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湿地情况调研报告

媒体:原创  作者:安徽湿地
专业号:安徽省自然保护管理站
2008/11/25 12:28:19
      
践行科学发展观  认真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充分发挥湿地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部署和要求,就我省湿地保护工作如何实现科学、健康的发展,我们对部分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召开了保护区管理人员座谈会,走访了保护区周围群众,征询了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当前我省湿地保护工作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对下一步做好我省湿地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安徽湿地资源现状和取得的成绩
安徽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湿地总面积约291.9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21.0%,占全国湿地面积的4.4%,其中天然湿地69.1万公顷,人工湿地222.8万公顷。由于我省湿地环境典型独特,沼泽滩涂广阔,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之地,尤其是珍稀濒危水鸟的重要越冬、繁殖、迁徙和停留地。根据调查,全省有湿地植物439属798种,湿地野生动物74目 192科814种,其中鸟类达16目42科186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51.7%。属国际、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水禽71种,其中属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的12种,国家级保护的29种,省级保护的42种。每年到我省越冬水鸟数量超过数十万只,其中受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雁鸭类和鸻鹬类水鸟,每年至少有30万只以上,白头鹤最高峰有600只左右,东方白鹳最高峰达450只左右。
安徽利用湿地资源历史悠久,但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家启动实施了湿地保护工程及实施规划,将湿地保护工程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工程措施推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为我省湿地保护带来了发展机遇。全省各级政府及林业等相关部门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围绕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生态功能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全省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一是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期间,我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纪念活动,大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进一步提高了全民湿地保护意识。近年来还抓住扬子鳄野外放归工程这一焦点,广泛宣传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相关保护知识。同时,还组织编写出版了《安徽湿地》、《扬子鳄的故事》等书籍以及《绿色瑰宝》VCD宣传片,进一步扩大社会的影响。此外,还注重加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组织拍摄了专题片扬子鳄、东方白鹳等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绿野寻踪”栏目中播出,教育未成年人从小形成保护湿地的意识。
二是湿地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为了挽救和保护有重大价值的湿地生态环境和湿地资源,各地依据不同生态类型、不同自然地带和不同生物物种,先后建立了各级各类湿地保护区13处,面积33.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有效地保护了50%的天然湿地和湿地动物。同时,把湿地能力建设和湿地功能恢复作重点和优先项目,开展了升金湖、扬子鳄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得到了国家批准,投资总达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达5000多万元。此外,还积极探索并加强湿地公园建设,建立了“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蚌埠三汊河省级湿地公园”。
三是湿地保护区科学研究成果显著。近年来,各湿地保护区在抓好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师资力量,开展湿地保护区管理工作研究。如升金湖与安徽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升金湖水生植被调查,发现了水蕨、水茫草和裸柱菊3种新分布植物。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作,开展了白琵鹭越冬生态研究和白头鹤越冬生态及环境容纳量研究等,相继发表了数十篇论文。扬子鳄保护区与安徽师范大学合作,出版了《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研究》专著。安庆沿江省内外各大院校合作,进行科学考察,完成了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开展了白头鹤种群动态监测与栖息地环境特征等项目研究等。通过与各大院校合作,开展一些有实效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大大提升了各湿地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建设水平。
四是对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我省湿地保护区,特别是升金湖、安庆沿江水禽等湿地保护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保护, 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国际组织和有关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湿地国际先后在我省湿地保护区举办“2005年水鸟保护国际研讨会”和“扬子鳄野生种群保护与放归自然国际研讨会”。升金湖、安庆沿江等保护区多次接待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国际鹤类基金会等专家学者的科学考察。2007年安庆沿江水禽保护还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批准的“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安庆市示范项目,项目获得赠款115万美元。由于与国外开展了经常性的学术和管理经验交流活动, 不仅使我省湿地保护区的地位和声誉日益提高,而且也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知识。
二、当前湿地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湿地保护和建设,我省湿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得到了恢复,湿地的各项功能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和提高,有效地保护了湿地境内的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为生态安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人口剧增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我省湿地保护的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是湿地生境的威胁还在加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过去由于盲目围湖造田、大规模开发建设用地,许多湿地湖汊滩地被开发和人为筑坝,致使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生境破碎化、生态功能退化。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的使用以及周围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又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新的压力。特别是水产养殖,由于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品种单一,饵料过度投放,不仅造成湿地水体的污染,而且给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湿地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湿地保护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是湿地保护政出多门对资源无法实现统一管理。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 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仍处在多部门的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之中。各个行政主管部门从各自职责和利益出发,形不成管理合力,甚至部门利益至上,严重影响了对湿地资源的统一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干扰和破坏了珍稀动植物,特别是鸟类的栖息环境。如安庆市沿江水禽保护区,水利部门负责湖泊水位的调控,渔业部门根据《渔业法》,负责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渔政管理,林业部门虽然牵头湿地保护区工作,但只能对鸟类、野生动物进行管理和保护,保护区没有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保护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借湖养鸟、借塘养鳄”的窘境。
三是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突出,难以协调同步发展。我省湿地保护区大多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湿地保护区的周边的社区主要的产业依赖于湿地资源,如水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和旅游业等。有些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等, 破坏了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加速了湿地资源的枯竭,有些已难以修复。如升金湖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随着湿地生境的改善,鸟类的种群数不断增加,以鱼类为食物的鸬鹚去冬今春达2万余只,周边群众组成的水产养殖公司在保护区内养殖的大量鱼苗被捕食,损失严重,从而造成保护区与水产养殖公司之间的矛盾激化,冲突加剧。如何协调资源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关系,已成为湿地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是保护和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近年来,虽然国家重视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但由于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经济较落后,地方投入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经费和管理经费都较少,所以无法满足管理工作需要,使得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举步维坚,湿地的监管职能和监管能力下降,不能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目前,我省除升金湖、扬子鳄等国家级保护区,由于有国家投资有一定的保护设施和科研设备外,其余的保护区还缺乏必要的办公、监测、救护、科研、交通及通讯设施等, 保护区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极差, 有些甚至不通路或不通水或不通电, 住房陈旧老化。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人员的积极性。
五是湿地保护机构不健全,管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从全国来看,有的省份已单独成立湿地管理机构,而作为湿地大省,我省至今还未成立专门的湿地管理机构。就全省而言,除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有专门的机构和编制外,大部分湿地保护区没有落实机构和编制,有的也只是一套人马,两块或几块牌子。同时,由于大多数湿地保护区地处穷乡僻壤,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待遇低,再加上国家对保护区人才政策没有倾斜,保护区很难吸收和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 出现高学历人员不愿进,低学历人员编办不给进的境地,从而影响了保护区管理、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建议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特征。谁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谁就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竞争优势。保护好湿地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基本国情、省情和湿地保护现状,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我省的湿地保护工作。
一是拓展宣传渠道,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和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科普讲座、制作专题片、环保志愿者等活动,广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湿地与人类的关系,特别要加大警示宣传的力度,使湿地保护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社会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健全保护制度,依法进行湿地管理。目前,全国已有不少省出台了有关湿地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因此,我省要尽快出台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职责权限、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将湿地保护、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国土及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与湿地保护立法协调一致。建立省级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与多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湿地资源监测网络体系,使我省湿地保护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逐步理顺湿地保护工作机制。湿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各地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理顺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湿地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作为承担着湿地保护和管理的保护区,应当纳入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解决其人员编制,从而吸引一批素质高、能干事、留得住的人员从事保护区管理工作。
四是政府投入为主,多方争取资金。湿地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在湿地建设中应起着主导作用。要明确国家、各级政府对应级别湿地保护区责任,并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同时,还要多方筹措湿地建设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建设。要按照“谁保护、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积极投资湿地保护。
五是加快保护区建设,强化保护管理力度。实践证明,建设湿地保护区是保护湿地最积极、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要依照《安徽省湿地保护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统盘考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对全省典型独特的湿地类型区和生态敏感区、脆弱区,要抢救性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制定好淮河流域重点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计划,争取早日列入国湿地保护计划。坚决依法制止、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科学、健康、顺利开展。
 
阅读 303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