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的秋天

媒体:吉林日报  作者:宁新路
专业号:向海保护区
2011/10/18 13:59:31
     白城的初秋,居然没有从科尔沁草原吹来一丝凉风,天气闷热得怀疑是否在东北,还没见到水在哪里,就闻到浓浓的湖水味。这是强烈阳光捎过来的。这里的阳光在瓦蓝的天空里一丝不挂,很容易把水变成湿气,把水气蒸在人身上,更让人感到水的强烈存在。朝着涌动而来的水汽走去,果然看到一个望不到边际的倘若人间仙境般的湖泽——叫向海的地方。

    向海,多么富有诗画意境的美称啊。向海,是“像海”的寓意吧,可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茫茫芦苇与碧水连天的湿地,准确地说是沙丘、草原、沼泽、湖泊相间分布的多样性景观的湿地,并不是大海。对此白城人说,是“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向往大海”的意思。白城十年九旱,而在这干渴的土地上,天生一个大湖泽,要被称为“大海”或“像海”,是毫不夸张的,更像是表达了白城人的某种企盼,它要是个大海多好!

    我没亲近向海时,有点小看它,以为它是个非常普通的湖泽,而走近它却让我惊叹。惊叹是被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带进湖泽起始的。走过曲径通幽的芦苇荡,忽然出现数十亩大的野生珍禽王国,成群丹顶鹤、天鹅、白鹤、雁鸭等戏水游玩和飞来飞去。“白头老人”说,这是向海的主人;不管它们飞到哪里,总会回到向海的。向海是它们的家。这些稀世珍宝,祖辈都在向海,它们在这个家里,生活得非常舒适安逸。

    竟然有一条船,竟然有条河,在向海的通幽处。“白头老人”把我们带上了船。这是在沼泽里挖掘的河,翠绿的湖水上是珍珠般大小的浮萍,两边是飘逸的芦花。红艳的船在河里缓缓行走,惊动了两边的芦苇荡。芦苇微微荡漾,像是给船儿和人们热情招手;满河的小浮萍和草,被破了长久的平静,随波晃动起来,形成长长的涟漪,整条河像是被微风吹拂了的绿丝带,动起来了。我们打扰了这河的梦境,一道道阳光从水波里反射过来,让人感到原来平静的河水,因船儿的打扰而兴奋起来了。

    一群鸟从头顶飞过。“白头老人”说,那是丹顶鹤,还有大雁。它们飞得很低,一只又一只雪白的丹顶鹤,舞动着优雅的翅膀,似在飞翔,又像是游玩。随后的大雁,飞得高一些,且飞得越来越高了,把丹顶鹤远远扔在湖的上空。它们好像在飞向远方,飞得越来越快。向海人有点失意地说,大雁南飞了。是的,到了。这么多大雁飞离了向海,向海的冬天该寂寞了吧,向海还有更多的鸟不会离家。

    船儿驶到了彼岸,简易的码头上,有两个迎接我们的主人,一只高大而亭亭玉立的丹顶鹤,还有一个姑娘。“白头老人”说,丹顶鹤见到你们北京来的人格外亲切哩,没有国家财政十多年投入几千万元的治理,就没有这丹顶鹤和鸟的家,也就没有今天这个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好像丹顶鹤真是感谢来人似的,它以温顺美丽的身体,衬托出的丹红的顶,像少女的红蝴蝶结,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姑娘说,这是她养大的丹顶鹤,叫“勒勒”,是来迎接你们贵客的。“勒勒”温情地看着人们上了岸,抖动几下翅膀,像是欢迎的仪式吧,然后它迈着轻盈的步子,带人们走进了一条深草茂密的小道。

    “勒勒”待人很温情,边走边回头看客人,生怕拉下谁。它那步履和含情脉脉的样子,好不高贵。人们跟它合影,它不拒绝,叫它名字,它会回头眺望。这些与人亲近,待人友好的细节,让人越发感到它是含情脉脉的美少女。

    “勒勒”带我们走过七扭八歪的小道,来到了它的家舍——山丘下的一排鹤舍。养鹤姑娘从鹤舍呼唤出了一群又一群丹顶鹤。丹顶鹤在姑娘的口令下,“呼啦啦——”从人们眼前飞起,飞向天空。这是它们在给来客作表演。这时正是夕阳落山的时候,彩云间喷出的万丈红霞,把翩翩起舞的丹顶鹤尽染,个个像披着红纱的天使,做着盘旋的舞蹈,飞到不远处又飞回来,飞落在客人脚下。它们飞起又飞落的壮观景象,让人恍若来到了一个美妙仙境。

    向海除了芦苇,就是成群的鸟。在芦苇丛和天空,尽是成群结队的鸟。向海有多少种鸟?白城人说,少说有上百种。它是鸟的天堂,是让世界惊叹的湿地和鸟的天堂。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和荷兰亲王看了向海后兴奋地说,这“是世界为数不多的宝地”、“是人间仙境”、“不愧为鹤的故乡”。这些赞赏之词毫不夸张。有点遗憾的是,向海每年孵育和出生的成千上万的鹤与鸟,大多会飞到远乡生活。望着头顶远飞的鹤和鸟,“白头老汉”有点深情并自我安慰地说,它们是飞到盐城和鄱阳湖过冬去了,春天回来;也有一些不回来的,虽然让人伤感,但它们不管生活在哪里,相信终究会回来,因为它们是向海出生的,向海是它们的老家。

    秋寒虽让向海的鹤和鸟南飞了许多,而它们多姿多彩的倩影,却留在了“白头老汉”的镜头里。“白头老汉”用卖掉自家150头牛的钱,买来“大炮”照相机,艰辛守候记录下了鹤和鸟迁徙、营巢、觅食、交尾、产卵、喂雏的精彩过程。在厚重的画册里,我们饱览了丹顶鹤故乡和鸟的王国发生的奇观。

    “白头老汉”并不老,他叫赵俊,才53岁,是向海自然保护管理局负责人。他在这片湿地开掘经营了15年,也许把心血都费在了湿地和鸟上,年龄刚过50,头发白得就像芦花了。就在我们来向海的这一天,他接到了省里调他到长春任职的决定。他说,真不想离开向海,宁愿和鹤和鸟一样,把家永远安在向海。

阅读 139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1/10/18 19:50:06写道:
感动,我们那位执着的湿地志愿者!!!——向远方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