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上海九段沙湿地呈现“亚健康”——原生态遭外来物种入侵受长江水污染

媒体:文汇报  作者:任荃
专业号:上海市林业局保护处
2008/6/13 16:52:12
一项新近完成的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显示,“上海最后的处女地”有些轻微“亚健康”。课题负责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永兴表示,与国内众多遭遇人为干扰的湿地相比,九段沙湿地的原生态状态相对完好,但部分地区出现了退化迹象,如不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加剧恶化的趋势将很难逆转。
    地处长江口最外围的九段沙湿地成陆只有50年,面积达420平方公里,分为上、中、下沙和江亚南沙。作为上海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它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污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政府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一开始就确立了绝对保护的原则,力求保持其原生态状态。
    为深入了解这一具有战略意义但又极其脆弱的“处女地”,2004年,市科委设立“上海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主要营养元素循环与退化过程研究”重大攻关项目。4年间,杨永兴带领相关科研人员先后13次上岛观测、取样,采集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在我国乃至世界首次建立了大河河口湿地退化的动态诊断与评价指标,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课题组发现,得益于政府的保护措施和“江心洲”式的地理位置,九段沙一直远离着人类活动的干扰,但其最大威胁来自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当年,出于浦东机场引鸟的需要,九段沙的中沙被人工种上了一片来自美国大西洋沿岸的互花米草。谁知,这种生命力极强的外来物种逐渐取代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海三棱藨草,“霸道”地占领了中沙和下沙。所幸的是,由于种子很难逆流而上,上沙始终是一块未被入侵的“净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净土”似乎无法“与世隔绝”。
    实地考察中,杨永兴在上沙找到了互花米草的踪迹,并亲眼目睹了它的快速扩张。2005年4月,科研人员用GPS在上沙定位了一片直径约4米的互花米草群落;同年12月,这片“领地”的直径扩大到了17米。经计算,短短8个月,互花米草竟然“蚕食”了200多平方米的“土著居民”。
    其次,长江水质的污染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九段沙“肾”功能的发挥。杨永兴告诉记者,健康的湿地具有惊人的自净功能,当污水流经湿地,其中的污染物和过量营养盐会被清除或转化,从而去浊还清。然而,课题组在九段沙部分区域的地表积水中检测到了氮、磷超标,某些地点的总氮和总磷含量与国家Ⅴ类、甚至劣Ⅴ类水质相当。杨永兴说:“作为九段沙发育最主要的补给水源,长江水质若进一步恶化,总有一天这座高效、环保的‘天然污水处理厂’将应接不暇。”
    令人忧虑的,还有渔船的频频侵扰。从地理位置看,九段沙直接“把守”着长江口,这座江心小洲无疑成了渔民出海打鱼时唯一的避风港。每到捕鱼旺季,九段沙大大小小的潮沟里常常挤满了避险和停泊的渔船。渔民的生活起居不仅打破了这块“处女地”的宁静,也留下了成片的垃圾和挥之不去的嘈杂。
    “近百年间,全球湿地面积减少了80%,幸存的湿地也多处于退化之中,而成功修复的例子却十分少见。因此,保护湿地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其进行动态监测,防止其‘病变’,尽最大努力保持其原貌。”杨永兴透露,目前,课题组正在申请相关国家课题,计划利用这套全新的评价指标对九段沙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科学诊断这块上海之“肾”的健康状况,寻求医治的良方妙药。  (文汇报 任荃)
 
阅读 329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