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区规划及保障措施

媒体:资源网--当代经济  作者:揭珊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0/8/26 8:31:17
    摘 要:鄱阳湖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和灿烂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针对都阳湖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特点,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功能价值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从而得出最优目标,以期达到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都阳湖,生态功能区,规划

  一、鄱阳湖湿地现状及主要功能定位

  1、鄱阳湖湿地现状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西北角,地理坐标为东径115°55'-116°03',北纬29°05'-29°15'.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全球主要的白鹤和东方白鹳越冬地、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保护区管辖有大湖池、沙湖、蚌湖、朱市湖、梅西湖、中湖池、大汉湖、象湖、常湖池等九个湖泊,地跨二市(南昌、九江)、三县(永修、星子、新建)、十六个乡(镇)场,总面积为22400hm2。我国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面积约6600万hm2,相当全球湿地的10%(天然湿地2600万hm2),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江西湿地共365.17万hm2,占国土面积21.87%,类型包括了除咸水湖和荒原湿地外的内陆湿地的所有类型。鄱阳湖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7%。鄱阳湖水量丰富,水环境质量基本良好,是长江中下游自然状态保存最好的湿地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蕴涵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湿地高等植物有697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11种;湿地脊椎动物646种,其中湿地鸟类332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3种。尤其是白鹤、东方白鹳等越冬珍禽的数量占到世界的95%以上,大鸨、小天鹅、灰鹤、白枕鹤、白头鹤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和数以几十万计的雁鸭使鄱阳湖成为长江以南最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在国际生物多样性和湿地保护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鄱阳湖不仅是支持江西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原料基地,更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作为水禽栖息地的重要国际湿地。

  2、鄱阳湖湿地主要功能定位

  湿地有多种功能,鄱阳湖的主要生态功能定位如下:主导功能。首先,它是长江流域的滞洪区,可调蓄洪水。其次,它是江西省的种群源之一。鄱阳湖有鸟类310种,兽类47种,爬行类48种,鱼类122种,贝类40种,昆虫类227种,浮游动物47种,浮游植物50种,高等植物476种。鸟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4种,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153种,占该协定中鸟类总数的67.4%;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46种,占该协定中鸟类总数的56.8%。再次,它是长江以南最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辅助功能。首先,它是淡水渔业和绿色、有机淡水渔业产品生产基地。目前鄱阳湖是江西省最大的连片淡水渔业生产基地,规划建成绿色、有机淡水渔业产品生产基地。其次,它是江西省生态旅游基地之一。鄱阳湖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所有这些优势条件,随着鄱阳湖的进一步开发必然使其逐步成为江西省的生态旅游基地之一。

  二、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分原则与划分方法

  1、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分的主要原则

  划分湿地生态功能区应坚持以下原则:生态完整性原则。功能区的划分要尽可能与自然生态地域单元一致。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原则。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分区实施的原则。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不同,存在问题各异,根据区域内部共性及区域间差异性,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经济发展目标,保证系统内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畅通。可操作性原则。科学的区域划分,要做到理论可行,便于操作和管理。

  2、区域划分方法

  鄱阳湖湿地既属水域,又属陆地;既不能安全农作,又不能稳定养鱼。目前任其荒芜,成为钉螺——血吸虫繁衍的温床,这种局面应当改变。但是,应当看到,鄱阳湖湿地是一种有其自然与历史成因的客体,它的存在对调蓄长江水量有很大作用。因此,开发鄱阳湖湿地应在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指导下,服从国土规划的总体安排。开发要和蓄洪、血防、航运、环境保护等结合起来,不能孤军行动,更不能相互障碍。首先,应开发利用天然的湿生和水生植物资源,发展畜牧、水禽和水产业,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质。其次,适当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好各种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争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主要可以把鄱阳湖湿地分为四大块区域:湖面水域区、水萆风貌业、水产养殖区、湿地旅游区。

  三、划分结果

  1、湖面水域区

  概况:该区面积约5100hm2,是鄱阳湖主要的水域。该区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鄱阳湖湿地的安全。区内湖泊在丰水年起滞洪作用,解除长江的洪涝隐患;辅助功能是利用本区的自然风光和天然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将鄱阳湖建设成为江西省的生态旅游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设施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和深度开发。

  建设目标:维持湖面的水量和水面面积,保护鄱阳湖湿地环境;清淤固堤,调蓄洪水;治理污染源,保证水质达标;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展鄱阳湖特色的生态旅游,向公众提供一个理想的自然旅游场所和环境教育场所;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社区居民的收入,为鄱阳湖的生态保护筹集部分资金,促进保护区的管理。

    主要措施:固堤。由于本区是一般丰水年的主要滞洪区,也是主要旅游区,因此需对内堤进行加固扩宽。在加固扩宽中,要保持湖岸的自然性,避免用水泥或石砌护岸。取缔该区域内的所有鱼池。大堤内的鱼池不但侵占了湖面面积,而且养鱼者还向池中投入了大量人工混合饵料和化学添加剂,造成水质污染。外迁水上酒家等水污染源。随着鄱阳湖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湖区周围新建和扩建了许多宾馆、饭店,生活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就随意排放,并通过地表径流或渗入湖内,这是白云湖目前最大的污染源。开展生态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鄱阳湖的旅游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生态旅游。及时清理湖面和湖岸上的垃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水光湖色风貌,禁止芦苇、红莲等水生植物向湖心发展。

  2、水草风貌区

  概况:该区范围处在内堤之间,湿地自然风貌保存较好,有丰富的水萆资源,芦苇生长茂盛,是鸟类的栖息地和越冬候鸟中转栖息的优良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鱼塘占地面积大,清洗鱼塘时的废水直接进入湖区,对湖水水质产生影响;猎鸟、毒鸟事件时有发生,导致来此越冬的候鸟数量下降;对水草资源没有统一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建设目标:最大限度地保护水禽自然栖息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水禽提供栖息地,适当开展生态旅游。

  主要措施:保持自然风貌,控制人为活动,禁止狩猎、捕鱼和围垦;区内不准建立永久性和季节性生产点,更不准从事大型的生产开发活动。有计划地收割芦苇,收割时要留有鸟类赖以隐蔽的场所。由于苇田的灌溉、收割、烧荒等影响了鸟类的栖息与繁殖,应加强管理,协调解决鸟类保护与芦苇生产的矛盾,采取条带状间断式的割芦作业方式,为鸟类等提供越冬的隐蔽场所。控制旅游活动的路线,避开鸟类集中活动区。春秋两季是候鸟在白云湖的逗留时期,开展旅游活动会影响鸟类正常的觅食、栖息与繁殖,因此在这两个季节严禁在该区内从事任何旅游活动。在夏、冬两季开展旅游时,要严格控制每天的入区时间,以不影响留鸟的正常生活为原则。建立生态监测点,开展生态监测。

  3、水产养殖区

  概况:该区范围包括内、外堤之间的湖区部分,是开发的“上农下渔”生产区。本区平时担负着生产功能,拟建设成为淡水渔业和绿色、有机淡水渔业产品的生产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鱼塘废水可间接进入湖区,影响湖水水质;鱼病较多,农药用量较多。

  建设目标:在目前淡水渔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农(水)产品,逐步建设成为有机农(水)产品基地;并根据当地的特点,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使之成为鄱阳湖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措施:大力推广和不断提高生态农业技术水平,形成完善的生态农业模式。完善“上粮下渔”生态型农(林)渔业生产模式,提高光能利用率;在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生产,将湖区建成有机农业商品基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环境教育,鼓励他们进行生态养殖,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在种植方面,建设以生态农业和以农园观光、垂钓、农作、采摘、种养殖等观光农业为主的生态型农业系统。在鱼塘养殖方面,加强对渔民的技术培训,普及科学技术,使渔业养殖遵循生态规律,以生态养殖为主,实现精养高产,重点发展名优珍稀品种养殖。此外,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建设,强化对主要病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以防为主,严禁使用有残毒的化学农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渔业产量,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湿地旅游区

  概况:具有生态、水文控制、环境控制三大功能,且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植物、动物种群,特别是有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在这优势的生境中生存、繁殖。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给旅游活动增加了知识性,使人们在旅游休闲的同时,增加对湿地动植物的了解以及提高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认识,能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认识上的误区,一场场“改造自然”的运动,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数量急剧减少,栖息地面积不断萎缩。人口急增扩大了对粮食和经济的需求,大量的湿地成为新的人工林区或者经济作物区。农药、化肥巴、煤炭、石油制品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和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水域,致使野生动植物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繁殖力日益低下。

  建设目标:在控制目前情况的前提下,保护湿地资源,改变原有的开发策略,并根据当地的特点,使湿地旅游区成为鄱阳湖生态旅游的核心部分。

  主要措施:加强对现有湿地的保护,退耕还湖,对已破坏湿地进行生态恢复。退耕还湖,对已破坏湿地进行建设和恢复的方法主要有休牧、休渔、建设生态工程等。生态工程是恢复已破坏湿地的一个根本性办法,建设生态工程时,应注意替代生境与原生境的功能相等性。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如候鸟观赏,每年11月至第2年3月,在这里可观赏到几十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一些候鸟的周期性迁徙为观鸟活动提供了固定的时空。可以通过建沿湖嘹望台(塔)、草洲观赏平台,辅以高倍望远镜来欣赏鸟类飞行、取食、起舞、嬉戏等有趣的生活习性场景。

阅读 233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