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额尔古纳湿地守护者的心声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9/30 8:28:32

 

 

根河湿地秋景

根河在湿地中绵延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单立娟、邹浩宇、夏航、李俊翔、阿拉腾花、崔蕾):额尔古纳湿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的原生态自然风貌几乎没有受到人为破坏,有着“亚洲第一湿地”的美誉。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护人员常年驻扎在湿地的山林里,夏顶烈日、冬天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日复一日地巡护着12.6万公顷的湿地。

  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成立于2005年,如今管理站和下设的6个分站共有管护人员40多人,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

  管理站工作人员刘千河以前是森林防火员,从管理站成立以来就在这里工作,一直没离开过家乡的这片土地。“我们这些职工以前都来自防火站,做防火工作,对自然资源有一定感情,而且总体素质比较高,文化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工作的责任心都挺强,都挺服从领导分配的,晚上让工作到1点,就到1点,早上需要3点钟起床,就3点钟起来。”

  刘千河告诉记者,额尔古纳的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取暖期达到七个半月,9月份就进入供暖期,很快就要下雪了。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刘千河说,自己从小就对家乡的湿地有着特殊的感情,现在通过管理站的有效保护,湿地面积缩小的势头得到遏制,变得水草丰美,他感到很欣慰。“这个湿地的面积在逐步缩小,因为(河)两岸有些居民在采伐,把这个(湿地)面积给逐步缩小了。这么多年,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还是深有感触的。经过这几年的管理,这种(湿地面积逐步缩小的)势头被抑制住了。”

  晏丕方是湿地管护分站的一位女巡护员,她告诉记者,分站里共有四名女站员,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她们两人一组,在湿地附近的管护站里一个月轮换一次,有时也会觉得孤单,尤其是对家人照顾不够。她说:“我们都是有家的人,唯一的一点(困难)就是每个月要在这里生活30天,对家人照顾不够,但是其他的困难都没有,比如孩子上学照顾得比较少。我们上完这个月,下个月休息的时候,就只能在家呆着(照顾家人)了。”

  尽管如此,晏丕方的家人都非常支持她工作,在管护站一干好几年。当记者问起她是不是后悔当初的选择,晏丕方说:“不后悔,因为我们在这里能找到很多乐趣。每天我们来,天天早上起来沿着河巡护,会发现很多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像很多外地的朋友来,说‘你们湿地是什么概念啊?’我说只有你们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到湿地是什么,我们怎么跟你们说你们都领悟不到。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生活,别人看不到的景色我们都能看到,你看我们现在湿地的景色多漂亮!”

  和晏丕方的搭班的张新玲说,在站里工作不觉得辛苦,看到湿地越来越美,她们工作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他们(周围群众)也挺理解我们,说女同志在这边做工作,也挺配合的,说‘你们也挺不容易的,我们也都明白’,大家互相配合,都挺好的。现在比以前强多了,一开始(管护站)刚成立的时候大伙不太理解,好像啥都管着似的,现在通过我们一宣传,他们挺理解的,比一开始刚成立的时候强多了,我们跟他们一说生态保护、生态平衡的,他们都挺理解,都挺配合。”

 

湿地中的马蹄岛

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

 

湿地边上的管护站

管护站的卫星电视能收到40多个频道

 

管护站的用水来自于这个抽水井


阅读 179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