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以生态平衡来解决野猪之患(图)

媒体:信息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9/10 6:31:04

  本报8月17日曾报道龙虎山下野猪与人争地盘一事,为了控制野猪泛滥成灾,江西省有关部门决定从2006年7月4日起~2010年4月30日止,限量捕杀1万余头野猪。近日,有群众向记者反映,庐山脚下著名景点东林寺、西林寺和剪刀峡附近的一些地方野猪也是泛滥成灾。采访中,一些群众和专家向记者提出一个新思路:野猪泛滥成灾,一方面说明生态环境确实在变好,但同时也暴露出生态恢复中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因此,遏止“猪害”,光靠捕杀恐怕不是上策。那么,能否因势利导,在维护生态平衡解决野猪之患?

被野猪糟蹋的农作物

用来驱赶野猪的假人

  野猪就在家门口搞破坏

  9日上午,记者从庐山脚下的东林寺风景区开始一路前行,向剪刀峡风景区走去,只见路两边的田地里到处扎满了假人。“现在正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也是野猪最猖獗的时候,这些假人都是用来吓唬野猪的。”东林村主任陈顺连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们也不知道这些假人对驱赶野猪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不管有没有用,心里图个安慰吧!”

  记者看到,这些紧靠公路、离居民家门口最远也才50来米的稻田里,到处都是野猪的脚印,泥土被拱得像刚刚耕过的样子,水稻大片大片地倒在泥土里。记者看到,从山林到稻田之间,竟被野猪踩出一条新路来!“这块稻田正常情况下可以收6箩谷子,可是今年只收了3箩,而且由于怕野猪继续来糟蹋稻子,我们只好在稻子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收割,收上来的稻子很多都是瘪的。”60多岁的刘学东老人无奈地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每天天一黑,成群的野猪就从庐山的密林中大摇大摆地走到田地里,用嘴拱、用牙咬、在田地里打滚,一头野猪,一夜之间就能糟蹋几亩庄稼,农民一年的辛苦劳动一夜之间就付诸东流,更别说成群结队的野猪集体“撒野”了。

  西瓜地里野猪与人抢食

  为了驱赶野猪,除了在田地里扎假人外,每天天一黑,大家就拿着脸盆,锣鼓、竹筒等器物沿着田地边不停地敲打,大家还买来鞭炮,彻夜鸣放。“刚开始,这些办法还管用,时间长了,野猪就不怕了,任你采取什么办法,都吓不走它,现在野猪已经敢当面和人抢庄稼了。”九江庐山蓝天绿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印根无奈地对记者说。前不久西瓜成熟的时候,往往是地这头人在摘西瓜,地那头成群的野猪也在偷吃西瓜,野猪不怕人,人也顾不上驱赶野猪,因为驱赶也赶不走。

  “野猪什么都咬,连棉花桃都不放过,而且特别喜欢吃红薯、花生等根茎带甜味的作物,只要哪里有这些作物,就会被糟蹋得颗粒无收,现在全村200多户人家,没有一家敢种红薯和花生了,大量靠近山脚的田地都荒废了,种植水稻等作物,也只敢在开阔的地方种,但现在开阔的地方野猪照样会来搞破坏。”东林村主任陈顺连忧心忡忡地说。“这样下去不行啊,不要说致富,连口粮都得去买,这怎么行啊?”而更让大家担心的是人身安全问题。野猪现在已经就在家门口散步了,说不定哪天人就会遭到野猪的袭击!

  公安部门也无可奈何

  “当地群众曾多次向我们反映野猪泛滥成灾,威胁人身安全的情况,但是,面对这些特殊的‘犯罪嫌疑者’,我们也是束手无策。”庐山区赛阳派出所民警庞华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

  庞华告诉记者,虽然江西省有关部门曾对野猪下达过限量捕杀令,九江市也分配了一定的“名额”,但是,由于枪支管理规定十分严格,申请成立狩猎队的手续非常复杂,目前庐山区还没有成立狩猎队,而且庐山属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即使成立狩猎队,也不一定允许在保护区范围内狩猎。

  九江市林业局野保站站长张育慧告诉记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但是,国家虽然有法律,在实际操作中,对补偿标准、资金来源等等,却没有具体的规定。而且,野猪属国家非重点保护动物,并不在赔偿之列。

  维护生态平衡才能解决

  “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庐山的野猪等野生动物也很多,为什么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野猪成灾’?”对于记者的问题,70多岁的涂俊连老人说:“野猪的天敌是老虎、豹子等猛兽,现在老虎、豹子等大型猛兽少了,野猪自然就多了起来。”

  采访中,一些群众和野保专家却向记者提出:既然野猪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是生态失衡,那么,在治理野猪的过程中,就不应该仅仅是一杀了之,而是应在因势利导,维护生态平衡上做文章,保护虎豹等其他动物。另外,九江庐山蓝天绿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印根告诉记者,可以在野猪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划定一块农业利用价值不高的地方,种植一些野猪爱吃的作物,用这种柔性的方法将野猪吸引在这块区域。有了食物,野猪的活动范围就会相对集中,危害就会减少;同时,有关部门可考虑建一个天然野猪场,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将野猪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为一个新产业,变害为利。

  同时,一些群众和专家也提出,野猪猖獗从表面看是数量过剩,但实际上却是因为人类“侵占”了野猪的家园。野猪大量出没的地方,往往山林混杂,草茂林密,政府部门应结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实施生态移民,将这些地方的居民迁出,既还给野生动物一个美好家园,也给这些地方的居民提供一个脱贫致富的生活环境。

  首席记者曹诚平 文/图

阅读 64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