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初中生创新除蓝藻一箭双雕

媒体: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安徽省自然保护管理站
2009/2/16 8:59:11
       水体富营养化后产生的藻类污染是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而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污染也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环境问题。日前,合肥市三十八中初二学生褚涵却用自己的创新发明,一举将蓝藻和秸秆这两个难以除去的环境死敌“和谐”了。

  利用秸秆除去蓝藻

  每年人们焚烧秸秆,造成的烟尘弥漫的景象让褚涵印象深刻;而近年来,太湖、滇池的蓝藻污染,甚至有合肥大水缸之称的巢湖也面临蓝藻污染的窘境,也让褚涵非常痛心。今年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前夕,褚涵就希望搞一个环保方面的发明,最好能够帮助解决一下秸秆焚烧或者蓝藻污染的现实问题。在从事高分子化学试剂研究的父亲的协助下、学校科创老师的指导下,褚涵还真搞出个大名堂,不仅变废为宝地将秸秆用于除蓝藻材料的生产中,还创新了一种应急除藻方法。

  生态治理是防治蓝藻污染水体的治本之策,但其周期长、见效慢的缺点也使得这种方法在面对夏季蓝藻突然暴发等应急处理时显得力不从心,而现在普遍采取的应急办法也各有明显缺点。

  考虑到蓝藻在水体表面呈细小颗粒、大面积分散漂浮状态,褚涵设想,若采用凝藻剂使水体里的蓝藻相互缠结、抱合成团形成蓝藻凝聚体,并使这种藻凝体的滤水性改善,那就可彻底解决藻、水难分离的难题,从而实现易于快速打捞、彻底清除蓝藻的目的。而更让褚涵和指导老师们兴奋的是,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可作为凝藻剂的组分之一,达到快速絮凝蓝藻的效果。

  实验除藻率达95%

  褚涵在实验中采用了粉碎的农作物秸秆与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制成悬浮水溶液,然后和藻液混合。常温下几分钟内,大量分散在水中的蓝藻颗粒物就与凝藻剂不断混合吸附,相互缠结,形成尺寸较大的藻凝体,并逐渐浓缩密实后漂浮于试管里。在实验状态下,凝藻材料用量为2.0~5.0g/L时,藻去除率达95%以上。且絮凝得到的藻凝体抱合力强、漂浮性好,藻泥少。

  记者在褚涵的实验研究报告中看到,褚涵的实验设计非常严谨,不久有单纯的壳聚糖、高分子材料P的水溶液对蓝藻处理的参照,还有油菜、水稻、玉米等不同作物秸秆作为添加材料的对比,甚至对秸秆颗粒的大小也做了1毫米、5毫米、10毫米三组不同的参照系。

  专家首肯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曾经就这个实验指导过小褚涵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马友华教授也对褚涵的创新十分认可。据了解,国内目前在除藻方面还没有类似的研究,褚涵的设计极有望在实际除藻工作中得到应用。由于褚涵采用的高分子材料P价格低廉,其水溶液的成本大约只需要20~40元/吨,其组分对环境和水生动植物完全无害,因此具有很高的潜在利用价值。

  根据褚涵的设想,混合了秸秆的凝藻剂水溶液通过机械喷洒到湖(水)面,利用自然风浪或机械搅动等方式使凝藻剂均匀分散在水中,将很快使蓝藻凝聚,然后通过人工滤网打捞或机械方式就可以从水体中将已经絮凝的蓝藻一网打尽。其打捞上来的蓝藻又是非常优良的生产沼气原料,真正达到变废为宝的综合利用。据了解,目前褚涵的这个创新设计已入选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张爱生 孙超)

阅读 6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