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极端发展主义者是摧毁中国生态的元凶

媒体:人民网  作者:冯永锋
专业号:李嵚崎
2008/6/22 7:54:14

—徐刚最新的环境文学作品《大山水》给我们的启示

  一、中国最优秀的环保作家仍旧寂寞

  有那么一天,我匆匆地从喧嚣书市的各个展台上走过,没有几本书能够引起我的惊奇,因为有太多的书,不过都是有大谈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谈人如何利用人,人如何伤害人,人如何管理人,人如何掠夺他人。有些问题,不仅是想要讨论的方向是邪恶的,甚至其谈论的方法、出版的方法、传播的方法,都有邪恶之嫌。

  然而我终于在一个出版社面前停下了脚步。这家出版社像许多它的同类一样,由于过去享有着在教育领域的区域垄断权——而教材类图书,至今仍旧是中国出版社最大块的肥肉,所有人都想扑过来咬上一口,揩点儿油——因此而获利颇丰,因此似乎变得比较的开明;因此从很早的时候起,就一直在支持徐刚的环保创作。记得有一次徐刚对我说,他去写《长江传》的时候,出版社先拿出几万元,说,拿在路上用吧,不算入稿费,就算是我们支持的采访成本。

  这家出版社的摊位上,很小心地摆着一本《大山水》。封面是徐刚自己的题字——因为他是个书法家;内页配的画,也是徐刚先生的手笔——因为他还是个画家。在这个如此明晰的实物证据面前,我终于确定,徐刚先生念念不忘的这本书,终于正式面世了。

  书末说这本书写了两年,其实从书的文字痕迹来看,你发现这本书至少写了二十年。出版社在封面上写的“集二十年心力浇铸而成”的宣传语完全有根有据。徐刚作为中国环境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中国环境文学的首倡者,从1986年开始写《伐木者,醒来》以来,二十多年过去了,放眼全中国,没有一个环保作家,能超过他;没有一本环保书籍,能超过他的文章。你一定听说过《江河并非万古流》吧?你也一定知道《守望家园》吧?《长江传》、《地球传》、《中国:另一种危机》,这些充满深情和诗意的文字,多多少少你曾经耳濡目染过吧?而他正在写的《崇明岛传》、《三江源》等书,也都富有同样的品质。

  《大山水》是“我与大地”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呢?你知道在哪吗?

  二十年了,中国环境文学的星空仍旧是寂寞的,徐刚仍旧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仍旧是人群中跳动得最激烈、最有力的那颗环保心脏。除了少数环保界的人士因为想要传播的需要,而写了些“文学作品”之外,真正由作家而入环境的,仍旧寥寥。有些人说,有啊,很多人都关注生命,都关注自然,都歌咏自然的美妙和神奇,都哀叹人类的作孽。但是,我这里还是想强调两点,一是文学而入环境的,二是有意识地入环境的。有些表面上是赞赏或者悲愤的作品,立意时并非为环境而起源,文字流淌的过程也不是因为真正的热爱自然或者关爱生命。就像《瓦尔登湖》,绝对并非“绿色经典”,因为它讨论的是人的问题;虽然今天有些人,把它当成了“自然经典”来读,那也只是“阅读出来的经典”原理在这个时代必然要犯下的错误。

  二、从空中俯瞰人类的“大”行为

  作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当他拿起笔的时候,他有一种帝王的气势。任何作家都得有这种气势,如果没有,那么这个人一定不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他的作品一定经不起推敲、激荡和淘洗。这种气势缘于一种正派和纯洁的自信。如果说我们非要定义作家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他是我们人类中内心最纯洁和正派、敏感和多情的那一类人,同时,他们以无所畏惧的使命感,把自己的心中所感,用文字如实地表达和呈现给社会。

  徐刚当然是这样的作家,当他站在神圣中国的高空,面对千疮百孔的现实,历数一座座荒原,一条条巨流,告诉我们帕米尔是亚洲的、世界的山之结,告诉我们青藏高原最美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荒凉,告诉我们长江、黄河这些文明母亲的历史和内心的秘密,告诉我们鄂尔多斯高原在环境重压的的反思,告诉我们上海、南京、武汉、成都这些人类盛大聚居点里隐藏的环境罪恶,告诉我们蒙古高原、若尔盖湿地面临的生态替换的危险,告诉我们全中国的森林都有可能纯化,告诉我们全中国的河流都已经、正在被截成一段段的水体残肢,告诉我们,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位置,告诉我们,文明在自然界中的渺小。

  说到底是在提醒我们,在大山水、大荒野、大伏藏、大历史面前,人类必须收起些妄念,消除些恶想,持续改善日日积累的恶行。否则,即使人类可以采用传统的“逃避罪恶术”,蔑视自然的灾难,也必将无法集体面对“内心的羞愧”。因为如果说人类真的算得上是高级灵长类的话,那么人类最大的优势,不在于会利用工具,不在于会压迫其他物种而让自己这个物种强势增长,而在于,人类的灵魂有一种反思、反省、反弹、反馈、纠偏的能力。他相信人类灵魂中这种自我校正的能力,是人类唯一的希望,否则,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将无穷无尽,绵延不绝。而且这种灾难将越来越明显:绝大多数都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和叠加而成。

  没有一个作家有这样的穿透力,没有一个作家具备这样的感染力,没有一个作家在抒情中,把道理讲得如此的清晰和令人震撼。在全中国写过环保类文字的人中,徐刚永远是我模仿的榜样。他的文字诗意、深情、收放自如,纯正如一。而滚滚文字浓缩进去的无数历史细节和科学细节,又让你惊叹于徐刚的博学和萃取能力。一个作家,光有感情是不够的,一个作家,光有知识和信息也是不够的。而徐刚,恰如其分地用感情的洪流,挟裹着知识之水,直接注入你的心田,感动你,激发你;有时重重地震动你的房梁,希望把你从梦中唤醒;有时候则是轻触你的纱窗,给你的梦增加玄妙的颜色。

  请听他这样说:“亲爱的读者,让我们一起猜想:为什么风景总是与荒凉共存?也许当初发生之初,造物的美意是巨大而浩茫的,风景从来不仅仅属于人,而是为所有一切已知和未知的物种所设造,人在其中。于是便有了亘古的荒凉和人类世界繁华的共存,以及人类世界向着荒凉的不断进逼扩充。荒凉的被剥夺,也就是神性的被剥夺。如果我们不再无知地认定荒凉荒野即是一无所有,而体悟到那是无中生有之地,便能明白莱奥波尔德为什么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荒野以及荒野思想,是拯救人类的唯一之地、唯一思想。荒野之地以容纳山川草木及各种生物为荣,也从不拒绝人类。”

  三、为什么潘家铮不配当院士

  《大山水》最大的特点是“大”,用大眼光,大手笔,关注大历史、大自然,抒写大情怀、大悲欢、大寂寞;提出大观点、大忧患,以让大众涌起大欢喜和大惊惧。

  徐刚说《大山水》是他写得最艰难的一部书,却也是他写得最从容的一部书。他说写这本书时,内心非常安静,慢慢地铺开稿纸,讲大地上各个先民群体的创世神话,讲大地的创世神话;因为大自然,才是我们真正的祖先。

  《大山水》“大”的是“山”和“水”,山大概是指一切的陆地和原野,而水则指一切的河源、沼泽和雨露。当你读到最后,你会发现,徐刚心思最大的倾泄之处,还是在水。水,是他所有文思,时时在交汇和凝聚的地方。

  中国的水,面临什么样的威胁?污染?漠视?不顾一切的水电开发?所有的人都在排污,所有的城市都不治理污臭。所有的水电集团,都以高强度开发水电为“精忠报国”。“他们有钱能使官推磨”,“他们瓜分山水,污染蓝天,贪污腐败,无恶不作。如果种种‘特殊利益现象’得不到整治,天怎么蓝?水怎么清?大地怎么会稳固?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怎么成为真正的行动?”无数的极端发展主义者,是摧毁中国生态的元凶,

  徐刚在文字里,不停激赏一批人物,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毕生遗憾的黄万里,他的治河思想和对黄河的价值认识,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徐刚在文字里,也在愤慨地批驳一批人物,这些人是极端的水电开发主义者,或者是极端的科学迷信主义者,前者相信工业能够换取一切,后者相信科学能够征服一切。

  这中间有一个“高库大坝”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徐刚在多次接受媒体访谈时,提到了这个人物。而在这本书的收官之节点,徐刚鲜明地提出了他的质询和反对:潘家铮这样的人,怎么配当院士?

  江河也好,自然也好,本来都是无目的地存在的。人类借用其提供的养料和尊严而活着,不知感恩也就罢了,居然还想把所有的江河和自然都控制起来,都当成资源利用开来。这样的人,除了“极端发展主义者”这顶桂冠,大概无法再有别的头衔合适他们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潘家铮确实不配当院士,因为院士不能仅是个技术人员,更不能只是个开发高手,而要有人文情怀和高尚的自然情操。可惜,潘院士的心灵,已经被一块块的大坝给堵死了,他的灵魂之液,早已干枯;他的心灵之山,已经没有能力滋润、养育出任何眼泉流。

  你看看这位在中国颇为活跃的、最无畏的,因此也就是对自然最无礼的大坝专家,潘家铮院士,在《千秋功罪话水坝》上是怎么说的:“让三峡的水空流百年就等于丧失了5000万吨原煤或25亿吨原油”,“要控制每一滴水为人民所用”。这样的叙述方式,在人定胜天时代,在“科学谄媚社会”的时代,固然无穷地经济正确,固然无穷地政治正确。但从可持续发展眼光来看,从人与自然和谐的眼光来看,简直具有“能源法西斯”的嫌疑。怎么可能一个人眼睛里,看到河,就想到开发它的水电;看到树,就想砍下来卖木材;看到石头,就想挖出去筛矿;看到一块地,就想盖上房子;看到一只飞鸟,就想弄到笼子里或者炖到锅里。徐刚说:“在技术控制江河之前,人类喝的也是水,血管里流的是血,人类文明史几曾离得开水的滋润?再说,你怎样去‘控制每一滴水’?又为什么要‘控制每一滴水’?”

  照片说明:也许在潘院士看来,中国所有的水都这样流,才叫江河?他是不是想当中国所有水的皇帝啊?

  更有意思的是,潘院士还经常做一些附庸风雅的“老干部体”古诗,写什么“三峡滔滔复百年,资源耗尽少人怜”,“长江滚滚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诗歌是最考验人的心灵境界的,徐刚直接地质问道:你既然好意思写诗,这样的诗句“怎么就读不出一点坝工以外的环境理念、人文境界?”“没有完整的长江、黄河、哪有完整的一统的江山?”“江河滚滚、山宗水源,在地球最高极上闪动的白色灵光,那神性的风景的出发之地、坠落之地,那怀抱我们先民的灵魂,滋养着华夏历史的大山水,我们怎能不心怀感激、心怀敬畏?”

  徐刚愤怒地说:“治理污染,都说没有钱。造高坝,再高的坝,都说钱不是问题。我们对水、流水、清水的轻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书的最后,我读到名为“水之梦”的“后记”。在这里,徐刚谈到了他的母亲:“那一年,她以农人和母亲的仁慈忧心地对我说:‘我老了,小河怎么也老了呢?乡下的水变坏了,你们在城里喝的自来水会是好的吗?’”
阅读 17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08/6/23 9:36:32写道:
徐刚的评论不完全正确.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