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零废弃 | 小学生发明的“花式扔垃圾姿势”,都长什么样?

媒体:原创  作者: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
专业号: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
2020/9/4 14:57:11

当当当当!【零废弃校园】系列推文的第二期“校内测试暨师生共创篇”来啦!

我们将用这个系列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一个“零废弃校园”的建立,从前期调研师生共创到最终方案落地,都会经历哪些有趣步骤和的发现!

*该项目由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与造点共益设计咨询联合发起,报告由造点撰写。我们由衷感谢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鼎太小学的学生和老师们,支持并协助我们在校内开展以下调研及测试活动。

 

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个想象——

如果在一个小学里,小学生可以决定扔垃圾的方式、垃圾分类的规则,甚至亲手设计垃圾桶,那么这个学校可能会解锁哪些出乎意料的“花式扔垃圾姿势”?

动图来源:giphy.com

在上一期的推文中,我们带大家一起挖掘了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鼎太小学(简称鼎太小学)“隐秘的角落”里,都藏了哪些有关垃圾处理的宝藏故事和行为。

之前的调研结果显示,鼎太小学的师生需要更多实践机会和外部条件支持,帮助他们将自身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为。目前,校园里有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让学生更精准地把垃圾扔进桶里?

2.如何让师生的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正确的行为?

3.如何让被忽视的校园宣传栏成为传递零废弃理念的最前线?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没有直接给出最终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创意框架”,来让师生们发挥他们的机智才能,通过试玩集体表态等共创方式来探索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想知道零零后的“小魔兽”们如何在2天之内玩坏设计师的创意,并发展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玩法?那就跟我们一起走进【零废弃校园】系列第二期——“校内测试暨师生共创篇”,看看发生了什么吧!

第一步

计师提供了这些灵感吸引神兽上钩🛠️

实地调研结束后,设计师们趁热打铁进行了一系列头脑风暴,产生了上百个点子,并最终挑选了以下9个方案来制作模型到学校里进行测试。

我们在学校测试的所有方案👆

猜猜哪个方案最受同学们欢迎?同学们又受到这些创意灵感的启发产生了什么奇思妙想?我们将带大家来一一细看。

第二步

学生们用天马行空的智慧来填充!💡

01 如何让“垃圾扔进桶”更有吸引力?

🛠️

设计师提供的灵感:

受学生们“投篮式”扔垃圾的启发,我们对各班的垃圾桶进行了趣味改造,用低成本的方式为现有设施增添了“行为助推”功能,引导同学们更精准地将垃圾扔进桶里。

我们在教学楼每一层的走廊上,都设置了3类被改造过的垃圾桶:三色投篮线,强调距离与命中率的关系;黄色跳房子,标示了扔垃圾的最短动线;白色的简易篮板,则是被瞄准的靶心

Before: 学校原本的垃圾桶

After:改造后的垃圾桶

👧🏻👦🏻

同学们的脑洞大开

这些简单却能引发互动的改造方案无疑给鼎太小学的学生带来了许多欢乐。几乎每个课间都有同学三三两两地围在垃圾桶前,讨论这些改造该怎么用、怎么玩。不少人在路过垃圾桶时,会下意识地伸出手,试试该用怎样的距离和姿势来完成扔垃圾的动作。

手里啥也没有,扔了个寂寞...

在所有的改造方案中,三色投篮线赢得了最多学生的关注。

许多同学选择站在最远的绿线上扔垃圾,而且和“投篮式”的扔法不同,我们发现大家会特意弯下腰,伸长手臂确保物品能稳稳地落进桶里。

左滑比比看谁的手更长?

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试玩,还爱跟同伴一起探讨三色投篮线的使用规则。对同学们来说,有“激将法”意味的文案更能激发同学们为自己的扔垃圾行为负责。

首日测试结束后,(文案遭到了吐槽的)设计师们火速更新了一波改造方案,让走廊里的垃圾桶往学生心中的模样又贴近了一步。

“我站在绿线,都可以伸手就碰到垃圾桶,命中率怎么可能才70%。绿线的命中率当然是100%啊,里面的红线应该是命中率200%才对……”

——某四年级男生

“知道了绿线的命中率是100%的情况下还扔不准,那才丢人吧。”

——另一位四年级男生

原三色投篮线

迭代后的“激将法”三色投篮线

跳房子地贴的使用方式,则完全是学生在试玩的过程中发明出来的。嫌一步步跳到垃圾桶前过于平庸和无趣,不少同学尝试站在最远的3号格子里,以投三分球的姿势跃起,远距离“投垃圾”。

与大家惯常的扔垃圾方式略有不同,地上的格子变成了所有人统一的“起跳点”,所以走廊上也逐渐出现了带有”竞争感”的花样扔垃圾姿势——看谁跳得高也依然扔得准!

最后一个简易的篮板改造,似乎没太受到学生的青睐。同学们摸索了一阵却没有找到适合的玩法后,便果断放弃了这个创意方案。缺乏想象空间和趣味性的改造方案,在“吸引注意力”这第一步就栽了跟头。

因为过于平凡而无人问津...

🛠️ +👧🏻👦🏻 =💡

未来的趣味垃圾桶长什么样?

通过对比三个方案在“试玩”中的受欢迎程度,我们能看出同学们更偏好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并且能帮助他们规划自身行为的改造方式(如:规定站位、投扔距离等)。同学们爱玩、爱比拼的天性,也发展出了一系列打破常规而富有感染性的扔垃圾方式,完全甩开了设计师原本的预设。

走廊所具有强烈的社交性质,也有助于新的良好行为的传播

因此,未来垃圾桶的趣味改造,可以结合美术课的时间,完全交由学生来设计。学校只需规定基本设计原则,比如地贴需要创造“挑战性”和“目标感”等,就可以收获一堆“基于使用者视角”的行为助推方案了。

学生们的创意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02 如何培养垃圾分类“行动上的王者”?

🛠️

设计师提供的灵感:

已接受过垃圾分类课堂教育的鼎太小学师生们,对实践垃圾分类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

为了给 “技痒”的同学们更多实操机会,我们为一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级增设了校园常见垃圾的分类垃圾桶(包括食物、塑料瓶、纸张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将追求常见物品的分类“纯度”作为更低门槛的开始。

通过简单的视觉设计,我们为这些垃圾桶附上了“知识传递”的功能,让同学们直观地看见垃圾被处理和回收后的“生命历程”。

Before: 校内原市政垃圾分类桶

After: 带有垃圾“生命历程”的校内常见垃圾分类桶

👧🏻👦🏻

同学们的脑洞大开

经过两天的观察,我们发现垃圾桶上丰富的视觉元素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一年级的同学常常在课间围着四块展板,讨论不同类别垃圾的“来龙去脉”。

在没有任何指引的情况下,两位班主任也自发地选择了适用于自己所带年级的教育方式,推动学生进行分类。一年级班主任开展了“垃圾分类”小课堂,带领全班复习相关知识;六年级的老师则选择给予高年级学生全然的信任,让他们自由地探索、试错。

一年级的老师在开展零废弃课堂,被路过的设计师发现了!

从结果上来看,两个班过半的垃圾都被正确地分了类,但有争议或易混淆的情况依然存在,比如:用过的纸巾混入了纸张回收桶。这些情况说明,实际生活中的垃圾分类需求比课本上的案例要复杂得多。

显然,高年级的同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测试正式结束前,我们进班跟学生面对面交流他们的分类体验时,不少人分享了他们感受到的垃圾分类的“复杂性”。

“我有些时候扔垃圾会感觉分类很模糊,比如我的这支笔,它外壳是塑料材质,里头有墨水,那我该把它扔到塑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呢?”

——某六年级女生

文具的成分比想象中复杂

亲自实践了垃圾分类之后,同学们不仅能判断一些常见困难背后的原因,也自然而然地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思考,因为解决这些困难如今变成了他们的责任。

“当你只有单个垃圾的时候,其实分类不难;但是当你有很多垃圾(混在了一起),比如下午值日生扫地的时候,分起来就特别麻烦。”

——某一年级男生

“我觉得应该贴个‘垃圾分类回收表’,这样有些分类很模糊的东西,比如玻璃,就可以明确出来应该丢哪里,这样就不会出现错扔、乱扔的情况。”

——某六年级男生

🛠️ +👧🏻👦🏻 =💡

未来的校内垃圾分类实践长什么样?

分类垃圾桶上的可视化信息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还引发了朋辈讨论。同学们在进班环节的热烈分享,体现出他们对校园垃圾分类的设施、规则实际上有许多具有实操性的构思。

在未来,鼎太小学的学生除了需要更多的垃圾分类实践机会,还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到分类规则的制定中来。当学生们得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且还可能影响他者时,他们也许会更有动力去主动承担“零废弃推动者”的角色。

分类垃圾桶和下游的垃圾处理流程也要相互配合

03 如何让零废弃校园宣传“活起来”?

🛠️

设计师提供的创意灵感:

作为一所典型的公立小学,鼎太小学的校园宣传栏仍在沿用传统的“照片结合大篇文字”的方式,对垃圾分类等理念和知识进行宣传。然而,这样只有输出、缺乏互动的宣传方式,似乎并不符合在参与式媒体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习惯。

为了让零零后们“打入冷宫”的校园宣传栏再次“活起来”,我们邀请全校师生参与了零废弃宣传栏的内容共创:他们需要在“模拟宣传栏”的巨幅海报上,亲自票选出心中最爱的栏目。

两天之内,超过900名学生参与了共创,让“零废弃小妙招”和“环保纪录片分享”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两个栏目。

Before: 校内原有的垃圾分类宣传栏

After:等同学们来投票的零废弃共创宣传栏

👧🏻👦🏻

同学们的“脑洞大开”

领取到选票贴纸后,同学们都兴奋不已,成群结队地在课间来到“宣传栏”前。做出最终选择前,大家往往会拉着好朋友讨论半天栏目里的内容;有的人为了凸显他们强烈的支持态度,还在自己的“选票”贴纸上画上了充满情绪的图案和小人画。

“零废弃小妙招”栏目只用了一上午,就获得了远超其他栏目的票数。学生们纷纷被案例里奇思妙想的废物利用创意所吸引,一边跟朋友商量着当晚就试试看,一边又在探讨中产生了新的手工点子。

“‘零废弃小妙招’上改造后的小房子图好漂亮,还能给小仓鼠用,这想法太棒了!我回去也想试一试。”

——某三年级女生

“环保纪录片推荐”是第二个脱颖而出的栏目,这无疑戳中了零零后们的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特质。鼎太小学的学生对使用电子设备获取线上资讯并不陌生,部分实验班也由学校统一配备了iPad,用来完成日常的学习和作业。所以依靠在线媒体内容了解陌生的领域,十分符合他们日常的信息吸收习惯。

同学们的投票结果

🛠️ +👧🏻👦🏻 =💡

未来的零废弃校园宣传栏长什么样?

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当校园宣传栏开始承载学生爱看的内容和形式,并提供直接互动的方式时,它才不再只是一堵“写了字的墙”,并真正在同学们心中真正“活起来”。

因此,未来的校园宣传栏可以作为师生共创校园文化生活的第一线,由他们自行提出和决议有关零废弃的话题。大家可以将自己新鲜出炉的手工艺品和紧跟互联网热点的环保影视作品推选为宣传内容,而具体的互动形式也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增添扫码获取资源的功能、加入校内环保QQ群等。

第三步

一起创想零废弃校园的未来

以上便是这次校内测试暨师生共创的全部过程啦!

这次的经验为鼎太小学推动建设零废弃校园又进一步验证了方向。有些方案在测试和共创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很强生命力,值得被推荐给其他的中小学或教育机构,一起来尝试。

这样的结果和你预想的有出入吗?

设计师改造完20个垃圾桶后,想说……💬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邀请大家一起进行的那个想象——

假如一所小学里扔垃圾的方式、垃圾处理规则,甚至连所有的垃圾桶都是小学生亲手设计的,那么“好玩”、“新鲜”和“值得被实验/探索”就成了生产创意的首要原则。而将学生们直接变成“创意提供者”,则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最好方法。

建立零废弃校园的过程也许就像创造一个属于儿童的“零废弃实验基地”——在这个安全空间里,设计师和教育者要做的,是尊重同学们渴望通过实践去学习环保行为的冲动,并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

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在鼎太小学所收获的洞察和开放性解决方案,或许能为其他对“零废弃校园”感兴趣的学校、机构或伙伴提供参考。

以鼎太小学为起点,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者,主动参与到“零废弃”理念的推动与落地中来,让环保的种子随新一代的成长,生根发芽。

动图来源:giphy.com

小预告

如果大家好奇文中的方案和点子,在被优化和落地后实际长什么样子,欢迎在暑假结束后跟我们一起回到鼎太小学,一起来看看新学期里,学校又有哪些环保“新气象”?

“零废弃校园”系列第三期——方案落地篇,等待你的围观哦!

阅读 328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