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湿地资源(三)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安徽湿地
专业号:安徽省自然保护管理站
2008/10/16 16:40:34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地处东径118°30′~119°35′、北纬30°18′~31°18′,座落在宣州、泾县、郎溪、广德和南陵五县(区)。该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扬子鳄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3333hm2,其中水域面积为1600hm2,下设5个保护站,管护5县区52个乡镇和13个核心保护点的野生扬子鳄及其生境。
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北缘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20小时,年降雨1294毫米。境内水资源亦甚丰富,沟、塘、渠、坝星罗棋布,水阳江、青弋江两大水系脉生着郎川河、天量河、涸流河、纳水河、周寒河、高桥河、东西津水等一百多条支流,这些支流又与千百个湖泊、沼泽、沟塘、水库相连,为“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生境。
保护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山地植被主要为常绿落叶阔叶次生林、人工林和灌丛。作为扬子鳄食物或与扬子鳄生存关系密切的动物有:鱼类40种、两栖类9种、爬行类18种、鸟类96种、哺乳类25种,软体动物14种、甲壳类8种、水生昆虫类11种。作为扬子鳄洞穴隐蔽物和营巢用的植物共44种。
由于扬子鳄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岗地区,人口稠密、农业开发强度大、人为干扰严重,野生扬子鳄面临着许多其它濒危野生动物少有的威胁和压力,栖息地质量不断恶化,种群交流日益困难,自然界中野生扬子鳄种群逐渐衰落,数量呈递减之势。2005年,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野生扬子鳄进行“拉网式”清查显示,野生扬子鳄数量仅为120~150条,比野生大熊猫还少。
为防止扬子鳄野外绝灭,1979年安徽省林业厅在宣城县建立了扬子鳄养殖场(1983年养殖场更名为“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并陆续从野外收集212条扬子鳄放养其内,实施迁地保护。通过不懈努力,逐步攻克扬子鳄在人工条件下交配产卵等道道难关,1982年驯养繁殖成功,当年孵出147条幼鳄,1988年子二代繁殖成功,此后扬子鳄数量不断增长。2000年保护区开始尝试在野外进行自然孵化,2003年后全部实行野生鳄产蛋自然孵化。同时,根据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的规划,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时调整了扬子鳄自然保护战略,开始实施扬子鳄放归与再引入工程,即在保护区原来没有扬子鳄分布的区域投放人工繁育的扬子鳄,同时在历史上曾有扬子鳄分布的地区新建栖息地,实施扬子鳄“再引入”工程。自2001年开始启动人工繁育扬子鳄野外放归项目,在郎溪县高井庙国有林场内开展扬子鳄栖息地的恢复重建工作。从2006年开始扬子鳄野外放归工作,连续3年共放归人工繁育的扬子鳄21条。今年首次发现的野外放归的扬子鳄产下的19枚卵中,有14枚是受精卵,标志着我国扬子鳄野外放归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专家也指出,目前所有的野外放归只能说是实验性的,真正要恢复一个扬子鳄野外种群,至少要有500条以上的鳄鱼,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野生扬子鳄
 
 
  扬子鳄的卵
扬子鳄保护区人员在野外调查
阅读 596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