时欣喜地发现,被列为国际濒危物种的黑鹳也出现在保护区的湿地内。

    黑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数量极少,已被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专家多认为其数量还在下降。据鄱阳县白沙洲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黑鹳可能是在本月10日至12日左右飞抵保护区的,总数超过20多只。据近两年来白沙洲自然保护区对越冬候鸟连续观测的数据显示,今年是该保护区迎来黑鹳越冬最多的一年,去年的记录不足10只。

    “先遣部队”已抵达

    目前,包括白枕鹤、灰鹤、白琵鹭、雁鸭类、鸻鹬类等近万只珍禽已抵达鄱阳湖越冬栖息。虽然大批量的鸟群还未到来,但种类已迅速达到40多种,白枕鹤、灰鹤、白额雁等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凤头潜鸭等省级保护鸟类。随着天气不断转冷,数十万计的珍禽将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陆续聚集到鄱阳湖。

    专家认为,鄱阳湖周边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使鸟群种群数量大增的主要原因。

    【候鸟保护】

    腾出湿地迎候鸟

    据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赵金生介绍,由于今年秋水涨幅大、退得晚,湖水至今还很深,给刚到的候鸟觅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目前,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正对鸟类栖息湖区开闸放水,调节水位,为候鸟觅食提供理想场所。

    “电子眼” 防止捕杀候鸟

    保护区以保护管理站为单位,在核心湖统一装上了“电子眼”,对候鸟全面加强监测和巡护,防止捕杀候鸟的不法行为,及时对饥饿和受困的候鸟加以救治,以帮助候鸟安全越冬。与此同时,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大规模的巡湖和监控活动。

    ■小资料

    ◆黑鹳  黑鹳属于鹳形目、鹳科、鹳属,在我国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到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在全球的总数量仅存3000只左右,东部种群迁徙途中的数量仅存100余只。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属于雁形目、鸭科、鸟属,分布于云南西北部,是省级重点保护鸟类,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水库中。善于潜水,往往潜入深水中觅食,以水生植物、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等为食。

    ◆凤头潜鸭  凤头潜鸭属于雁形目、鸭科、鸟属,分布于昆明、嵩明、昭通、永善、寻甸、江川、丽江剑等地,冬候鸟,是省级重点保护鸟类。活动于湖泊、水库、池塘等宽阔的水面上。善于游泳和潜水,在水下数米深处的水底觅食。(记者  李小芬)

来源:南昌新闻网—南昌晚报
阅读 359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09/4/2 19:59:34写道:
我是鄱阳银宝湖鸣山村的,村前是下安洲,下安洲的对岸就是白沙洲。我经常见到候鸟飞来觅食。你说的我都见过。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