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60,是钴元素的同位素,也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核辐射元素。其德文名称意为“妖魔”,人一旦被它辐射,严重时将引发血癌甚至死亡。昨日,成都市双流县西航大件路,通过摄像头和机械手在水下24小时作业,26枚钴-60放射源安稳地“躺”进了如大铁桶一样的铅铸容器里,在武警荷枪实弹的押运下,被大卡车安全转运到了夹江贮存。这是成都甚至四川历史上转运钴-60放射源总活度最高的一次。
给大件路让路 辐照装置实施整体退役 据了解,这批钴-60放射源属于川双辐照中心,位于西航大件路61号,是一家拥有12万居里级进口钴的现代民营高科技企业。
由于大件路施工需要,川双辐照中心辐照装置现有防护缓冲带将被新建道路占用。如此一来,整体辐射防护体系将被破坏,导致辐射安全防护功能缺失,不能满足国家规定的辐射环境安全要求;同时,拟扩建的大件路紧邻辐照场屏蔽墙,存在重大的辐射安全隐患:一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将严重威胁辐照装置。
为支持大件路建设、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经双流县政府与川双辐照中心协商,决定对川双辐照中心的辐照装置实施整体退役。
异常困难的倒装 操纵水下机械手“夹筷子” “这26枚放射源属于在役放射源,每枚的大小形状像一根圆珠笔粗的筷子,由于其活度很高,人一旦被直接辐射将导致死亡,因此倒装转运工作必须慎之又慎。”四川省环保局核安全处处长杨有仪透露,川双辐照场的26枚钴-60放射源原本是为橡胶塑料改性及医疗器械消毒之用,放置在专门的放射池,有七八米深的水井下,倒装难度非常大。
“为确保安全,我们专门编制了川双辐照场退役放射源倒装与运输监督方案,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反复演练和模拟操作,同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全程现场督导整个过程。”杨有仪告诉记者,此次放射源的倒装需要通过摄像头和机械手进行深水作业,每枚放射源筷子状的外壳实际上也是容器,就像是筷子粗的小试管里面放着颗粒状的放射物,由于目标物细长易断,加之水下浑浊,让倒装工作也异常困难。“一旦里面的放射物质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池壁、淤泥都要进入处理程序,重达数吨的水也将被污染必须处理。”
24小时深水作业 26个“妖魔”乖乖进铅桶 为保证放射源倒装工作万无一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环境保护部四川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强强联合,分别投入精兵强将和先进的仪器,反复演练和模拟操作,以确保放射源的安全。
6月24日,针对放射源倒装前的各项辐射安全及放射源实体保卫措施,环保部、四川省环保局、成都市环保局以及双流县环保局的监督人员进行了最后一次“诊断性考试”,认为满足相关要求,同意实施放射源的倒装作业。
经过24小时的努力,总活度高达12万居里的26枚钴-60放射源被安全地倒入可以容纳20万居里放射源的铅铸容器内。
昨日上午9点,26枚钴-60放射源安稳地躺在像大铁桶一样的铅容器内,乘着一辆大卡车,在武警荷枪实弹的押运下,以不超过时速70公里的速度转运到了夹江。这也标志着埋藏在西航大件路61号的危险“妖魔”被彻底清除。
据悉,从申请放射源退役到最终的安全处置,历时不足一个月,比常规所需时间缩短了四个月。吴昭华记者陈诚实习生贺华玲摄影报道
□新闻附件 钴-60 数百年前,德国萨克森州的矿工们发现一种外表似银的矿石,不但未能提炼出值钱的金属,而且使工人们纷纷中毒。这个“地下恶魔”其实是辉钴矿。1753年,瑞典化学家格·波朗特从辉钴矿中制出金属钴。1780年瑞典化学家伯格曼确定钴为元素。
钴元素家族有五种同位素,其中钴-60是一种穿透力很强的核辐射元素。它具有极强的辐射性,能导致脱发,会严重损害人体血液内的细胞组织,严重的会使人患上白血病(血癌),甚至死亡。但它同时也用来治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