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松华坝“生命之水”更纯净

媒体:昆明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8/21 8:35:03
  松华坝“生命之水”更纯净了。


  为保护松华坝水源,小河村中草药基地种上了药材灯盏花。


  双玉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图片黄河清摄


  水,孕育着生命。

  地处盘龙区的松华坝,孕育着昆明和昆明人。如何留给城市一泓清水,是盘龙区的一项重要使命。

  在松华坝水库核心保护区,居住着盘龙区松华街道办事处11500多居民,双龙街道办事处、龙泉街道办事处部分区域亦在保护区范围内。多年来,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对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盘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保护,并积极探求水源区群众可持续发展之路。

  盘龙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是把松华坝的水源保护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

  环保成全民运动

  只要到过松华坝的人,都会为这里的一泓清水惊叹不已:漫步在碧波荡漾的坝堤,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水天相连;水鸟久久盘旋,尽情享受松华坝的宁静与和谐;泛舟在松华坝水面上,水质纯净,清澈甘甜,随手捧起就可以直接饮用。

  “松华坝是昆明的生命之源!”、“保护水源,我做了什么?”、“水土是养育你的母亲!”、“净水惠民,功在千秋!”在盘龙区松华街道办事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随处可见这些醒目的宣传广告语,这些观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街道办事处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团结村委会,一项全国防治面源污染水土保持试点工程在这里全面实施。几年来,该村采取清污分流方法,对全村125户人口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后,中水用于生产灌溉,清水流入堰塘内初步沉淀去泥沙后汇入松华坝水库;完成了堰塘整治,清除淤泥,砌毛石挡墙,改善了团结小流域的人居环境;建设垃圾收集池,积极推动垃圾定点堆放,定时清理,减少生活垃圾污染水源。

  盘龙区在松华街道办事处小河村委会实施的“净水惠民”工程已见成效。小河村地处松华坝水库水尾,已建成松华街道办事处小河村污水生物净化和循环利用惠民实验项目,通过生物湿地净水模式、无动力桶式湿地净水模式、桶式湿地循环利用净水模式将收集后的污水进行净化,日处理污水为480立方米,减少了牧羊河及松华坝水库水体的污染负荷,有效改善了水质。在牧羊河上段修建拦污栅,防止垃圾直接进入松华坝水库。

  在三家村村委会,一项联合国人居署捐赠项目在这里实施,对水源区人居环境进行改造,由区水务局牵头,环保、财政、农业等多个部门配合对三家村等开展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生活垃圾收集及清运、生活污水收集、人饮解困等工程,目前已完成前石洞人畜饮水工程、宣传牌制作等相关工作。该项目在联合国人居署亚洲水环境项目昆明项目办的指导下,将分3年实施完毕。

  “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如今已在松华街道办事处形成。多年来,盘龙区在水源保护、规划、措施上不断因地制宜,全力建林治污、涵养水源,生态水源区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已经由建立初期的27%提高到目前的62.97%。

  生态农业筑绿色屏障

  盘龙区充分认识到松华坝水源区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对此,盘龙区在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尝试,让松华坝水源区污染治理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农业”是盘龙区保护松华坝水源的重要战略之一。盘龙区通过调整饮用水水源区农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为松华坝水源区筑起坚实的绿色屏障。根据计划,盘龙区2009年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基地0.35万亩。

  除产业转型外,盘龙区还在农作过程中尝试许多新技术。

  “原来每公顷要用880公斤的化肥,使用沤肥技术后每公顷只用了240公斤化肥,不但省钱还环保。”双龙街道办事处村民陈源村给自己算了一笔节约账。这是盘龙区推广使用双室堆沤肥技术带来的改变。 

  据相关统计,经过技术推广使用后,当地的化肥使用率降低了60%—70%,不但农户施肥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使农产品质量及产量得到提升,对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及农村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提供示范作用。 

  目前,盘龙区已完成了68座双室堆沤肥系统、2块农田径流水实验地、4块农田地下水影响实验地工程的建设,为水源地保护和污染防治进行了新的探索。 

  在保护中发展

  对松华坝水源区而言,保护必然是第一位的。同时,处理好城区“喝水”与水源地“吃饭”的关系,又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执政难题。

  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位于山区,而库区群众人口多,山地面积大,耕地比例低,且受制于水源地保护的种种限制,不能发展工业,因此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的产值较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市、区两级政府投资改善水源区的基础水利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区、乡两级党委政府在为水源区群众寻找生存发展之路上想尽了各种办法,广大村民也在积极探求新的致富路径。

  近年来,盘龙区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加大了投入。投资278万元对水箐水库除险加固,增加蓄水改善农业灌溉;投资309万元对黑龙水库除险加固及清淤,增加蓄水改善农业灌溉;通过协调,政府规划由企业投资120万元在松华街道办事处实施烟水配套改造;通过招商引资,种植名茶,同时投资35万元对茶叶基地进行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对中草药基地进行水利配套建设;在对面坡、前石洞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群众饮水困难。

  去年底,水源区争取到中央启动内需资金100万元,开展了“松华街道办事处高减曹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同时,市、区两级政府还列出专项资金对水源区群众给予燃料、学生、合作医疗等补贴,去年补贴总额达462.33万元。

  2007年,松华街道办事处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以科技示范工程为契机,经过3年努力,至去年2月分别在小河、三家、双玉、大摆4个居委会累计推广种植核桃1193亩,参与农户632户。为培育出适合该乡气候的核桃,进一步优化了品种,作为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延伸,建设了80亩核桃采穗圃,可形成每年3.5万至15万枝接穗生产能力。在新街还推广了1600亩“合作88加工型”马铃薯示范种植。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进科普示范工程建设,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得到加强。

  依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去年大春测土配方施肥达4100亩;完成了大哨、小河科普示范村及大哨、回流、新街“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工作;成立了“盘龙区松华街道办事处大哨蔬菜协会”。这些项目的推广不仅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还让老百姓增加了收入。

  去年,盘龙区仅对松华街道办事处就落实水库移民搬迁直补专项补贴200多万元、粮食直补专项补贴24万多元。能源补贴300余万元,鼓励群众使用液化气,加快沼气池建设。

  盘龙区还加大了对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的投入。结合水源保护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出台了统筹安排、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仅在松华街道办事处,考取高中以上在外就读学生一次性补助提高了一倍,对困难学生实现了一对一帮扶全覆盖,2008年投入64800元,惠及62人。帮助未考取高中的初中生进入区级职高免费就读,2005年至今已累计达到120人。

  记者徐晓俊 黄河清报道

阅读 306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