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宋剑湖正在消失 "开发还是保护"是一道待解难题

媒体:新华网江苏频道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0/12/27 8:19:27

    “曾经,我们满怀希望地来到这个最接近自然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然后看着宋剑湖慢慢变小,死去。工业污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排入6000多年前就开始孕育生命的母亲河。”日前,常州一位网友在当地一家网络论坛上这样描述对宋剑湖命运的痛惜之情。

    宋剑湖湿地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东部的遥观镇,为常州四大湖泊(滆湖、阳湖、宋剑湖、白荡湖)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宋剑湖遭到了两次破坏,面积缩水了三分之二(从6000多亩缩小到2000多亩)。两年前,宋剑湖湿地保护控制规划编制完成,“保护”是重中之重。然而从实施这个规划到今天,当地政府却想着要再扩大一块用于开发的面积,一大片别墅和会馆在宋剑湖周边竖起,宋剑湖面临第三次被蚕食的危机。土地生财和环境保护这对矛盾,在宋剑湖身上,体现得如此明显。

    仅存1/3的宋剑湖

    遥观镇广电东路的南侧,就是宋剑湖。马路北侧是刚建好的安置小区,一幢幢崭新的住宅楼和城里的小区几乎没区别。透过路边绿化带的缝隙,隐约可见到一些狭长河流一样的水面和长满荒草的湿地。穿过绿化带往里,就是一条曲折的水泥村道。村道两侧都是鱼塘,看上去和苏南其他地方的农村没什么区别。只是塘埂间偶尔有一片散落的芦苇,让人觉得这里不太一样。

    这里是红旗大队,60岁的张旺孝正在门前忙活着。离他家房子不远处的一块20亩水塘,他和老伴在这里面搞养殖已有10来年,以前养鱼,现在养螃蟹。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和张旺孝家一样靠鱼塘为生。

    说起以前的宋剑湖,老张的眼里放出了一些亮光。他告诉记者,他们村子是1966年搬到这里的,共36户人家。刚搬来的时候,红旗大队的所在地完全是一片长满芦苇的滩涂。滩涂割掉后,最初几年大家住的是草棚,因为在这种泥地上没法盖房子。

    张旺孝说,当时的芦苇高度和现在的二层楼房差不多,要是走远了会迷路。搬过来后,大家就开始垦荒,其实就是围湖造田。但因为芦根的原因,稻田里盛不住水,别人稻田一亩有上千斤,宋剑湖里的稻田一亩产量只有五六百斤。

    几年之后,差不多大家都改挖水塘搞养殖了。张旺孝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这次围湖造田,基本上“干掉了”宋剑湖三分之一的面积。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厂房、村庄面积的扩大,宋剑湖又被“干掉了三分之一”。因此,如今大家看到的宋剑湖面积不大。

    在张旺孝的记忆里,刚搬到宋剑湖里定居的时候,大家要出趟门上个街什么的,要么划小船,要么就是裤脚卷到大腿趟水过去,“那时的水能直接喝的”。

    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企业的发展,一些化工厂的水就开始往湖里排,湖水被污染变黑,鱼也难养了。直到最近五六年,随着政府开始治理,湖水才慢慢好转。记者在张旺孝家的鱼塘里看到,水质清澈透明。

    张旺孝告诉记者,他们村从最初的36户133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有500多人。宋剑湖像他们这样的村庄还有五六个。不过,目前村里主要是老一辈在搞养殖,养鱼蟹或者养鸭,张旺孝的子女都不在村里,都在外面的单位上班。

    史料记载,宋剑湖是长江三角洲形成时洼地淤塞而成的湖群之一。遥观镇文化站原站长吴国良告诉记者,从宋代到解放前,宋剑湖几乎没什么大的变化,“水域面积很大,涝的年份,积水很深,干旱的时候,水又退下去。湖里面不像现在是村庄和工厂,以前村民只能住在湖边上。湖面能航船,连通大运河和太湖。”

    按照编制的控制规划,宋剑湖保护区域5.63平方公里,东到沿江高速、南至312国道(长虹路)、西至今创路、建设路、北至剑马路(广电东路)。 吴国良告诉记者,历史上的宋剑湖范围要比这个大得多,包括遥观镇北侧戚墅堰区范围内的圩墩公园、长虹路南侧还有大片的水域,都是宋剑湖的水域,以前船只进入宋剑湖后,由于湖内特有的“通天芦”又高又茂密,不熟悉的都会迷路,因此在湖的南部立有一个“石柱头”用作路标。不过现在“石柱头”已经没有了。

    已经退休的吴国良被遥观镇返聘在镇编制办工作。对遥观镇志颇有研究的他向记者证实,宋剑湖遭到的两次大破坏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围湖造田和开发,面积减少了很多。”吴国良还告诉记者,常州市四大湖泊滆湖、阳湖、宋剑湖、白荡湖中,目前仅存滆湖和宋剑湖。

    湖边的会馆和别墅区

    让当地人感到担心的,不仅是越来越小的湖面,还有正在宋剑湖核心区建造的公馆和别墅区。“盖那么多房子,会不会让湖面进一步缩小?”

    沿着张旺孝家再往南走不远,穿过一片鱼塘,隔着几十米宽的一处水面,记者看到了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枯黄了的芦苇,高度差不多有一层楼。虽然是冬天,仍然能偶尔看到有鸟在芦苇上空飞过。张旺孝告诉记者,这片芦苇滩大概有几十亩,整个宋剑湖像这样的芦苇滩已经难得看到了。

    接下来,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沿着宋剑湖转了一圈,证实了张旺孝的说法。记者沿途看到的最多的就是隔成一块块的鱼塘,再就是分布其间的工厂和村庄,和其他农村已经没什么区别。所谓的湖其实就是穿插其间的河道和滩涂。

    不过,记者还是找到了一片有着几百亩水面的湖面。在遥观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从镇政府往东开车几分钟,记者就来到了一处苏州园林风格的建筑——按五星级酒店标准建造的得园会馆。会馆前方就是一大片开阔的湖面。湖心有一个栽满了树的湖心岛,新建的一座廊桥将会馆和湖心岛相连。风吹过湖面,波光涟涟,水质看上去也还不错。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湖心岛面积约300亩,这里的水面加上湖心岛,就是宋剑湖的“核心”。因为宋剑湖其实是沼地,里面多小岛,湖心岛面积最大。湖心岛一直没有人居住,只是曾经被开垦为稻田。眼下,得园会馆项目基本完工,正在扫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会馆所在的位置以前是一片长满芦苇的荒滩。在会馆北侧,有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这个正是宋剑湖边的别墅项目,将建成一个有150套左右别墅的小区,别墅区同样紧邻宋剑湖。

    以土地财政促湿地保护?

    对宋剑湖的保护和开发,遥观镇政府不少人士心态很复杂,“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遥观镇副镇长陈立峰告诉记者,宋剑湖是常州市东部地区的一个湿地,历史上宋剑湖有6000多亩,如今只剩下2000多亩。意识到对宋剑湖进行保护,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2008年,在武进区政府的安排下,对宋剑湖湿地编制了控制性规划。这个规划划定的宋剑湖区域有5.6平方公里。

    说着,陈立峰向记者出示了一张规划图。宋剑湖核心区域呈现为一个狭长的水域。湖的东侧目前仍有一些村庄。湖的西侧是镇区。在镇区与宋剑湖核心区域之间是“控

    制规划”划定的开发区域。记者在湖边看到的得园会馆以及别墅区,就在这个开发区域范围内。

    据陈立峰介绍,很快,湖西北侧的开发区域内将会有两个地块拿出来拍卖搞商住开发,目前正在对那个地块的村庄进行拆迁。

    他说,编制这个控制规划,主要目的是对宋剑湖进行保护,在保护的同时适当进行开发,让宋剑湖成为一个休闲度假的景点。陈立峰一再告诉记者,规划编制后得到了武进区政府的批准,这也就具备了法律效力。“除了一些小的旅游设施,核心保护区域范围内只拆不建,一律不能有新建的项目。但按照规划划定的开发区域,则可以搞些开发项目,比如得园会馆、别墅区房产项目等等。”

    “我们严格按照这个规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哪怕是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整治实施到位,这将是遥观的一张名片。”

    陈立峰说,搞这些开发项目的目的,也是为了回收资金用于湿地保护。

    据他介绍,遥观镇已经投入1000多万完成了一次对宋剑湖2000多亩核心区域的清淤。另外,对一部分村庄进行拆迁已经完成近2万平米,接下来还要拆迁1万多平米。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已经做好,建设管网的目的也就是不让污水再进入宋剑湖。另外,就是宋剑湖环湖路及里面的道路建设。而实施这些项目,都需要钱。“如果整个规划全部实施到位,需要100个亿。”

    陈立峰说,这个数字他们遥观镇政府财政难以承担,而目前宋剑湖的保护,却完全是镇政府在做,“上级政府没有任何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我们只能搞些开发项目来弥补资金的不足。”陈立峰还举了得园会馆的例子,他说,得园会馆项目与其对面的湖心岛捆绑在一起,“得园会馆包括别墅项目用地,我优惠给他们,但他们必须将湖心岛投资建设好。将来建成的湖心岛,不造房子,全部进行生态修复。这个湖心岛建设预计需投入1个亿。这样一来,政府其实不用出钱。”

    核心区面临第三次蚕食

    但遥观镇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宋剑湖控制规划,还有另外一份宋剑湖湿地规划。这份湿地规划编制了两三年,如今仍然没有定稿。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镇政府持有不同意见。按照专家编制的湿地规划,宋剑湖水域面积要比现有水域扩大几百亩,也就是张旺孝所在的红旗大队及周边一大片区域,不仅要拆迁,还要挖掉还湖。

    这位知情人说,但镇政府不仅不愿将其挖掉还湖,反而还要将这部分变成房产项目。“宋剑湖在上世纪被蚕食掉两次,现在说是进行保护了,但可能面临的却是第三次被蚕食。”

    对此,遥观镇副镇长陈立峰称,确实有“调整用地规划”的想法。他再次拿出那幅宋剑湖控制规划图,在宋剑湖核心区域范围(即按照规划控制只能拆不能建的部分)左上角,他用指甲轻轻划了一条斜线。他告诉记者,就是这个三角形的范围,大概五六百亩的面积,目前镇里的想法就是想调整规划,将核心区域内的这一片变为开发用地性质。当记者问及这个武进区政府已经批准的控制规划如何调整时,陈立峰回答:“这个是可以调整的”,但他也坦承:“这与湿地保护是对矛盾。”

    针对目前镇里对宋剑湖的“开发保护”,遥观当地一位人士表示,“现在宋剑湖的水位比外面还要低1米,如果真的想好好保护,合理利用,应该让水变深,将该淹掉的地方淹掉,扩大水面。”

    他说,以目前宋剑湖的水面来看,面积还是太小。“那么小的水面,谁会跑到你这来看?”他说,比如苏州常熟的尚湖等地,“人家都是在想方设法扩大水面,你再看看我们这儿……我原以为他们搞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但从现在情况来看,他们进行所谓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地产项目,本末倒置了!”这位人士感叹。

    负责编制宋剑湖湿地公园规划的南京林业大学教授胡海波也向记者证实,当初的设想确实是要扩大几百亩的水面面积。他说,宋剑湖目前真正实有的水面只有400多亩,已经很少了,“要想申报湿地公园,规划通过专家论证是第一步。虽然国家、省里关于申报湿地公园的水面面积没有明确规定,但你面积太小,肯定是通不过专家论证。总得占到一定的比例。”胡海波说,在讨论规划的时候,镇里确实有“将面积缩小一点的想法,”这让他很是费解。

    在胡海波看来,镇里对申报湿地公园的态度一直很暧昧。申报成功,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高宋剑湖和遥观镇的知名度,另外就是可以争取项目资金以及优惠政策。但同时也就意味着要严格按湿地公园保护规划来,不能盖房子的地方就坚决不能动,这让镇里很是纠结。控制规划内的会馆和别墅区,就在这样的纠结心态中建了起来。

    保护与开发谁先谁后?

    武进区农林局蒋惠中副局长告诉记者,作为农林部门,当然是希望宋剑湖湿地能得到很好的保护。目前,武进区农林局已将宋剑湖以“太湖流域治理四期项目”的名义上报到省里,但农林部门能做的也就这么多。如果项目获得省里通过,将能获得一笔配套资金,“到时卖地盖房子的势头也许会缓下来”。

    武进区政府一位官员则认为,“要区里直接划拨资金去保护宋剑湖,这肯定不现实,区里哪来那么多钱?”他说,现在基本上都是土地财政,“说穿了就是将土地开发后换钱来用。”这位官员透露,遥观镇关于从宋剑湖核心区域“划一块地”出来的想法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上个月还专门为此开了一次会,但由于各方意见不统一,会议没有实质性结果。

    “当时镇里就提出想调整规划,”这位官员说。但调整规划也不是说做就能做的,宋剑湖的“控制规划”已经由武进区政府批准,如果规划调整,需要武进区政府再次进行审批。这位官员表示,从宋剑湖湿地保护的角度来说,眼下最要紧的是将“湿地公园”项目上报,但现实是,“湿地公园”项目规划现在都还没能定稿。

    对于遥观镇当前对宋剑湖实施的“开发保护”政策,这位官员摇摇头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话说回来,如果你是遥观镇镇长,你又能怎么办?”

    这位官员的个人意见是:遥观镇对宋剑湖的保护与开发,根本用不着那么急,“你先将环境弄好了,将湿地做好了。名气大了,房地产自然而然就会发展起来。当然,如果要将宋剑湖湿地公园做好,核心区的面积自然比较重要,越大越好。他们现在是想先开发房产,将开发房产的钱再用于湿地保护,做法反过来了。”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作“地球之肾”。

    由南京林业大学编写的《太湖流域宋剑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样写道:宋剑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对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湖区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随之而来。从而使宋剑湖湿地成为大面积的鱼塘圩田,同时工厂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导致其遭受污染。总体上看,宋剑湖湿地水体质量下降及其导致的生态后果将严重制约宋剑湖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恢复保护宋剑湖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水质已经刻不容缓。

    负责编制规划的胡海波教授告诉记者,宋剑湖湿地公园规划主要的设想就是湿地保护、文化传承和休闲旅游三部分内容。在他看来,保护宋剑湖湿地,目前最要紧的是先能将湿地公园保护规划定稿,通过专家论证后尽快申报。“湿地公园的牌子挂了后,保护区域范围内就不能随意侵占破坏。”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沈吉介绍说,围湖造田江苏很厉害,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向湖泊要土地、要粮食,对湖泊湿地破坏较多。以苏南的湖泊来说,被破坏掉的湖泊湿地,以前与长江相通,被围垦后大部分都不连通。

    单就湿地保护来说,湿地有多种生态功能,在过多地追求土地利用后,导致其生态功能丧失,“到处都盖满了房子,你觉得还像个湿地吗?”

    胡海波教授说,在土地财政诱惑下,很多生态湿地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很多开发商看来,“水生财”,首先想到的是将房子建在水边上。“如果都被占掉,再找块净土就很难了。我们不是单纯地说为了保护而保护,也是为后代留下一个发展的空间。”而宋剑湖作为一个湿地公园来规划,既有生态保护功能,还有休闲旅游功能,“作为我们编制规划来讲,当然希望尽量侧重于生态保护。因此,如何将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处理好双方的关系,是大家都要好好考虑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太湖流域宋剑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对宋剑湖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项目实施后,可以缓解工业污染、改善水质,进而改善生态区域环境,大大提高湿地及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能力,同时可以稳定并提高宋剑湖湿地的生态承载力,提高水文调节能力,预防洪涝灾害,拯救濒危物种,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报告说,湿地保护和恢复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可以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的意识,另外还可以提供保健、游憩场所,改善人居环境。宋剑湖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开展,可以为建设湿地公园提供必要的基础,这不仅为常州市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提供了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

    报告还认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可提升周边土地价值。项目本身栽种的经济林木、珍惜苗木同样能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但这一规划中的效益,却在现实的土地财政面前显得如此疲软,得园会馆和那片别墅区,以及可能要被划出搞房地产开发的核心区域,也似乎都在印证着人们“宋剑湖面临第三次蚕食”的担忧。(周青 刘国庆 )

    宋剑湖

    史料记载,宋剑湖是长江三角洲形成时洼地淤塞而成的湖群之一,东距阳湖20里。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邑人李兆洛纂辑的《武进阳湖合志》载:“在县东南30里,东西五里,南北三里。”。

    宋剑湖湖中大小沼地绿洲星罗棋布,汊港罗列,地形复杂。湖内鱼肥虾鲜,湖面水天一色,碧水绿洲交相辉映。据《南徐记》云:“宋剑湖本名临津,因会于运河始入湖之处。宋(刘宋)元嘉二十四年(447)治临津,成良畴数百顷。”

阅读 34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