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称水稻让全球变暖,呼吁亚洲人少吃米 ■东方反问,牛打嗝更有害,是不是也要少吃点牛排?
农民应该不算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相对城里人,他们很少坐飞机出行,很少开大排量汽车郊游。
不过,在如今这个时兴谈论气候变化的时节里,一帮西方科学家又将矛头指向亚洲的米农,称他们种植的水稻田全天候排放着比二氧化碳还要厉害的温室气体。
亚洲米农反问,西方人可以少开车,一天三顿的米饭又怎能纳入“减排”对象。而中国科学家证实,稻田甲烷排放量被国际夸大。我国的实际稻田甲烷排量仅为之前国际测量的1/4。
水稻田排甲烷
温室效应高CO2二十倍
谈到温室气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二氧化碳,由此指向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类燃料使用者,包括用煤炭的火电站,包括烧油的汽车,人们还联想到雨林的破坏和草原的缺失,因为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少有人联想到大米。
“如果你在稻田中穿行,你可以发现水稻田的水里一直冒着大量的泡泡,它们中大多数是甲烷,”国际水稻研究所生物研究员赖纳·瓦斯曼说。
甲烷,俗称沼气,与二氧化碳同属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
国际水稻研究所总部位于菲律宾吕宋岛洛斯巴尼奥斯,当地稻田成片,是东南亚主要稻米产区之一。
专家反驳
“牛排”更不环保
那水稻田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
瓦斯曼统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甲烷至少占20%,而甲烷排放中,有一部分来自稻米种植,另一部分来自垃圾分解以及反刍类动物的肠胃涨气,例如牛打嗝。
瓦斯曼说,全球人都应该为缓解气候变暖出力,但把稻米种植卷入化石类燃料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纷争中去,是个错误。
针对眼下一些西方科学家及绿色组织呼吁亚洲人少吃大米的言论,瓦斯曼说,这未免过于极端,“别带着情绪说话”。
事实上,关于过度摄取动物性食物对于环境的破坏,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之丰硕。除了以往人们知道的动物粪便和清洗圈舍对水体的污染外,还有很多新的数据被研究者罗列出来:生产1公斤肉类以及加工储存运送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36公斤二氧化碳。换句话说,人类每食用1公斤牛肉产生的温室气体,与一辆汽车行驶155公里产生的温室气体相当。
另据路透社报道,牛和羊每年释放数百万吨甲烷气体,以新西兰为例,当地约5500万头牛羊释放的甲烷气体,占据了全国约90%的甲烷排放量。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席帕乔里近来呼吁:发达国家应少吃肉类,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尽一份心力。他鼓励民众从每星期选一天不吃肉做起,慢慢减少餐桌上肉类消耗。帕乔里在接受采访指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肉品生产直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总量18%。因此我要提醒世人,在减缓气候变化的诸多方法之中,改变饮食习惯是可行之道。”相较之下,交通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总量13%;换言之,就温室气体减量而言,少吃肉比少开车更有帮助。
中国科学家证明
稻田甲烷排放量被夸大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人员于今年4月绘制出“全球甲烷排放地图”,得到国际关注。根据这个地图,我国的实际稻田甲烷排量仅为之前国际测量的1/4。2000年全球稻田甲烷排放总量为25.6百万公吨,远低于当前普遍采用的估计值80百万公吨。
国际著名科技杂志《NATURE》于4月在“研究亮点”栏目对“全球甲烷排放地图”进行了报道。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元介绍,他花了3年时间从中国、越南、日本等全球水稻主要种植区域搜集资料,并结合在中国国内进行的田间实地测量得到了精确数字。
据了解,1990年,IPCC第一次出具了全球稻田甲烷排放量为110百万公吨的评估报告,当时国际上估计中国每年稻田甲烷排放量为30百万公吨,这是南京土壤所研究组估算结果的4倍。
水稻种植一度被认为高居人类活动产生甲烷量的榜首,“中国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组成员颜晓元研究员告诉记者:“这种看法曾经给水稻种植业相当大的压力。”据颜晓元介绍,由于国际上最初测量中国稻田甲烷排放量时,选择的恰好是排水不畅的稻田,这直接导致估算结果夸大了我国稻田甲烷实际排量。
据新华社、央视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