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飘海菜花,水游金线鲃,低头弄莲子,蚌中珠光华。”这种关于滇池的诗意风景,有望通过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提出的“花—鱼—蚌”立体生态恢复模式得以实现。
2007年3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鱼类学科组在副所长杨君兴研究员的带领下,首次实现了滇池金线鲃(金线鱼)的人工繁育。2008年,项目组在滇池水域建立的生态恢复湿地实验区内投放滇池金线鲃苗种5000余尾,成活率达90%,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在成功取得金线鲃人工繁殖技术的基础上,杨君兴研究员提出了以“土著、经济、美观”为基本原则,用“海菜花—金线鲃—无齿蚌”的立体湿地生态模式来治理滇池的思路。即在原来临近滇池的鱼塘和湿地内种植滇池土著水生植物海菜花,在海菜花中套养金线鲃等土著鱼类,底层饲养背角无齿蚌,从而形成立体的湿地恢复模式,利用水生植物吸附营养物质,动物摄(滤)食浮游生物,促进滇池水生态的恢复。
“花—鱼—蚌”立体生态恢复模式,全部利用土著物种,有效避免了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风险,实现了滇池生态治理与土著物种保护相结合;由于海菜花、金线鲃、无齿蚌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加之随着环境改善吸引鸟类,使得“花—鱼—鸟”形成的生态圈成为极佳的景观休闲旅游地,能较好地带动滇池周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可实现滇池生态治理与观景休闲旅游相结合;海菜花、金线鲃都是云南的传统名特优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当地农民可以通过种植养殖实现增收,实现了滇池生态治理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这几个结合,以‘花—鱼—蚌’为代表的土著水生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就可以成为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可持续体系。”杨君兴等专家认为。
至2008年底,滇池沿岸“花—鱼—蚌”湿地恢复推广面积150余亩,水生态恢复效果显著。同时,当地养殖户平均1亩收入10000元,较之过去收入增加明显,极大地促进了村民对湿地恢复的热情。
记者 李翕坚 (云南日报)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