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溪湿地建设的两篇深层次思考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西溪湿地
2008/6/29 11:45:19
       编者按:近段时间以来,前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各地党政考察团日益增多,一方面说明了西溪湿地生态保护、理念、原则、措施、成果已经获得了全国各地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下,全国各地已经掀起了重视生态建设、重视湿地保护的高潮。经笔者精心搜集,现将关于西溪湿地建设的两篇深层次思考文章刊发如下,以期为前来考察的各地政府提供“真经”,提供参考。其中关于《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历史反思》一文,主要从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论述,湿地中国已经在热点评论栏目收录;《关于西溪的反思和正思》一文则发表于2005年,该文主要从西溪湿地的成长过程提出了规模大、关乎国计民生的景区建设主体应是地方政府,或许,这一观点可为全国计划或正在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单位提供借鉴。
 
               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历史反思
                                来源:杭州日报,作者:周膺
       
       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内残剩的城市湿地,尽管其规模已从600平方公里缩减为约20平方公里,但类似的城市湿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城市中保存下来的并不多见。查考中外城市史,像西溪湿地这样的城市湿地曾经在许多城市存在过,但它们中的大多数命运还不如西溪湿地。至今许多城市还在继续侵占、滥用城市生态资源,使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滑坡,城市病日益加重。
杭州市总结城市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自21世纪初起启动了西溪湿地保护计划。2003年开始了建设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前期工作,2004年9月正式启动。2005年2月2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试点项目。5月1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第一期景区对公众开放。2007年10月第二期景区建成开放,今年10月第三期景区将开放。在中国的城市化和文化建设的层面上,像西溪湿地这样的问题特别值得研究和反思。
中国的城市化未必以极大牺牲城市生态为代价——过去,杭州的工业化、城市化造成西溪湿地、西湖、京杭大运河、钱塘江等水系的污染,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难以避免。但是否必须以大量填塞西溪湿地为代价呢?从近几十年杭州城市拓展的情况看,西溪湿地并非必须作出牺牲,完全可能被绕开。杭州市新一轮城市规划提出网络化和组团式发展模式。如果这样的规划能在20年以前实施,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可以整体性保留下来。
城市化应当注意功利节制——西溪湿地被杭州人誉称为“天堂绿肾”,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和充满活力的生物圈系统,有着巨大的城市生态功能。良渚文化先民的生产生活与西溪湿地是共生的,他们像对待自己的生活伴侣或亲人那样对待这份自然遗产。传说宋高宗由建康(今江苏南京)逃往西溪湿地,留下深刻印象,后拟在西溪湿地一带建皇宫,最终虽未付诸实施,但却留下了“西溪且留下”的遗训。这一遗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曾是保护和开发西溪湿地、建设西溪湿地文化的基本宗旨。
城市生态文化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精魂——城市的原生或次生生态环境都是可以添加文化元素的。历代官宦文人在西溪湿地构筑了大量文化设施,创作了数量宏大的文学艺术作品,使西溪湿地成为一部文化大书。西溪湿地所形成的地域文化自有个性,与西湖文化相异,又是其必要补充,也为杭州的历史文脉所系。西溪湿地在长期的演化发展中,也形成了生态保护的历史传统和生态保护文化,这些是城市更为本质的精神存在。城市生态文化是城市人长期亲经城市问题时总结出来的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城市扩容规模的确定、扩容方式以及所有添加物的取舍,都应当以这种城市生态文化为度量标准。
城市应当遵循生态演替规律实现再生——城市湿地是有机的活性地质生命机体,其存在方式不同于建筑群、人工园林或单一的天然湖泊、生态林等等。近20年来,国际上已逐步用生态工程取代环境工程。而城市本身是一个宠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较湿地系统更为复杂的生命有机体,同样应当遵循生态演替规律来进行发展和再生。城市生命体的存在方式不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简单,但它首先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存在基础的,所以它应当首先在生态工程学方面交得了卷。
城市生态保护必须规划在先和实行依法管理——杭州按照“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先后就西湖、良渚遗址、西溪湿地等自然文化遗产编制保护规划、制定保护管理条例,但很大程度上做的是事后补救的工作,对已造成的重大损失许多已不可弥补。目前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做城乡规划,应当吸取过去的教训,摈弃短视的功利目标,切实以“生态优先”原则编制科学的城市生态保护规划、城市规划,并制定必要的管理办法。
               
                 关于西溪的反思和正思
             来源:江南游报,作者:章国斌 单金发
 
整整10个年头,西溪终于炼成正果,始纳外人,赞扬篇、美誉篇,铺天盖地,前挤后拥。惟有知情者颇有“微词”:十年造一景,是“憾”,还是“幸”?这可能是长三角范围内的个例呵。在此,我们有必要正视一下西溪的成长过程。
一、西溪引发人们注意力纯属偶然。
1994年,七月流火。当时的余杭县正利用贴近杭城之优势,大兴土木,多边扩展,古荡一带大部分水荡被填,剩下的600多亩也全部划作开发区待价而沽。这和杭州西湖景点开发不足,热点太“热”的现实,及如何寻找和保护新景区的观点大相径庭。本报得知后便首次约请了浙江经济报、浙江工人日报、杭州日报和西湖明珠台等媒体前往现场察看,并不约而同地发出保护西溪的第一声。本报在当年7月22日发表的文章题目是:“搞大西湖,专家呼唤古西溪;遗憾一幕,都市桃源被蚕食”。文章犹如一石激浪,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仅过了10天即8月3日,本报又力邀浙江省旅游局处长何思源、原杭州市园文局副局长吴志刚、杭师院教授林正秋、原杭州旅游局副处长陈明钊等到现场察看,发现了许多更难让人接受的新问题:西溪河多年失修,变为污泥淤积的臭水沟;西溪景区原有的梅树、芦苇不复存在,柿子树、竹林和一些古树砍伐殆尽。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西溪景区保护已成燃眉之急,刻不容缓!这期间,有几个农民找到报社,说他们是西溪人,西溪最好的一块在他们那儿。8月27日,由本报组织的旅游界专家和新闻单位分坐两条水泥船再次赴西溪实地考察,深入到其中心区域蒋村河渚一带。当船划入芦苇荡中,远眺青山如黛,近观溪河纵横,沿岸柿子成林,鱼儿成群。专家们惊叹古西溪精华尚存。于是再次借本报一角,提出眼下“杭州有江(钱江)、河(运河)、湖(西湖),惟缺溪(西溪),尽快保护和开发这块难得的水乡绿洲,是杭州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就是这天,在往深潭口的途中,其中一条水泥船不慎与其他船“窄路”相碰,船头上站着的6人瞬息间飞落入水。其中有本报总编江如文、原杭州市旅游局副局长许文华、原园文局工程师等。若不抢救得快,他们许是为西溪献身最早的人。
二、有人大捣西溪浆糊。
西溪的开发很快进入了角色,连招商、规划等算起来不少于6年。这是发生在2001年春节前的事。几位自称西溪的员工拿了一张状纸告到本报,称辛辛苦苦干了4年,一分钱没挣到,还拿不回数十万元投资钱,公司负责人避而不见,希望报社能为他们伸张正义。春节后,报社派人到西溪调查,发现搞了这么多年建设的西溪寸草未动,老方一帖,且西溪项目的开发权近日将被收回。自1994年发出保护西溪的呼声后,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投资商。西溪旅游开发公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介入了这块宝地开发。据了解,开发西溪的这家公司筹建于1997年;1998年注册登记;同年8月,杭州西溪景区被省经委会、省重点领导小组列为1998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并得到了人们的厚望与支持。然而。西溪开发却让人们失望,整个工程期间讨债不绝,官司不断,怨声不停,直到1999年项目开发权完全被收回。一个紧贴杭州城仅10分钟车程,景观资源如此之好,且基本搞好前期规划的西溪景区,为何不如晚它多年且条件相差甚远的诸如萧山文化园、临安浙西大峡谷等?为何一拖再拖、一误再误,最终以破产、“收回”作为其寿终正寝的结束语呢?这绝不能怪罪于投资环境不良,更不能怀疑政府的支持力度薄弱!当时的调查就认定在西溪所在的西湖区,从上到下都认识到西溪的景观价值、交通优势及生态环境,十分珍视西溪的投资开发和建设。在政策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尤其在景区的面积划分、在公司的机构设置等等都给予合作和“网开一面”。如土地价格最高不超过六七万元1亩,这在当时是少有的。乡、村同样从方方面面给予照顾和配合。省市如城建、土地、环保等部门也提出,只有西溪有难可以放绿灯。导致西溪失败的原因有三:一是投资等于“投机”。那家公司的投资者毫无实力,说穿了是家捣浆糊公司。二是融资力量太弱。没钱的投资者在融资方面会有一定手段,而西溪投资者既无钱,又是融资的低能儿。三是公司管理混乱。——一个交通、资源诸方面极其优越的景区,一拖就拖了10年,从时间就是金钱,从改革需要速度这个角度和理念出发,谁能不认为这是件景区建设史上令世人痛心万分的个例和憾事。
三、从“失手”到“出手”,是西溪一大幸事。
西溪有今天,实属是一件幸事。又过了5年,即2005年的5月1日,是杭州市民盼望已久的称全国第一座湿地公园的西溪开放的日子。定为西溪湿地的综合保护工程是在2003年8月正式启动的。离开放之日只有两年不到。工程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对西溪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和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杭州生态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说“幸”,不能轻率地评述“两年和8年”的功过。从最初的拟简单地搞搞水上游乐公园、农家公园、主题公园,一直到眼下的全国第一座湿地公园,虽说痛失了时间和许多难以估料的机遇,但“坏坏得正”。试想,如果让那个捣浆糊者成功,或换上其他人瞎搞一气,西溪会有今天这么幸运?试想,当时哪个专家、学者能设计出一个叫什么“湿地”的景区规划?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规划大师王志刚也未必。两年时间,就为落实“科学保护,规划先行”8个字,仅参照《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和《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要求,根据西溪湿地作为城中次生湿地的特点,就先后编制完善了《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共约20余项规划设计方案。这在景区规划中纯属凤毛麟角。说“幸”,西溪的千余户农家有了翻天*地的变化。你想想一个连自己的员工都要“剥削”的投机者,怎么会想到掏自己腰包去改善农家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怎么会从长计议去规划、改造景区周边的交通、水电等?仅为了贯彻“以民为本,妥善安置”的亲民思想,西溪湿地一期工程率先于2004年初就开始对蒋村等10个村进行撤村建居,实施土地收购总计5690。6亩,涉及到的王家桥、深潭口等4村,全部补偿到位。同时大力推农转居公寓建设,并开工建设蒋村农居点西溪花园和蒋村13万平方米拆复建农居。在此不难责疑:除了上述西溪“失手”的三大原因外,难道就没有其它更为致命的因素。其实西溪的遭遇不是个例,近在眼前的德清下渚湖也是落难兄弟,连奠基、开幕都搞了数不清,所谓相同点都开始是民营个体投资,都是瞎捣浆糊,最后“失手”后都由国家“出手”。这里不得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即景区规划是否需要遍地开花?景点建设是否一概由“国营”让道?尤其后一个问题,西溪给了较好的注释,即类似规模大、涉及面广的有关“国计民生”的景点,不能让“个体户”插手,更不能让捣浆糊者投机!
 
阅读 245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墙头劲草于2008/7/4 11:08:07写道:
风景区的开发利用,最怕外行领导内行.一个一点都不知道风景的施工队,能整出什么好风景来,有时候,不去开发,就是对风景最好成绩的保护.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