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湿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媒体:原创  作者:如水
专业号:塞罕坝高原湿地
2008/9/25 14:23:14
塞罕坝湿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塞罕坝湿地生境类型、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湿地研究  塞罕坝 发展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防止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因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自1992年正式加入《湿地公约》后,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广泛的湿地研究,塞罕坝作为京津周围重要湿地周边地区、又是滦河、辽河的重要水源地,了解其湿地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开展相应的研究,将对塞罕坝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1.塞罕坝湿地资源现状
1.1 湿地生境条件及湿地类型
塞罕坝机械林场(以下简称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接处,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2°22′~42°31′,东经116°53′~117°31′,海拔高度1500~1939m。塞罕坝共有水域和沼泽湿地面积5088hm2,湿地系统面积可达16000 hm2,湿地类型丰富,主要是:河流、湖淖、沼泽、河滩、湿草甸等,生态系统复杂多样。
塞罕坝境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区域内内陆河及泉水众多,其中阴河支流、吐里根河支流、撅尾巴河、羊肠河等是滦河、辽河源头的重要支流,根据专家计算,塞罕坝每年通过上述河流和源头湿地向滦河、辽河注入淡水近400万m3,对两河源流域水源的涵养、净化起着重要作用。
1.2 湿地植物资源
由于地处高寒地区,塞罕坝地区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具有更靠北地区的特点。据中国林科院专家考证,塞罕坝林场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独特的保护和观赏价值。尤其在1500米海拔左右的塞罕坝湿地,属于独特的高寒河源湿地类型,植物群落非常丰富,有水生植物群落、沼泽植物群落、草甸植物群落,还有森林植物群落和草原植物群落,具有完整的水生生态序列、集森林、草原、草甸、沼泽和水体为一体,据资料记载,假鼠妇草湿地常见于海拔3000米的地方,在海拔1500米的地域实属罕见,极具科考和观赏价值。塞罕坝七星湖湿地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1.2.1 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两大类。据不完全统计,前者常见的种类有马来眼子菜、两栖蓼、狐尾藻,后者常见种类有萍蓬草和荇菜。
1.2.2 沼泽植物群落:主要由沼生(挺生)植物组成,包括禾本科和莎草科的种类以及大量的双子叶植物。常见禾本科种类有假鼠妇草(据资料记载,假鼠妇草湿地常见于海拔3000米的地方,在海拔1500米的地域实属罕见)、假稻等,常见的莎草科种类包括灰脉苔草、柄苔草和红穗苔草等。还有龙胆科的睡菜和报春花科的黄莲花等。
1.2.3 草甸植物群落:以灰脉苔草占优势的沼泽化草甸,形成塔头,双子叶植物种类丰富,据初步统计共47种植物,较常见颁布的还有毛茛科的驴蹄草、金莲花、毛茛、低矮华北乌头、翠雀,蔷薇科的柳叶绣线菊、蚊子草、地榆,蓼科的珠芽蓼、毛脉酸模,豆科的岩黄芪、广布野豌豆,玄参科的返顾马先蒿、败酱科的缬草,伞形科的迷果芹、骨缘当归、辽藁本,菊科的紫苞风毛菊、裂叶蒿、柳叶蒿、肾叶橐吾,禾本科的硬质早熟禾。
1.2.4 森林植物群落:常见草本植物有56种,重要观赏植物有二叶舞草、藜芦、小玉竹、铃兰(均为百合科植物)、白芍(芍药科)、杓兰(兰科)等。
1.2.5草原植物群落:初步统计共出现草本植物45种,重要观赏植物有小黄花菜、山丹(均为百合科)、狼毒(瑞香科)、囊苞鸢尾、细叶鸢尾(均为鸢尾科)等。
1.3湿地动物资源
塞罕坝区域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61种、亚种,分别隶属于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有水生脊椎动物5科24属32种。
动物类型有以无斑雨蛙、红点锦蛇、鸿雁、大天鹅、赤麻鸭、绿头鸭、鹤、斑嘴鸭、黄斑苇鸻、大麻鸻、苍鹭、灰鹤、白枕鹤、白头鹤等为代表的温带沼泽动物群;有以雉鸡、树鹨、黄眉柳鸳、朱雀、灰椋鸟、红尾伯劳、杜鹃、戴胜、山斑鸠、红隼、小嘴乌鸦、寒鸦、银喉长尾山雀、柳眉山莺、北朱雀、等为代表的温带森林动物群;有以云雀、小沙百灵、鹌鹑、鹊鹞、艾鼬、黄羊、蒙古兔、草原黄鼠、五趾跳鼠、东北鼢鼠等为代表的温带草原动物群。
此外,塞罕坝区域内有昆虫12目114科660种,以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昆虫为主。
2.存在问题
(1)周边环境影响:环境问题是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但在以往的产业开发中,对环境问题重视不够。特别是周边地区,防风固沙措施跟不上,有些地方产生了沙丘活化和土地沙化现象,不仅造成了风沙对新垦荒地的侵蚀,也加剧了对塞罕坝湿地的危害。畜牧业生产中,草场严重超载,加剧了草场退化甚至沙化。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西部地处荒漠沙地边缘,水资源匮乏,植被相对稀少,生态系统脆弱,与之相邻地区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加剧,沙进人退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2)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影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导致资源被不合理地开发,自然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局部地区过度放牧现象,不仅影响了植物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更严重的在于破坏了湿地的蓄水功能,引起湿地的干涸和草甸植被的严重退化。周边地区居民过度采药摘花(尤其采摘干枝梅等),导致生物资源多样性的衰减。
(3)科研设施不足,研究人才缺乏,湿地保护资金严重缺乏。由于科研设施不足,加上技术手段落后,远远适应不了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对塞罕坝湿地研究不多,无法得知湿地价值,保护力度不大,势必影响湿地的保护、管理与恢复。
(4)缺乏合适可行的保护湿地的法律规范,使得湿地的管理无法可依。同时,对公众宣传湿地的重要性的力度不够,人们对湿地资源的巨大价值和重要功能认识不清,还没有湿地保护意识,破坏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3、采取的湿地恢复和保护措施
近几年来,塞罕坝针对存在的问题导致湿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 以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为依托,加强技术研究和运用,研究并实施了矮围生态蓄水试点技术和植被恢复带建设
矮围生态蓄水试点技术:
建设技术措施:(1)选择坝上淋溶褐土作为填充客土,建成蓄缓水层。以达到缓流而不截流的目的。(2)在蓄缓水层上栽植水生或耐湿植物。植物种类为:细叶沼柳。栽植方式:采用插条进行丛状造林,3~5条一丛,丛间距1.00m×0.50m,品字形配置。插条粗度为0.60cm~1.00cm。并在蓄缓水层表面采取播草措施,品种为香蒲、苔草、湿生狗舌草、金莲花等,播种量为168.00kg/hm2。(3)蓄缓水层与水生植物共同形成蓄缓水生物带。蓄缓水生物带能增强湿地蓄水能力,提高湿地水位,从而起到增加湿地面积,恢复湿地功能的作用,实现对一定范围内的水资源时空调节,同时不打破原有的湿地水循环系统。
植被恢复带建设:
建设技术措施:塞罕坝西部的二道河口管理站至四道河口管理站水蚀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河道两侧出现侵蚀沟、沙化地等现状。2006年,我们在这一区域实施了植被恢复带建设, 建设内容为营造85.00hm2细叶沼柳植被恢复林,呈带状分布于河岸两侧。
技术措施:(1)栽植耐湿植物,种类为:细叶沼柳。栽植方式:采用插条丛状造林。栽植密度:1.00m×1.50m,品字形栽植。
(2)在林带外架设围栏加以保护,围栏每隔2000米设野生动物通道一处,以保证野生动物的自由活动和饮水。
(二)加大力度保护湿地动植物资源,为鸟类种群和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一个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2005年5月,塞罕坝自筹120余万元由北京某电子技术公司建设完成了资源保护远程视频监测系统,该系统原理比较简单,就是选择了区域内9处至高点做为前端,采用低照度彩色摄像机,配重型室外云台,通过无线传输,将图像资料汇集到指挥中心,进行监控并录像,从而对野生动物的数量、种类、种群结构、物候期、分布规律进行定期、定点观察,并建立科技档案。从3年的应用情况看,该技术操作简便、效果显著,使塞罕坝的资源得到有效的监控,使防火工作更有保障,也全面控制了盗猎野生动物行为。
(三) 加强对湿地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塞罕坝居民及其周边地区居民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以上措施的实施对塞罕坝区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成效显著,表现在湿地面积有所增加,各种水鸟种类、数量逐年增强。
阅读 165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