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简介
一、地理位置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青铜峡市与中宁县交界在青铜峡市南30公里处,距国道109线1.6公里,位于牛首山西坡脚下,核心区紧邻青铜峡市广武三趟墩村和国营渠口农场。总面积13.4万亩,地理坐标为:北纬37°32′——37°53′,东经105°44′——105°59′。
二、管辖范围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具体的四至为:东至黄河东岸长鸣干渠、南至渠口农场三队生产路、西至三趟墩村、北至青铜峡拦河大坝(南北长 26.5公里,东西最宽处4.5公里,最窄处1.4 公里)。库区自然保护区辖区总面积为13.4万亩(9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2万亩(28平方公里)。
三、库区动植物资源
经综合考察,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5纲29目59科316种和亚种,隶属29目59科。其中有鱼类31种,占保护区脊椎动物总数的9.81%;两栖类动物4种,占1.26%;爬行类2种,占0.63%;鸟类231种,占73.1%;哺乳类48种,占15.2%,鸟类占绝对优势。属国家一、二级动物共有38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鸟类有:黑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玉带海鲷、白尾海鲷、大鸨、小鸨等7种;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大鲵、白琵鹭,鸳鸯、大天鹅、小天鹅、荒漠猫、兔狲等31种。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还有38种,宁夏出现的280种鸟类,有180多种都栖息于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政府《关于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的协定》规定,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收到保护的鸟类有7种和亚种,属于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规定保护的有21种。水库湿地在候鸟迁徙时期最多可达数十万只。
保护区内共有植物49科125属210种,其中水生植被占52.3%,芦苇、宫蒲等水生植物遍布于库区自然保护区内部各湿地,完全反映水库湿地生态系统特征。保护区还有人工种植的杨树林,少量枸杞及其它果树,库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主要乡土树种有:旱柳、沙柳、灌木柳、银柳、箭杆杨、小叶杨、合作杨、新疆杨、刺槐、榭白等,经济林有:核桃、苹果、中宁大枣等,这些树种大多具有抗盐碱特性。
四、社会经济条件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呈南北走向,其周边沿109国道与牛首山西麓没有城镇,人口相对稀疏,在其外围主要是国营渠口农场的7个队有人口6000余人;广武乡三趟墩7个队约有2400余人;旋风槽3个队3000余人,以及园林2个队1000余人,共有人口1.2万余人。中宁县白马乡朱路村、白马村、三道湖村等4个村约1.5人;因西河的隔离作用,东岸人口对鸟岛没有构成直接影响,鸟岛流动人口主要是牛首山庙会香客及游人,约1万余人,总计人口约3.7万人。鸟岛周边主要是农业人口,全部解决温饱问题。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交通便利,距包兰铁路4公里,距109国道1.6公里,石中高速公路从牛首山东侧经过。鸟岛外围有众多人文风景资源:北侧峡口坐落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08塔。此古迹为西夏时期始建,是我国古塔建筑中唯一总体布局为三角形的大型塔群,现为国家3AAA级风景旅游区。还有享有宁夏八景之一“牛首慈云”之称的牛首山古寺庙群。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迫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