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河南篇】河南桐柏县新集乡: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媒体:桐柏网  作者:李元伟
专业号:张宇明
2016/6/22 17:18:25
   
 
作者:李元伟 文章来源:来源: 中国网 编辑:张宇明

    中国森林旅游网讯: (李元伟)初夏时节,走进桐柏县新集乡,眼前的一切让人心醉:绿树掩映之中的明清建筑风格民居、竹石园、磨盘路、休憩亭等景观处处,曲径通幽,溪流潺潺,仿佛到了桃花源。乡人大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乡位于桐柏县城西30公里,全乡辖11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194个自然村,2.1万人,总面积88平方公里。近年来,该乡从全乡群众的期待、愿望出发,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建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活低碳、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幸福家园为目标,创新举措,持续推进,走出了一条彰显地方特色、凸显生态魅力、形成独特品牌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成为桐柏老区“美丽”建设的示范村。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新集乡的美丽乡村建设体现在:科学规划,文化引领,培育产业,倡树文明,综合治理。
    着眼长远发展,注重统筹规划。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龙头。一个好的规划,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村庄,尽可能地保留原有自然历史风貌,避免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新集乡突出生态优先、规划先行、抓点带面的原则,科学编制了《新集乡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努力做到产业、村庄、土地、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五规合一”,慎挖山、少砍树、慎填塘、少拆房,保持乡村的农耕之美、田园之美、自然之美、传统之美,尽力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在聘请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本地历史文化、人文特点、地理优势,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科学布局,规划出杨湾宜居宜业休闲型、苏庄宜居宜游型、梁计红色文化旅游型、新集现代商业集聚型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与项目引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做好长期规划和中期、近期设计,使美丽乡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稳步发展,持续推进。同时,尽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严禁无证建房、无规划建房,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筑,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去年,全乡共开展卫片执法14次,整治“双违”建筑4处,拆除1处,处罚3处,有效改善了我乡规划建设环境。
    突出文化特色,打造特色景观。文化和艺术,大都来源于乡土,散落在民间。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突出抓好乡村文化建设。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结合当地条件和资源禀赋,坚持围绕彰显乡村文化内涵做文章,形成外有景观映衬,内有文化铺垫的浓厚文化氛围,让美丽乡村劲吹和谐新风。特色景观是美丽乡村的“吸晴石”和“提靓笔”,也是文化融入的重要载体。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激活“山、水、田、文、宅”等元素,利用原有村落多种植物资源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在尽可能多地保留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因势而琢,进行“微创式”景观打造。杨湾村地处山区,村庄地势起伏,房屋错落有致。我们发挥其传统村落特色明显、农耕文化韵味浓郁的优势,以“乡愁、生态、和谐、产业”四大主题为主线,打造出农事农具实木廊厅、明清建筑风格民居、竹石园、磨盘路、休憩亭等十几处景观。针对苏庄村地处平原、房屋整齐、居住集中的特点,我们拉长战线,从洛碱路入口着手,围绕“苏庄印象”、“苏庄嬗变”、“苏庄生活”、“苏庄文化”几个版块,打造现代气息印象墙、旧貌新颜图片展、童趣园、古稻场等景观,形成一步一景观、步步有洞天的美丽画卷。通过一系列的景观打造,凸显出不同村落特色,并为增强造血功能、打造后续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还根据苏庄村在清朝时期出过苏进士的历史事实,携手县文联,在该村创办了“桐柏县文联创作基地”,实现文联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桐柏画家村”呼之欲出。
    壮大主导产业、强化“美丽”支撑。美丽乡村建设,要美得实在,美得持久,美得长远,关键在产业发展。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其核心也在产业发展。新集乡坚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扩大砂红桃、花卉苗木、中药材基地规模,增加农民收入,让村民建设美丽乡村更有底气。今年以来,依托三大优势产业,新建312国道绿色长廊、艾湾红枫苗木基地、砂红桃基地5处,面积达1500余亩。建成磨沟200亩莲鱼共养基地,引导群众种植中药材2000余亩。围绕栗园水库建设千亿斤优质粮食基地,面积达5000余亩。苏庄村结合土壤酸碱度适宜及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砂红桃、花卉苗木和中药材产业,积极引导种植大户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目前,发展砂红桃800余亩,产品远销南阳、武汉等各大超市;中药材夏枯球种植面积达500亩,长期与加多宝公司签约销售,此项收入人均增加500元;花卉苗木300余亩,亩效益达3万余元。杨湾村通过发展砂红桃、中药材、花卉苗木三大产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7200元,先后荣获省级“五好”村党支部、市级文明新村、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加强文明建设,倡树文明新风。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村民文明素质是重头戏之一。新集乡党委、政府启动了“十个一”文明创建和“争创文明家庭、争当文明村民”活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公益行动,组织中小学生走进乡村农户,开展“我为美丽乡村增光彩”、“小手拉大手、红领巾在行动”等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教育群众因地制宜植树造林,种草育花,努力打造“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的居住环境。每年在全乡范围内评选文明户、文明村民、文明村,选树了一批思想进步、崇尚道德、热爱家乡、行为文明的先进典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把尊老爱幼、男女平等、诚实守信、勤劳致富、邻里团结等观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美丽家园”等创建活动,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深挖乡村文化底蕴,秉承“文化引领扩展”的发展理念,以文化凝人心、聚人气、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邀请县文艺工作者开展走进“美丽乡村”采风活动,感受火热的建设场景,创作出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邀请县内外文艺团体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文艺汇演、义务送戏下乡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了乡文化站,各村有文化大院、文化广场、文化书屋,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已经成为每一个新集人最真实的体会。如今,环境美、民风淳已成新集一大名片。
    新集乡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由于高度重视,群众参与度高,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了。他们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要求,加强综合治理,清理垃圾、污水、杂物,绿化、美化、硬化。依照“辖区环境五条线,村庄环境两大片”的整治思路,对乡域内312国道、栗新路、洛碱路、郑安路、刘磨路5条主要道路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对村庄周围和村民庭院两大区域的环境进行整治。投资65万元,建设垃圾池75个,配备垃圾桶800余个,组织乡、村干部集中整治40余次,全面清理生活垃圾、柴草、粪堆3880余方,规范生活物品堆放1200余处,拆除违章搭建,取缔马路市场,启动村级卫生物业化管理,组建村级保洁队伍,建立了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大“三化”投入,硬化道路6条,总长15公里;新植风景树7万棵,粉刷墙体6万平方米,制作文化长廊1000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乡村“颜值”越来越高了。建设美丽乡村,村民是主体,群众支持、参与至关重要。在美丽乡村建设启动阶段,该乡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宣传、动员,力求妇孺皆知。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争取村民的意见,把群众的建设意愿同规划结合起来,真心实意服务群众,为他们解难题、谋福利。如:杨湾村循环路建设,原定是两米宽的河石景观路,为满足群众生产需要,后将其改为3米宽机械生产路。此外,在村内改造竹园时,因有损观瞻,准备将一座厕所拆除,为了维护群众需要,实施过程中仅对厕所加以改造,并在外围墙连接处制作朱漆拱门,实现美观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在苏庄村建设中,充分保持原有自然面貌,有渠缮渠,有塘留塘,让美丽乡村建设接地气,方便群众零距离。另外,在建设的全过程中,群众义务出工出力,自觉搬杂物挪柴垛,清扫门前卫生,免费为施工队架电供水,竞相捐赠磨盘、瓦罐等物品。无论是在村庄环境整治还是项目建设施工中,都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尊重了群众的意愿,服务了群众的需求,使美丽乡村建设合民心,顺民意,便民用,获民赞。
    美丽山村的文化味儿更浓了。单之美不如群之美,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注重外表,更要注重丰富文化内涵。走进新集一个个美丽乡村,大到四合院、中华传统文化墙、农耕文化实物、具有艺术特色的巨石,小到门楼、对联、树木、藤蔓、小径,乃至农家的饰件,处处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祖祖辈辈耕耘土地的农民,如今渐渐“洗脚离田”,向往高品质的文化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洋气”了。以苏庄村为例,该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一方面建设了苏庄村文化舞台、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为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创建平台;另一方面,建成了文联创作基地----“云舍”,通过“苏庄云舍”这一文化窗口,让桐柏的文人志士了解“三农”现状,苏庄村民则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外面的世界。“云舍”作为一座“桥梁”,把苏庄村这一田园休闲乐土推介出去,把外地旅客吸引过来,乡村旅游发展了,村民的钱袋也将鼓起来了。
    小小村落对村民的吸引力增强了。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领域,农民是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三弱”似乎已给“三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近年来,新集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他们背井离乡,撇下父母孩子无暇照顾,心中时刻牵挂家乡,却又难以兼顾。而留守老人、孩子的增多,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村级主导产业更加明晰,来自特色产业的收入越来越高,这些特色产业作为观光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吸引远方的游人慕名而至。入村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村落、庭院、居所的改造,让美丽乡村宛若花园,堪比城镇,越来越多的村民陆续回归本土,在家门口就业致富,村民对家乡更加热爱了。
点评: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获得农民认同感。
    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基于不同村庄的不同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找到最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径;另一方面,还要尊重群众意愿,有耐心地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改善的基本生存条件,增加群众的认同感。我乡在建设过程中,既注重在“美丽”上花心思,更重视在“乡村”这个核心上下功夫;既重视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又注重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既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观,又注重激发农民自觉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从而得到了全乡农民的广泛支持。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循循善诱,强化引导,形成广泛参与的强大合力。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村庄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地,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农民是美丽乡村的主人。建设美丽乡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村里的事要由农民说了算,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编规划、给资金、建机制、搞服务,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强迫命令,更不能加重农民负担。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专家论证、村民民主议事、上下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让美丽乡村建设深入人心,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两年来,为使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组干部从道理上想得通,对群众说得透,乡党委、政府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多次对乡直部门和村组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同时,还通过“文明村”“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随着广大农民群众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卫生意识日益加强,良好的习惯也逐步养成,感受到建设美丽乡村带给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挖掘乡土文化,植入文化元素,丰富“美丽”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不只是物理空间的建设过程,还包括文化空间,或者说精神空间。土地是农民的根,文化是农村的魂,只有像呵护土地一样呵护并弘扬乡村的文化遗产,才能让乡村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发展、生生不息。“美丽乡村”建设中,如果缺少了乡土文化元素,就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文化“短腿”,乡村的“美丽”就只有外表美而缺乏内涵美。新集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特别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尤其重视挖掘和弘扬传统人居文化、农耕文化和山水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同时,重视培育和发展现代文明,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建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建章立制,强化落实,常建常新,持之以恒。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民心工程,如何保持长效,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保证是关键。为推动各阶段工作落实,新集乡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工作机制,先后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督查机制》、《美丽乡村建设奖惩机制》、《村规民约》、《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垃圾处理机制》等多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事、管人。为保证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防止空对空,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包保领导或专项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评比打分、通报排名。同时,依据评比结果,兑现村保洁员工资。在检查和督查中,对连续排位靠后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进行诫勉谈话或组织处理。通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制度保障,强化监管,保证了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他们还遵循“县里补一点,乡里贴一点,群众参与一点,建设节约点和废物利用点”五个原则,破除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短缺瓶颈,并充分发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精心规划,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努力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做到干事、干实事、把事干好,经得起检验,赢得了民心。
阅读 35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