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湿地保卫战

媒体: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曹俊杰 罗敏 苏娅
专业号:湿地中国
2008/4/26 9:45:10
 

  西溪湿地每年9月底到10月是最风光的时候:上千只白鹭从空中掠过,微风一吹,几百亩白色芦苇花随风飘荡,和空中的白鹭连成雪白一片

  鸟类迁移也往往反映地球环境的变化。崇明东滩白头鹤和鸥类的数量稳中有增,和保护区的作用息息相关


清晨的东滩,鸟类与观鸟人的世界 本报摄影记者/任玉明

  在野生候鸟腿上套上环志,是马强日复一日的工作。马强现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技信息科副科长,这看似枯燥的工作内容却有不寻常的意义。

  “有记录表明,澳大利亚到上海5000公里,有些候鸟只用7天就飞到了。这是我们根据抓到的在澳大利亚环志的鸟,计算出的时间。”马强说道,而观察鸟类迁移正是研究地球环境的重要依据之一。

  4月28日起,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与岛上其他10余种地质遗迹一起,组成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与此同时,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中国湿地博物馆开工落建,将于明年5月1日前开放;在中国湿地网上,记录在案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已经达到18个之多。

  面对曾不断减少的湿地地貌,一场近似于收复失地的战争已经敲响锣鼓。

  湿地的前世今生

  关于湿地,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定义来自世界湿地公约局的界定:不论天然人工,永久还是暂时,静止或流动的水域水体,在河流、湖泊、入海口,包括沿海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都是湿地。

  “湿地对环境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森林,我们都不敢在湿地种树,因为种树以后它的生态反应就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不一样。林地产生负离子、固碳,但生物多样性远远低于湿地,对有害物质的降解度远远低于湿地。”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宋国贤说道,崇明东滩湿地241.55平方公里,是长江口地区最大的、仍保持原始自然状态的一块滩涂湿地,始建于1998年11月。

  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及陆地生态系统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物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降解污染、调节气候、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现在,全球湿地面积达5.73亿公顷。全国首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历史上中国湿地面积,曾达到657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而今中国自然湿地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全球6%的平均水平。

  “内陆湿地在中国的分布缩减得较为明显,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迫于粮食生产的压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规模的‘围垦造地’是近代以来中国范围内湿地面积缩减最明显的一段时期。”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淡水项目主任李利锋对《第一财经日报》说道。

  而城市快速扩张和环境持续恶化,也使湿地面积迅速减少。即使在现在,自然湿地仍然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包括海水养殖、围垦造地、水资源污染、对沼泽化湿地进行水体排干以种植经济作物等。

  “崇明岛滩涂也是不断受到破坏,1992年还围垦过。不过,滩涂一直在生长,幸好自然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当它生长到一定程度后,生物多样性会恢复,鸟类就会回来。”宋国贤说道。

  如今,全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8处,湿地自然保护区470多处,1700多万公顷、47%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而中国的湿地保护得较好的多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像云南的洱海、澜沧江流域,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景观都是保护得较为理想的典范。长江流域人为破坏痕迹过重,这些年才开始投入重金进行“收复湿地”。

  湿地与鸟禽

  每年11月开始,是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工作人员最繁忙的时候,陆续从南半球飞到此处过冬和途径此处的候鸟将在这里歇息,湿地丰富的动植物为鸟类提供一个食物天堂。

  “去年白头鹤是10月16日来的,比往年早一点,以前一般是10月22日到26日这段时间,一直呆到今年3月下旬,然后陆陆续续飞走了,在这里现在有3到4个家族。这里的鸟,绝大部分是候鸟,留鸟是非常少的。”宋国贤介绍说。除了白头鹤,东滩湿地近年来有记录的珍惜濒危鸟类还有东方白鹳、斑嘴鹈鹕、黄嘴白鹭等43种。

  这些珍稀鸟禽,也吸引了大批爱鸟人士前往观赏。据保护区统计,现在每年到东滩保护区的游客有10万人,其中90%以上是慕名而来看鸟的。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好运气。整个鸟类保护区面积广大,很多来此看鸟的人,不要说珍稀鸟类,连根鸟毛都没见着。上海动物园的园长也来看过,对此表示:“鸟类保护区随便能看到鸟还叫保护区?要看鸟就去动物园。”

  事实上,从2005年7月东滩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就没有开设过任何一个旅游项目,纯粹以保护为主要职责。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在旅游开发方面走在了前面 CFP图

  而在杭州的西溪湿地公园,这个仅存罕有的城市中大片湿地,也在吸引鸟禽上大做文章。尽管园内固定的观鸟区仍不见鸟类,但据该园统计,杭州西溪湿地鸟类已经由原先的89种增加到126种,已占全市总鸟数的50%。

  “这也只是个开始,西溪湿地的目标是吸引湿地水禽达到2万只——这个数字也是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标准。”西溪湿地公园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刘想对记者说道。

  在当地人沈庆漾看来,西溪湿地每年9月底到10月是最风光的时候:那时塘里的芦苇都会长到超过2米高,上千只白鹭从空中掠过,微风一吹,几百亩白色芦苇花随风飘荡,和空中的白鹭连成雪白一片。于是,当地有个很出名的寺庙,就此取名“秋雪庵”。

  鸟类迁移也往往反映地球环境的变化。可喜的是,这几年来崇明东滩白头鹤和鸥类的数量稳中有增,这和保护区的作用息息相关。

  保护区还是旅游区

  虽然东滩自2006年底就成为国家林业局宣布的51个重点保护区项目之一,但到目前为止,保护区如何设置、方案如何编写还没有确定,而崇明当地政府,也想借此探索城市生态旅游的途径。崇明国际地质公园的开放,正是在此方面探索的一个成果。显然,湿地作为一种自然景观,具备了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在这方面,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走在了前面。从2003年开始建设的西溪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2005年开园时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它是杭州市“旅游西进”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双西”已成为杭州市向外界宣传旅游城市新名词。

  “现在每年的游客达到72万人次,去年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基本实现盈亏平衡。”西溪湿地公园经营公司董事长张文炬说。不过,“保护”仍作为西溪湿地公园最重要的原则进行实施,因此设计上避免园林化倾向,尽量维持自然痕迹。于是,在西溪湿地公园的芦苇荡中,常常有曲折的小木桥依照芦苇生长情况蜿蜒至芦苇荡深处,也有河岸边用柳树打的护桩,这样的桩在水中浸泡,还会发芽生长。

  事实上,西溪湿地公园曾经历过风景旅游区开发阶段和纯湿地保护区阶段,这才开始走“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道路,主张“合理保护、适度利用”,在10.0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控制日平均入园人数在1万人以内。

  “在前两个阶段,由于湿地公园生态承载量的限制导致大量游客涌入容易破坏生态,而如果全封闭保护,则忽视了西溪已经演变为次生湿地、历史上曾是杭州旅游胜地的现实,也忽视了原住民的生存发展要求。”刘想说道。建立湿地公园,让人们意识到湿地的价值,是其积极的地方,但不能保证人们围绕湿地公园的活动不会影响湿地的生态,毕竟经济利益又是不能忽视的,如今西溪湿地周边的地产价格突飞猛进,这也正是困扰决策人的地方。

  “怎样在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上取得平衡,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大的空白。”李利锋对此解释说,而政府部门在对湿地的管理方面,多个部门之间协调的难度也很大,林业部门在对湿地实施保护的时候,常常与水利部门、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的职能发生交叉,协调管理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难怪国际湿地公约秘书长皮特·布里奇特曾考察西溪湿地后说:“西溪模式已经为世界上其他湿地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

  目前,一些公益组织已经积极介入湿地保护。今年,“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WWF中国项目已着手在东滩建立长江中下游首个湿地保护区“志愿者之家”,招募人员参与保护区管护、宣传等工作。而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也正在积极推进城市湿地项目建设,“我们现在主要在做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它也是一种类型的湿地。较大的湿地,如崇明东滩,它是亚太候鸟的中转站和越冬地。但小湿地也非常重要,我们常常做比喻,如果说大湿地是肺的话,小湿地就像肺上的毛细血管。”该组织总干事康洪莉介绍说。

曹俊杰 罗敏 苏娅
阅读 9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