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变“失地”这笔账并不划算

媒体:南方都市报  作者:郑渝川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5/2/4 7:40:00

近日发布的研究显示,深圳15年间滩涂湿地面积减少了72%,近三年滨海湿地面积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根据《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未来还将有大量的沿海湿地会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或工业用地。环保组织目前只能帮助清理湿地垃圾及开展科普教育,希望能够推动湿地保护立法,在坝光建立湿地公园(昨日《晶报》)。

深圳滨海湿地不断减少的趋势若不能得到遏制,首先会破坏独特的海岸风光,本市的旅游观光产业将因此丧失对国内特别是北方游客的吸引力。广东省政府此前已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一体化规划》,深圳之外的珠三角海岸城市如能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和海岸风光,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性价比只会更高,必然将因此一改游客客流的流向。

这种情况下,深圳市大量通过填海建造的观光设施、酒店服务业设施,将可能陷入大量闲置。因此,单从算旅游观光产业经济账的角度,深圳市也应调整本地旅游观光产业的定位,促成产业定位的升级,打造高端化、精致化的海岸景区,调整海岸区域土地规划开发思路。

至于将沿海湿地转化为景区之外的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就更无必要。近几年内,珠三角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就将建成结网,深圳市完全可能通过与珠三角内外的其他各市合作,将工业制造等部分功能及相关人口转移到周边地市,通过快速轨道交通通勤,减轻本市环境与交通承载。事实上,迄今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深(圳)汕(尾)合作区,如能切实解决主导发展、筹资出资责任、产值和税收分配等难点问题,就完全可能将深圳东部的制造功能转移到汕尾。

深圳滨海湿地不断减少,对海岸生态多样性环境造成了持续损害。而丧失多样性,对于深圳本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文化艺术发展、人才集聚、环境宜居指数也将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香港很好地实现了湿地生态保护,珠海及其周边的江门等市的生态环境保障水平也很高,如果对照之下深圳的环境却在相对变糟,将可能使得部分高端人才、文化艺术专才向港珠澳迁徙。

笔者以为,深圳市要算好保护湿地或相反的两笔账,放任湿地破坏、将湿地转为开发用地看似可以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短期内创造较大的产值,却必然造就低水平、低生态含量的发展,最终可能引发高端人才流失、城市生态和宜居环境恶化等恶果。只有加快落实保护湿地,调整明显已不合时宜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叫停填海占用湿地,才能提升城市发展的层次,创造更为持续更为可观的发展成果。

阅读 556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