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六女上坝的故事

媒体:原创  作者:塞罕坝高原湿地
专业号:塞罕坝高原湿地
2016/6/13 16:09:32

一、上坝缘由

上学那会儿我们就是学习邢燕子和侯进的事迹,因为他们毕业以后主动到农村参加劳动。为了响应这个号召,我们同宿舍的六个人就放弃了高考,主动申请到林场来工作。当时为什么就选择了机械林场呢?因为刘文仕和我们家是邻居,大人之间比较熟。然后我就给他写信联系,通过他转到人事科以后,林场就接收我们到坝上工作了。当时我们六个人当中有三个19岁的,三个18岁的,有甄瑞林、王晚霞、史德荣、李如意、王桂珍和我。为了留个纪念,上坝上之前我们宿舍女生还照了张照片。

我们家就是承德市里的,我父亲当时是市政协秘书长,我母亲是附属医院幼儿园的园长,其实当时我要留在承德应该很容易。我来林场时我父母还是想不通,他们接受不了。他们到围场坝上去过,他们对坝上比较了解,说我一个女孩子去根本适应不了那里的生活,不同意我去坝上。后来我找我哥给父母写了几封信说说,他们看也没有办法,就同意了。

二、上坝行程

当时给我们的感受就是,从承德出发这一路上让我们看到的就是满眼荒凉。我们是8月21日早上从承德出发的,每人拿的只有一个行李,坐的是一辆大解放车,路上走了两天才到的坝上。我们从承德到围场的这段路,走到半道遇着发大水,水特别大,当时都是河套,没有现在这些桥的。没办法我们当晚就住附近村子里面老百姓家里了,老百姓很热情,管吃管住。第二天起早我们坐车到了围场,在三分店住了一宿,那会儿上坝好像都不太方便。反正当时围场那儿的的情况就甭说了,马路上都是马粪牛粪那味,房子都特别的低,好像一伸手都能够得着房顶。说是县城,在我们眼里显不出县城的样子来,大街上不是马车就是牛车。8月23日我们从围场三分店出发,当时还没有这条路呢,走的是御道口那边,越走越荒凉也看不到人了,那会儿那的人特别少,到坝上更是那样。我们那会儿来坝上就穿一个小褂,也不知道坝上有多冷啊,气候是啥样,以为就跟在承德一样呢,在车上坐着风抽着浑身都打哆嗦。

三、坝上条件

到了林场以后,当时的书记场长都来接待我们。我们六个人分到千层板林场上班,那些老职工都出来迎接我们,都特别热情。那会儿就算招待吧,拿现在来说那可能不行,但就当时来说那已经很不错了。食堂炒了几个菜,我记得有土豆、蘑菇、白菜什么的,都是平常的菜。烙的那个饼吧都是林场自产的白面,特别黑,吃一口还有一股特殊的怪味,反正就不像咱们城市吃的那个面味。

当时林场有一个茅草屋,里面是一个大通炕,我们就分到这一个宿舍里面了。那会儿有房子就算不错了,墙是土打墙,上面苫着草,我们六个人住在一块儿。那会儿除了林场办公室是砖瓦结构的,其他的都是茅草房。

三年青春,奉献苗圃。

到千层板林场以后我们六个人都分到苗圃上班了。当时那个劳动强度反正也是我们不能想象的。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虽然也经常下农村去支农,但是去体验生活也是有时有晌的。分到苗圃以后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了,所以当时的劳动强度也比较大了,你像劳动工具也比较落后,就有铁锨了,镐头了,耙子了。

一、倒粪

我还记得我们第一天在苗圃干的活就是倒大粪。那是秋天时候把那个大粪都拉到苗圃以后,掺上土就都堆在那儿发酵,等到冬天都给大粪打碎了,好准备第二年使。我记得当时我们那里是一个挺大的一个大粪堆,大家都围着粪堆转着圈干的,倒粪得一点儿一点儿的往下耙,把发酵好的大粪打碎了。当时有些老工人也有点瞧不起我们,说我们这刚从学校来的,又是女的,干这活根本就干不了。因为人家工作是老手,是熟练工,而我们是生手那动作肯定就慢啊。他们在身后就紧追你,不让你歇着,你就得紧追着干,给我们六个累得都喘不上气来。但是我们也要强,也不愿意服输啊,所以我们也都拼命地在那儿干活。后来大家一说起这个事的时候,都当笑话似的,都乐。

二、选苗

苗圃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选苗。当时从坝下往坝上拉苗子都是解放汽车往回拉。拉回来的苗子你就得马上分类假植。当时我们在那个苗圃苗床子里选苗分类,不是在屋子里面,四周都透风,特别冷。选苗的时候能在棚子里面了,那棚子也是四面透风,手还总得浸在水里,当时好像是快八月十五了吧,坝上都下小雪了,一天下来我们的手都冻的起泡裂口子,那真是没有经历过。我们在苗圃的棚子里面就那么坐着干活,当时把那最厚的衣服像棉袄啥的都穿上。那一坐就是半天,中途你也不能出来,你得完成自己的工作量,就中午吃饭的时候出来。当时大家还有任务,你必须一天要完成多少任务的,就是说这车苗子你今天必须要完成,你不能拖到明天,完不成就甭休息。所以说你往那儿一坐就半天都不能动,你眼睛还得盯着瞅,把好坏苗子还得分出来。因为我们没有干过这个活,我们还特别认真,特别卖力气,人家说要一百棵你必须要保证一百棵,领导还不定期过来检查呢。

三、学习

你就说当时咱们这个条件比较落后,但是从技术层面来说,当时都有《工作守则》,一人一本。那上面的规定特别细致,你必须得背熟了。人家技术员提问你,你必须得答上来,如果你答不上来那怎么做下面的工作呀,因为你必须按照手册上的要求去做。所以说技术员随时抽查你数的这捆够不够数,失水没失水。虽然说那会儿是六几年,但咱们林场对这个科学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那会儿每天晚上还得学习,学习你就得汇报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你要是错了还得挨批评,还得写检查。不说工作时,大家每晚也得坐在大坑上读报纸。那时候纪律很严,谁也不许请假。

其实从我们建场一开始,林场对科学造林这块儿是非常的重视。当时那些人的思想跟当时那个时代跟的很紧,也非常严谨。领导要说你去干什么,你必须马上去干,你要说不那都不行,说让你干啥你就得干啥。当时思想拿到现在来说的话来说都比较僵硬,是不?

    四、采伐

1964年冬天我们上山采伐,那会儿叫清理火烧迹地呢。当时我们苗圃这些人到马蹄坑去住就两间房子。那房子跟场部的房子没法比,就是两间草房。一间草房给我们女同志腾出来了,另外一间人家还得做饭用呢,男同志都上房后面的窝棚去住。上山采伐时我们脚上就穿那个棉靰鞡套毡袜,再打上裹腿。没有皮帽子,自己有啥帽子就带啥帽子上山采伐,没有的就围个围巾。去那会儿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啊。后来场长说天太冷,不行给每人弄个棉帽子戴吧。从住的地方到作业地有八九里地呢,一到山上风特别的大,脸就冻起泡了。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的脸慢慢地起泡,我们还互相取笑呢。那会儿采伐一天吃两顿饭,早上八点开始干活,一人扛一根麻绳子用来拖坡的。到了山上以后大家的干劲还是挺足的,山上的雪可大了,男同志都得跪在雪地里面伐树,我们女同志就拖树头子到山下。那会儿都年轻,争强好胜的,你拖的多,我比你拖的还多,大家都互相比着,都是这种干劲。在雪地里面你得用多大力气拖动木头,下坡的时候弄不好把脚崴了。那会儿的棉衣服都是从老家带来的,也没有别的衣服可以换,最后回家时那棉袄都成索罗了,棉花都漏在外面。每个人的肩膀磨得都起了一层茧子,那也得接着干啊。大伙儿渴了就在山上抓把雪吃。拖木头的时候真是一身汗一身汗的出,身上的棉衣服都湿透了。等干完活往家走,那浑身冻得听着衣服都嘎吱嘎吱地响。当时吃的呢主要就是莜面苦力,就是一碗莜面苦力就着一块儿咸菜疙瘩,坐在煤油灯下吃。喝水就是做饭锅底下的水,好赖是热乎水,不喝就没有了。等吃完饭以后,我们在煤油灯底下还得把那破了的棉衣服缝缝啊,第二天你还得上山干活穿呢。一天下来,鞋跟袜子都粘在一起了,特别不好脱。就这样干了一个月,真是每人都脱了一层皮,但是我们也坚持下来了,真是锻炼人的意志。

五、做床

苗圃做床对我们来说也是难题,他规格要求也挺严的。高床真不好弄,一开始刮平的话不是这边低就是那边低,那会儿真是着急。当时有两个老工人,他们是我们的队长。他们就手把手教我们。后来干熟练了也就会干了。刚开始一天都做不了一个床,下班后还得偷偷摸摸去那练练啊,找找感觉啊,你就得多下点苦功夫呗。一个多星期以后有点熟练了,到最后把床做得也是达到技术要求了。

六、播种

你像播种这件事,那一想是多简单的工作呀,可实际一操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当时就使用一个大圆桶子,把种子和沙子掺在一起滚筒播种。那是有比例的你得兑好了,沙子多了你漏不出来,少了那种子哗啦都下来了,那都不行,那是有技术要求的。就连你推桶的这个速度也有要求。怎么办呀?我们都练啊,两个人推着走多少步,什么速度,那都得匀速,你一会儿快一会慢儿就不行。我们都先在平地上装沙子练习,等练得差不多了你才能实际操作。那滚筒也挺沉的呢,两个人一块儿劲使推才推得动。技术员都检查你,你推过去以后是不是匀速的,他都看得出来。

七、催芽、浇水、盖帘、防霜

还比如我们催芽的时候,这一斤种子催出多少,怎么催,你得一晚上在那盯着,温度得合适,当时这些都是有规定的。

那时浇水就是拿个大喷壶顺着床浇,你一看不就是浇水吗还不容易,其实也不是。你一停下哗啦一下这水就把那小苗根给冲出来了。一天下来,这胳膊都抬不起来,拿筷子都拿不起来。

赶到夏天热的时候你还得给苗子盖帘子去,下雨你也得去盖,下雹子你也得去,要不苗子全都完了,当时草帘子都是我们自己打的。

再就是苗圃秋天还得防霜,因为坝上秋天它下霜早,晚上有人值班。到半夜温度下降太多,我们就都起来用事前准备的草给苗子盖上。

八、赶牛车

夏天的时候我们都去厕所掏大粪去。当时都是用那个牛车装粪桶,我们都不会赶牛车,你说这之前谁赶过牛车呀,那会儿看着牛就跑的老远。说让我们赶牛车掏大粪去这可抓了瞎了,一开始让老工人帮着你套车拉着还行,可是时间长了也不是法了,没办法就得跟着人家学呗。慢慢地时间长了也都熟悉了,套牛车赶牛车都学会了。一开始动不动就把牛车赶到沟里面去了,还得往外抬这个牛车啊。

九、掏大粪

再就是掏大粪,你就说在家里面你也没有干过这个活啊。一到夏天那厕所里面什么蛆啊苍蝇啊那就甭说了,但是你得使粪勺子把粪从坑里掏出来,掏桶里面。那会儿什么劳保也没有,就是穿着从家带来的这身衣服,一天回来手和身上全都粘着的那大粪,还得赶着牛车把粪拉到粪场倒了。歇工后去小河套刷刷,第二天还得接着干。

十、其他

第二年开春在苗圃干活,我们都上前河套往苗圃地挑水,一个来回有二里来地。当时我们还修水渠了,挖水沟的时候大家就光着脚丫,裤腿子卷起来在水里挖泥,大家伙都那么干。

十一、生活不易

我们平常的时候都没处洗澡去,一年就回家的时候洗洗。实在脏的不行了就拿凉水用毛巾沾着擦擦呗。我们住宿舍要是用水的话得去食堂弄去,当时食堂就有一个小洋井,经常压不出来水。而且那水还特别难喝,都是上面有一层油的那种。

后来好多人都说,这几个女的从城镇来的能干这个活真不容易了。我在苗圃干了三年,当时整个苗圃工作是挺辛苦的。

调粮食所,服务全场。

后来调到粮食所当出纳,所有吃的粮食都通过坝上粮食所往外卖。工作比在苗圃好点了,环境也好了,工作强度也减轻了。但是全场的粮食销售都经过粮食所了,粮食所到秋天的时候收自产的小麦、莜麦。这个莜麦你知道吧那个莜麦毛子掉脖子里面特别刺痒。过称后往圆仓里面运送,我们都跟着干。不管这个粮食几点来,你得跟着去入粮仓去。不是说老实坐着就干你那点活,有什么活大家都得跟着干。不管你是工人还是干部,当时分的不是那么清楚,反正有活大家都主动跟着干,都不用吆喝的,当时就是这样子的。

十年光阴,献身教育。

在粮食所干了两年后1969就把我调到学校去了,那会儿学校的条件比我刚上坝那会儿好多了,从一年级到初三都有了。一到学校我就搞文体教育,教体育、美术。当时的学校也不像坝下的学校那么正规,连课间操也没有。体育课就是老师带着学生玩一会儿。我到了以后体育课、文艺课就比较正规了,我教他们做课间操,后来篮球、足球之类的才有的。

音乐当时也没有,就谁会唱歌教两句,什么乐器也没有。后来像“六一”了、文艺比赛了这些活动我都组织开展起来了,活跃了学校的气氛,原来这些学校都没有。学校的第一届运动会就是我组织的,当开运动会的时候,因为大家以前都没有见过,坝上的那些家属都抱着孩子上学校那看去,特别热闹,同学们也都很积极,就这样把学校的体育也带动起来了。那会儿开运动会、组织文艺演出就跟开盛会一样。

学校教室那会儿冬天就有炉子了,不过根本说不上暖和。当时咱们学校教的那个初中学生,围场一中特别愿意要,咱们教的那个质量特别高呢。为啥呢?教初中的老师都是大学生,东北林学院的,白城子机械化学校的,黄村林校的,你想想啊,他这底子就好。另外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也没有停课。那会儿师资力量比较高,责任心也比较强,对孩子也特别关心。

我在学校一呆就是10年。

信念坚守,无悔青春。

这一辈子我感觉到那么艰苦的环境下真是锻炼人,这种锻炼就是我们的一种精神财富。只要你有信念,你的信念坚定了,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你都能实现你的理想,克服所有困难。我们当时就是抱着绿化我们塞罕坝的这种信念,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才能够坚持的下来。你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能生存下去,以后不论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你都能生存下去。

我们坚持下来了,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一生当中的一笔财富,现在林场建设的这么好,我们看着特别高兴,这一辈子没有什么遗憾了!

 

阅读 337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