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文化之光照鹤乡

媒体:吉林日报  作者:吴珍等
专业号:向海保护区
2012/2/24 13:44:41
 按照国际经验和权威说法,人均收入在1000美元以内,人们关注的主要是物质需求;人均收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时,进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重的时期;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人们的消费趋向逐步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导转型。我省西部的通榆,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人均收入远远低于3000美元的标准。然而,通榆人的精神追求与文化生活却异常丰富多彩,而且独具特色。这是因为近年来,以全力打造“绿色能源名城、生态旅游名城、书法文化名城”为目标,通榆文化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越了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形成了令人瞩目的“通榆现象”。

    依托厚重底蕴,形成鲜明特色文化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陲。几千年来,众多民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厚重而清晰的文化印迹。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有先人繁衍生息,182处珍贵的文物遗址充分展示了通榆在新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文化的兴起与延续。至20世纪初,木板年画技艺、民间剪纸、雕刻等工艺,大量传入通榆并得到丰富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通榆年画风靡神州,《剪窗花》创下连续发行10年、单张发行量7亿张的全国之最,有多部年画作品在国际、国内获奖,并被国家级美术馆收藏。1991年,通榆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通榆现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15项,其中闯关东年画、剪纸、石雕等11项,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闯关东年画代表吉林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受到广泛赞誉。

    地方戏、文学创作、摄影、书法等文化艺术形式,在通榆方兴未艾,声名鹊起。“十一五”期间,在全省戏剧小品艺术节汇演中,二人转《狐狸围脖》、《贵夫人推磨》、《傻柱子接媳妇》等作品,均在艺术节上荣获综合一等奖,反腐倡廉话剧《春寒惊雷》在全国14个省、110多个县巡演,歌曲《杏花恋》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群众创作歌曲大赛中荣获金奖。民间摄影家陈敬德、赵俊等人的多幅作品,在国内各项大赛中获奖。

    坚持品牌带动,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

    近年来,通榆着力挖掘整理通榆特色文化,培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以文化的感染力助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以“中国·向海”为品牌,发展生态旅游文化。通榆县境内的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AAAA级旅游区,被誉为“湿地领袖”,以“美在天然,贵在原始”而位列“吉林八景”三甲。专题片《家在向海》,1992年在世界环发首脑会议上夺得三项大奖;在向海拍摄的电视剧《永远的田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数字电影《向海的故事》,在央视六套节目播出;乡村题材电视剧《我的土地我的家》,于2011年上半年在向海拍摄完成,即将在央视播出。随着一系列影视剧在向海拍摄播映,通榆及向海的知名度一再攀升。以此为契机,通榆连续举办6届以“中国向海”为品牌的生态旅游节。与此同时,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如“包拉温都杏花节”、“兴隆山蒙古黄榆节”、“郁洋淀民俗文化节”、“向海大雁放飞节”随之兴起。“沙丘榆林、湖泊水域、蒲草苇荡、羊草草原”等独特的湿地景观,与那达慕大会、民俗演出、旅游书画摄影采风、生态旅游论坛等文化活动交相辉映,高潮迭起,形成一台台独具西部草原特色的文化盛宴。

    为了提升旅游层次和城市品位,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底蕴,实现生态景观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通榆县启动了“书法文化名城”建设。 2011年9月3日,占地6万平方米,集国内外当代书法名家书法作品、碑刻艺术和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书法文化传世园林——墨宝园,正式揭牌。墨宝园的建成,填补了东北三省没有主题书法园林的空白,是中国第一次集合世界各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的碑林,是中国第一次集合一个时代顶级书法家集体创作《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阙》的书法碑林,是中国第一个大地印章园林景区,是中国第一个高考状元文化碑林。以“墨宝园”为依托,通榆县举办了墨宝园系列文化活动。成立了翰墨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组建了文化产业促进会和中国向海书法名城联谊会。以打造墨宝园文化商圈为枢纽,拓展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包装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项目对外招商,参加了深圳第七届“文博会”的文化项目招商活动。确立了书法出版、文化旅游等9大文化产业发展方向。通榆书法文化现象,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开启了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倾力文化惠民工程,让百姓共享文化硕果 

    近年来,通榆县以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为目标,把改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实现文化发展城乡全覆盖。在财力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近千万元,相继建成鹤城广场、文化大厦、鹤城体育广场、文化一条街等10余处市民休闲广场。建成了通榆县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电子阅览室,并免费对外开放;翻 

    建了文化馆;新建了县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城镇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建设了31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基层点,16个乡镇文化站,76个农村文化大院,172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拥有图书1600余册,影碟、光盘1000余张,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全面覆盖。团结乡前屈村、开通镇红旗村、鸿兴镇兴东村文化大院,先后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示范点”。 

    与此同时,相继组建了10个文学艺术协会,会员近千人。形成了以城市各协会为中心、以乡镇文化中心站为枢纽、以村级文化大院为基础、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群众文化网络。为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几年,通榆县相继举办多次大型文艺汇演、民间艺术作品展、历史文物展、歌咏比赛、书画摄影美术展等文化活动近百场,参与活动的干部群众达15万人次。在乡村,12个乡镇场组建了80支秧歌队。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文化大院,成为农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交谊舞、健身操、秧歌、快板、自编歌曲等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蔚然成风。县剧团3年来共“送戏下乡”220余场,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每年保证放映影片2064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 

    “以前我们这儿农牧民一有空就凑在一起打扑克、搓麻将,现在不同了,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还有报吧,里面有书报看,看累了,到文化大院唱两嗓子,听听马头琴班的孩子们拉琴,甭提有多乐呵了!”包拉温都乡半拉格森村农民哈森巴根如是说。

阅读 257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