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发展林业生态文化 创建林业生态示范市 ——对宜都市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思考

媒体:原创  作者:徐绍东
专业号:徐绍东
2016/1/8 10:03:35

我国林业发展处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过程。2007年,国家林业局提出要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努力创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生态文化体系构建作为现代林业的三大体系之一成为林业重点工作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湖北省宜都市提出创建生态文明,创建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市。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社会文化层面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弘扬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方面,助推社会的发展发展方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林业生态文化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建设生态文明、创建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市离不开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一、现代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范畴

(一)林业生态文化内涵

林业生态文化是指依赖林业资源(包括森林、湿地、荒漠三个自然生态系统及其包括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而产生、发展、演化起来的各种文化积淀。它根植于人类对以林水为主体的自然环境的认知,同广义的文化一样,其既有抽象属性,即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也有具象属性,即以林业可触及的资源为依托的实物或非实物载体。也就是说林业生态文化从狭义上理解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价值观,从广义上理解是核心价值观、以及以林业可触及资源为依托表征核心价值观的实物与非实物载体的总和。

(二)建设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意义

1、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为林业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精神动力。

林业既是一项经济产业又是一项社会事业, 是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特殊行业,因此林业必须要有经济、生态、文化三者和谐发展。生态体系是文化体系的物质载体,产业体系是文化体系的经营素材,文化体系是生态体系的精神动力、制度保障, 是产业体系的价值判断、品味提升。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为林业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在某种程度上主导者生态、产业体系的发展。林业生态文化体系通过更新认识、创新理念、健全制度,在林业三大体系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生态功能极大提高,林业产业可以持续发展。

2、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对于宜都生态林业示范市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要建立林业生态示范市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林业生态意识。发展林业生态文化,利于培养居民生态文化意识,在保护山水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感知。实践源于意识,因地制宜的规划,结合宜都的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融合与反映地域特色、规划建设最符合当地背景的林业生态文化载体工程项目,壮大发展适合本地发展的林业产业,形成适于宜都的构建林业生态文明社会的生态实践力。

3、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对于宜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行为的自觉实施,首先需要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建设和变革。建设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可将环保理念灌输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对群众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调动各个层面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建设与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积极向上、主动参与、自觉保护生态的文化氛围,从而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是宜都创建美丽乡村、发展生态旅游、创建“四位一体”城市空间布局的必然要求。

二、宜都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宜都市林业发展概况

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宜都地貌以丘陵为主,陆地面积中山区占11.7%,丘陵占79.5%,平原占8.8%。地貌特征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现有林地面积91897.52公顷,森林蓄积24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4.12%。

宜都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季风气候,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738.9 h,历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雨量1 234.1 mm。宜都市水资源极为丰富,市境内水系呈枝状分布。长江及其支流清江、渔洋河是流经宜都市的三大客水,均属长江水系。全市国土面积1357 平方千米,辖2乡7镇1个街道办事处、2个管委会。

(二)宜都市构建林业生态文化范畴

宜都林业生态文化包含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这两个方面,主要涉及林业生态技术文化范畴和林业生态艺术文化范畴。林业生态技术文化主要有①、科学技术(造林、培育、采伐技术,植被恢复技术)②、组织、制度、法规(法律法规、组织管理机构)③、教育传播(宣传教育)。林业生态艺术文化主要有①、文学艺术(反映森林/湿地的诗歌、小说、摄影、影视、音乐、书画等)②、物质文化产品(手工艺品、纪念品)③、物质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标本馆等)

(三)宜都市取得林业生态文化成就

1、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效显著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4.12%,建城区绿化覆盖率42.71%,绿地率36.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63平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7.87%,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达到绿化标准。

宜都市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载体,确立了“突出宜都城市特色、培育绿色文化景观、统筹城乡一体绿化、建设生态宜居名城”的森林城市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宜都自然优势。全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富有成效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既能凸显游览观光、休闲、健身的功能,又具有生态环保教育的作用,因而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现宜都市已有宋山、梁山、龙山3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高坝洲、熊渡、大溪3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宋山省级森林公园,1个奥陶纪石林地质公园以及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

3、切实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

宜都林业部门在做好苗木培育、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火、森林管护、科技支撑、林业信息化建设、林政资源管理等建设的同时,在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上,在不同地点不同环境条件中运用前沿科学技术,对森林和湿地进行植被恢复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管理,把林业生态文化体系摆上重要位置,制定了《宜都市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宜都生态林业发展提供了指导。

三、宜都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教育基地建设不完善

目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教育基地已初具规模,但是没有合理规划,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配套服务。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简陋,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服务性场所;二是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大部分都是形象工程,没有发掘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没有形成林业文化特色。

(二)林业生态艺术文化作品少,缺乏精品

反映宜都林业生态文化的文学、摄影、影视、绘画作品较少,缺乏本土代表作及精品。

(三)林业生态文化产业较为薄弱

林业生态文化产业多为新兴产业、产业小、产品少。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林业生态文化和林业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密,一些林业产业产品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四)林业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功能薄弱、生态文化活动影响力不够

林业部门有影响、深入人心的生态文化教育活动较少,缺乏品牌效应,传统文化开发力度不够,宣传氛围不够浓厚。林业生态文化的普及率不高,能为群众知晓的林业生态文化艺术作品、林业生态文化活动较少。

(五)专业人才队伍不健全,缺乏林业生态文化规划

林业生态文化工作没有专门的宣传部门,人才队伍不健全。工作人员林业生态文化认识不全面,难以对宜都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科学规划、合理编制,导致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没有目的性、方向性。

四、宜都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

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现代林业建设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创建宜都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市的途径。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文化观,准确定位和协调处理好林业生文化体系与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关系,对宜都市建设林业生态示范市至关重要。

(一)完善自然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是弘扬林业生态文化的主要场所。对区域内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做好生态治理和恢复工作、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保护、森林质量提升等工程的同时,吸引社会投资,对宜都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标本馆等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整合,完善,为弘扬林业生态文化提供保障,使其内涵丰富、功能齐全,品牌特色鲜明,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一是发展地方花卉、苗木,经济果木园等,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载体。培育高品质的市树——香樟、市花——紫薇,桂花,银杏,百合,茶叶,桑树,黄桃等。二是举办有影响力的观鸟、识树、采风的活动,产生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让广大文学创作者、艺术爱好者走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创造出极具当地色彩的林业艺术文化。

(三)开发林业生态文化产品。

一是要依据宜都市实际情况,开发出代表林业生态文化的文化产品,例如昆虫、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吸引各个年龄层的人来关注林业生态文化产品,进而普及林业生态文化知识。二是建立融食、住、行、游、购等要素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网络,增加林地产出价值,提高林农收入,为建立林业生态文化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短信、博客、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全面深入系统地传播林业生态文化知识、科学知识,传播林业生态文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林业生态艺术文化。二是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来传播生态文化理念。专业领域的科普知识讲座、培训;组织爱鸟、植树的志愿活动;针对青少年的科普基地建设;针对老年人的登高养生活动等。

(五)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科学规划。

一方面组织从事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基层骨干的认识、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制定科学规划,编制《宜都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方针原则、推进步骤、制度保障、工作机制等。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马彦金)

阅读 643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