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水面消失1/3 陷生态困境[图]

媒体:红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5/27 8:14:29

  前日,洪湖蓝田生态公园,一艘搁浅的船只停在湖里,两岸干结的地面已龟裂成蜘蛛网状。图/记者张轶

  前日,洪湖蓝田生态公园,两个渔民在奋力地划着一艘被搁浅的船只,希望能划出困境。图/记者张轶

东洞庭湖采桑湖湿地,一片贝壳和几个候鸟的脚印。图/记者韩敬宇

  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水面消失1/3

  洪湖湿地建立5000亩保护小区,以维持原有生态链,避免部分生态因子消失

  渡船在10厘米深的河道里前行,两岸干结的地面已龟裂成蜘蛛网状,让人很容易误以为闯入了某片干裂的稻田。而事实上,这是记者在洪湖地区目睹的现状。

  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曾晓东昨日表示,截至5月9日,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洪湖的水面减少了108平方公里(总面积370平方公里),如今缩水面积应该在三分之一以上。

  洪湖市水利局总工程师程刚说,导致洪湖干旱的主因是降水偏少,同时,洪湖水利设施设计的抗旱能力是10年一遇,而今年的旱情达到了70年一遇。本报记者向佳明湖北洪湖报道

  洪湖湿地建保护小区

  看着湖里干枯的水草,肖保民一脸愁容,他脚下的土地,原本应是碧涛万里的洪湖水。

  今年72岁的肖保民是滨湖办事处洪湖村村民,旱灾让他饲养的10多亩水产养殖几尽绝收,“鱼苗才一点点大,不捞出来就会全部干死,捞出来贱价卖掉又心有不甘。”肖保民说。

  洪湖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受持续干旱影响,洪湖水位迅速下降。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曾晓东说,目前最深处也仅有不到30厘米。

  湖床裸露,肖保民第一次“有幸”窥见湖底。

  作为湖北省最大的湖泊,洪湖曾被世界环境基金会世界生命湖泊大会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

  “干旱导致湖岸线内移,湖滨滩涂硬化、消失。”曾晓东说。

  洪湖干涸,湖内湿地生态系统遭遇重创。

  曾晓东介绍,沉水植物(生于水底的植物)死亡率在80%以上,最严重的野菱死亡率达90%,眼下正值鱼类的产卵期,现在鱼卵集中的浅水区已经干涸,因此对鱼类的损失很难估计,“洪湖湿地生态系统需要重构。”曾晓东总结称。

  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干旱导致外来物种水花生迅速繁殖,在它生长的地方,本地物种无法存活,对水质的破坏极大。

  由于担心洪湖部分生态因子消失,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洪湖市螺山镇阳柴湖临时建立一个5000亩的保护小区,尽可能往保护小区注水,以维持洪湖原有的生态链。等洪湖水上涨,再打开保护小区内的围栏,将生态因子释放到洪湖。

  有记录以来降水最少年份

  洪湖市水利局总工程师程刚介绍,导致洪湖大旱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偏少。程刚说,从今年1月1日至5月20日,洪湖的降雨量仅为144.2毫米,为有记录以来最少的年份,较多年平均值偏少373.9毫米。

  降雨少,长江、汉江支流东荆河水位就低,江水无法倒灌进入洪湖。程刚说,目前长江洪湖段较往年同期低2.5米以上,东荆河水位较往年低1.5米以上,导致河水无法补给洪湖。“长江水位太低,洪湖境内的提灌站仅有一座能正常使用。”

  同时,洪湖对旱灾的预计也显得不足。

  程刚说,洪湖原本在长江里设有10个涵闸,考虑到多年的防汛,8座取水涵闸被封闭,目前只有2个能使用。为了缓解旱情,洪湖临时架设了11个取水口共33台机组从长江里取水。洪湖一直是防汛大县,设计的抗旱标准是十年一遇,而今年洪湖的旱灾达到了70年一遇,导致抗旱基础设施缺乏。

  如果三湖和白露湖没有消失……

  此外,程刚和曾晓东均谈及洪湖附近消失了多年的几个湖泊。

  程刚介绍说,洪湖位于“四湖流域”的末端,在它上游原本还有长湖、三湖和白露湖,但由于围湖造田,三湖和白露湖已于多年前消失。

  曾晓东认为,要是三湖和白露湖还存在的话,能够缓解洪湖目前严重的干旱。

  目前,洪湖正在兴建一个名为“洪湖岸边是家乡”的基建项目,曾晓东认为,人类活动从绝对意义上来讲对洪湖生态系统会产生影响,但他表示,洪湖保护区不排斥旅游活动,关键问题在于“度”的把握,“对基建项目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曾晓东介绍,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按照重要程度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各占比例为31%、11%、58%,核心区和缓冲区是禁止人类活动的,基建项目只能在试验区进行。

  当地气象部门消息,未来一周,洪湖仍为晴热少雨天气,洪湖旱情或将进一步加剧。

  “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将影响早稻生长”

  记者从农业部种植业司了解到,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粮食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1%和13%左右,早稻和双季晚稻面积、总产分别占全国的54.3%、55.7%。发生在“鱼米之乡”的旱情究竟会对粮食生产带来哪些影响?

  “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将对早稻、棉花、蔬菜等在田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和中稻育秧栽插造成不利影响。”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宋迎波说。

  农业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5月21日,湖北、湖南、江西3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204万亩,其中早稻受旱958万亩;水田缺水970多万亩。旱情主要集中在湖北大部、湖南洞庭湖区以及湘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江西鄱阳湖区。

  令人欣慰的是,此前的降水有效地缓解了部分地区的旱情。宋迎波告诉记者,5月21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明显降雨过程,强降雨区域基本与重旱区重合,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中稻育秧栽插十分有利。

  截至5月23日,湖北、湖南、江西3省农作物受旱面积760万亩,比21日减少2444万亩;水田缺水690万亩,比21日减少280万亩。其中,湖北农作物受旱面积由降雨前的1959万亩下降到721万亩;江西农作物受旱面积由降雨前的300万亩下降到39万亩;湖南945万亩农作物旱情基本缓解,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据新华社

  洞庭湖干旱或影响麋鹿生存环境

  昨日下午,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桑湖保护站。这片候鸟的主要栖息地,已经看不到浩浩荡荡,万鸟齐飞的景象,持续的干旱,让保护站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如果干旱持续,不仅会影响下半年候鸟的越冬,湖区内麋鹿和江豚的生存环境也将受到影响。

  夏候鸟姗姗来迟

  在采桑湖保护站,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片的绿洲,上面长满了半尺深的杂草。近处,只剩下两片面积很小的水域。火辣的阳光下,几只白鹭站在湖边觅食。

  “你们是来拍鸟的吗?”见到记者,从湖堤上路过的村民吴为民停了下来,“现在没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吴为民介绍说,往年这个季节,湖里已经涨了不少水,可以见到成片的白鹭在湖区捕食翱翔,但今年湖区干涸得厉害,白鹭也少了不少,他估计,白鹭是因为湖区缺水,到有水的地方觅食去了。

  采桑湖保护站站长易飞跃说,目前在保护区内生存的鸟类主要是鸥科和鹭科。鹭科主要有小白鹭、牛背鹭、夜鹭、池鹭、绿鹭、苍鹭、白琵鹭等7个种类,数量约为7000到8000只。鸥科类主要有须浮鸥、燕鸥和红嘴鸥。“按理来说,这三种鸥类在4月底就陆续到了洞庭湖了,但目前只能观测到须浮鸥,另外两种鸥还没有见到。”易飞跃说,燕鸥喜欢将巢穴建在沼泽地和水面上,让巢浮在水面上,可以远离威胁,目前洞庭湖缺水,有可能是燕鸥和红嘴鸥姗姗来迟的原因之一。

  易飞跃说,洞庭湖是冬候鸟的主要栖息地,去年洞庭湖区观测到冬候鸟的数量有17万余羽,在5月之前,大部分冬候鸟已经飞离了洞庭湖,因此目前影响不大。

  江豚生存环境受影响

  此外,洞庭湖也是江豚和麋鹿的栖息地,其生存环境也将受到影响。目前在洞庭湖区域的江豚约有150到170只,由于洞庭湖缺水,江豚已经被迫在湘江航道中生存,来来往往的船舶将会是江豚最大的威胁。

  1998年,湖北石首麋鹿保护区内放养的麋鹿被洪水冲散后流落到东洞庭湖一带,10多年间,麋鹿在东洞庭湖安家,数量已经达到60只。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高大立说,目前,这60只麋鹿已经分成了3个群落,已经成为了野化程度相当高的麋鹿种群。由于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型动物,喜欢泥浴,以湿地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为主,目前的干旱持续下去,将造成麋鹿的活动区域面积的缩减,进而影响其生存环境。

  高大立介绍,目前保护区管理局和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对湖区展开基础性的调查,以便了解旱情对湿地的影响程度,此外,管理局联合渔政部门对湖区洼地里的鱼类进行保护,执法拆除湿地内用于捕鱼的非法围挡,尽可能保护湖区内的生态环境。

作者:丁阳亮

阅读 64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