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7日,首届曹妃甸论坛将在唐山举办。论坛的LOGO,是一只欲展翅高飞的凤凰。唐山人觉得这个图案再恰当不过。从一片地震的废墟上重建起来的新唐山,本来就是一只涅新生的凤凰!
1976年的大地震,把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夷为平地。震后30多年来,在中央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一座现代化城市又重新屹立在渤海之滨。
1990年以来,唐山相继荣获了联合国“人居荣誉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城市”。2008年被媒体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2009年名列“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排行榜”第二位。
改造后的街心公园风景如画。一座现代宜居的城市正在崛起。
两座25万吨级矿石码头,托起曹妃甸蔚蓝色的希望。
不久的将来,唐山将拥有最具现代气息的青少年宫和科技馆。
曹妃甸湿地公园落成。创造“工业文明”的唐山正在续写“生态文明”。
梦想之城
唐山人特别喜欢谈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示范区是国家领导人最早在唐山视察工作时提出的。”一位唐山资深媒体人指着唐山规划展览馆里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的照片,满脸春风。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唐山整体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是唐山全市上下形成的强烈共识。
2007年4月开始,唐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2008年4月至8月,又按照中央部署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两次活动都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着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在全市上下逐步叫响了“环境是最大的资源,生态是永久的财富”、“群众脸上的笑容是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等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政府广开言路,面向市民征集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凝聚干部群众智慧,确立了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确定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为主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保障,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社会治理和谐化,努力把唐山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体制健全、人民幸福的科学发展示范区。
在唐山各个博物馆里,沙盘是最出彩的展品。每个沙盘后面,都有若干关于科学规划的故事,曹妃甸的故事最长。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曹妃甸拥有渤海湾唯一不需开挖的航道和港池,背靠100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荒地,不需拆迁即可为临港产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重组的建设用地。即便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科学规划仍被尊为曹妃甸新区的最高法则。
曹妃甸的科学规划始于1992年。多年来,30多家国家甲级设计、勘探、科研单位和3500多人次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论证,完成了40多项成果和科研课题,为曹妃甸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曹妃甸新区相继完成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基础规划和7个专项规划。新区借鉴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经验,遵循港口、港区、港城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以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曹妃甸只是唐山一角。
按照河北省政府批准的新一轮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到2020年,唐山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都要翻一番以上。特别是“四大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大大拓展了城市空间,也为新经济产业搭建起蓬勃发展的大舞台。
从2008年起,唐山开始拓展城市空间,建设四座城市功能各不相同的新城:南湖生态城、曹妃甸新城、凤凰新城和空港城。
四座新城的城市功能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南湖生态城是以休闲、运动、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型综合景区;曹妃甸新城功能区建设的定位是“世界一流的生态城市、港口城市、滨海城市、示范性城市、国际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凤凰新城功能区将按行政中心、中心商务区、总部基地的功能定位;空港城将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产业、空港物流业功能定位,建设具有临空港特色的综合功能区。
四大新城建成后,聚集的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唐山市将形成“中心城区—曹妃甸新区”双核模式的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格局。
唐山市政府希望,四座新城建成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取代煤矿开采成为唐山的支柱产业。
按照规划,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唐山市将以曹妃甸新区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临港经济。在曹妃甸的带动下,沿海的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将得到长足发展。以此四区为点,从而形成一条沿海经济隆起带。
当地将这一发展战略称为“四点一带”,涉及唐山市南部沿海的9个行政区域,行政区划面积5590多平方公里,产业规划面积将超过2000平方公里。
“四点一带”建成后,曹妃甸新区将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和海洋化工产业,同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乐亭新区将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丰南沿海工业区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自行车配件与五金制品产业。
按照规划,唐山市将用5到10年的时间,力争使四区组成的沿海经济隆起带创造生产总值占到全市的一半以上,能够靠新的经济引擎拉动,达到再造一个新唐山的目标。
奇迹之城
在瑞典著名的可持续性发展社区哈马碧新城参观考察时,唐山一位主要领导看见一个老太太坐在路边晒太阳,他问老太太觉得生活如何。老太太特别幸福地回答:“好极了!每天早晨我到阳台上一推开窗户,感觉自己就像女皇一样!”
另一方面,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在资源枯竭后,经科学改造成为著名旅游地的过程,也吸引了唐山的注意。毕竟,唐山的境况和改造前的鲁尔区太像了。
如何建造一座适宜百姓生活的幸福城市,成为考察唐山政府科学执政的一道试题。
要破题,首先必须改变唐山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过去重污染的重工业,转向无污染的生态城市。长期以来,电力、钢铁、机械、机车、煤炭等是唐山的支柱产业。现在,长时间对自然资源的开采的代价已经开始显现,这个背景迫使唐山市开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生态不仅仅是种树绿化,而是一种循环经济。这个新名词一度挑战了政府官员的知识水准。
外国专家介绍说,城市可持续发展可以用浅绿、中绿和深绿来分别形容。浅绿指的是宜人的景观和环境;中绿指在技术措施层面有所作为,如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城市的污水处理水平;深绿型,则要打破能源、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各个子系统各自为政的格局,充分挖掘多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并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老工业城市唐山定下了转型之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防止形成新的污染,并不断减少污染。
说到循环经济,唐山人最乐意介绍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的案例。首钢没有从北京搬来一个螺丝,却在曹妃甸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新钢城。在钢铁厂内部循环方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全部回收利用;回收的干熄焦高温余热也可发电,通过这些综合利用建设的发电设施,可以满足钢铁厂总用电量的94%,基本不需要外购电即可满足钢铁厂生产的用电。冷却水串级使用、废水回收等措施,可以实现水资源循环和再利用。
在区域循环方面,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可供给附近的南堡盐场,使制盐期缩减一半;钢铁厂的高炉水渣、粉煤灰等,又可供冀东水泥厂生产建筑原料……
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措施应用,基本实现零排放。过去人们印象中的污染大户,成为环境友好、服务社会、资源节约型的绿色工厂,对我国钢铁行业推行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起到示范作用。
就连矿业行业,也开始走循环经济之路。
过去,大型矿山的开采往往伴随着大量剥岩和尾矿,这些采矿废弃物占用大量农田,对环境造成危害。现在,经科学论证,这些剥岩全部运送到曹妃甸工业区填池造地,仅此一项,就使当地6000亩农田免遭占用,折合地价近5亿元,500多农户免于搬迁,同时出售岩土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开滦煤矿通过以资源综合利用为载体,全力构建生态环保型产业体系,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全面进行了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生产工艺。
在采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瓦斯气体,这是易燃易爆的物品,处理不好会危害矿井和矿工安全,矿里通过生态利用,在矿井架设了瓦斯气管道。在地面配套了湿式瓦斯储气罐,利用瓦斯进行发电,把生产危害转变成生产效益。在采煤过程中会产生的煤矸石被用来烧砖,矿井水经过污水处理,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每年利用矿井水总量已经超过6000万吨。
唐山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连续3年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攻坚行动,对钢铁等10大重点行业的4591家企业进行综合整治,累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504家。2007年和2008年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4.03%、5.27%,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1%、6.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4.9%、11%。因为环保和循环经济的“门槛”,曹妃甸先后婉拒了100多亿元投资。
而一批新型的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项目则落户唐山。一位唐海人自豪地介绍,在曹妃甸论坛期间,将有60辆电动汽车服务论坛,“很快,我们唐海生产的电动汽车,也能开到北京的大街上。”
幸福之城
2008年,唐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05.8亿元,形成了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生动局面。
在进入3000亿元“俱乐部”的同时,唐山市政府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破解经济发展之外的民生难题。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公共服务欠缺问题,高房价下城市居民的住房改善问题,会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得到重视和解决吗?
2007年,唐山有关部门在全市开展了“献计献策活动”,共收到一万多条群众意见建议。其中,“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最高。
唐山大地震已过去31年,可唐山还有很多市民,居住在震后搭建的第一代安置房中,面积狭小、卫生条件差、没有取暖设施。2007年4月,市区震后危旧房改造,被列为全市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
然而,改善市民居住条件,钱从哪里来?
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之下,唐山暂缓了大剧院工程,将3亿元资金用于改造危旧房。
2007年10月,政府投资6亿元的河茵北里小区开工建设,解决了3000户危旧房居民的住房问题。
2007年11月,正泰里惠民园小区开工建设,这一小区采用政府投资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6200户危旧房居民的住房问题。
针对采煤沉陷波及区域的旧房改造,涉及居民5.4万余户,财政投入达到60亿元,分4年投入。
唐山市区所有危旧房涉及12.8万户,预计总投资425亿元。
城里人搬进新居,乡村农户在政府补贴政策下,装上了沼气池和太阳能取暖设施。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是最真实的。
让唐山成为一座 幸福之城,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唐山政府执政为民的真情所系。
免除高中阶段学杂费,在全国率先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惠及全市10万高中生;全市城镇居民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在河北省率先进入全民医保时代;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全面启动,让2450个村子的农民群众全部喝上放心水……“十大幸福工程”的推进实施,带来的是百姓的笑脸,是幸福感的不断提升。
2008年,唐山被媒体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而这项评比,并非由专家投票,而是由居住在这个城市的老百姓投票产生。
2009年,唐山政府承诺,投入60亿元为群众办20件实事,包括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妥善解决拖欠民工工资、为公民建立健康档案、方便群众出行等。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唐山正在打造一座 幸福之城。可以预见的是,唐山人民将生活得更加幸福。
2009年10月15日至17日,首届曹妃甸论坛即将在唐山举办。论坛将围绕“科学发展”这一永久主题,向世界展示中国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信念和信心;向世界说明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和意义;向世界推介唐山这座创造奇迹与梦想的城市和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在中国生产力布局中将发挥出的重要增长极和强大引擎作用;向世界证明唐山通过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所带来的生动范例。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