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方文化中心——汉中

媒体:汉中新闻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河苇
2009/7/8 23:19:10
 
  前不久,西北大学城固办学旧址纪念碑落成,这是汉中人民值得纪念的一件往事。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占东三省。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平津失守,国难当头,平津地区高等院校纷纷西迁。天津等地高等院校迁至云南昆明,由有名教授闻一多、李公朴等带领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平的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等由各校名流李书田、徐诵明、李蒸等带领迁陕西西安,成立“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开课不久,日军空袭,难以正常开展教学。这时,国民政府由南京迁都重庆,接着南京、武汉失守,形势非常严峻。为了安全稳定,“临时大学”奉令南迁汉中,同时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由胡庆华、徐诵明、李书田、李蒸等教育界名流来汉组织管理,并聘请黎锦熙、许寿裳、李达、罗章龙、曹靖华、陆懋德、张伯声等著名学者教授来汉先后执教,给汉中教育注入活力,提高了文化水准,增强文化氛围。仅西北联合大学就有师生1700余人。1938年迁汉中的国立西北大学,在城固考院小学设四个学院25个系;国立西北工学院迁城固古路坝,下设8个系和3个研究所;国立西北医学院迁汉中黄家坡,在东关办有附属医院,城内设有门诊部;中央农业促进会与金陵大学在汉中设立农业推广所(南郑草堰堂)。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分校(原黄浦军校),由河南洛阳迁来汉中武乡镇石堰寺校址,有学员2000余人,蒋介石、李宗仁亲临汉中参加毕业典礼。
  抗日战争前,汉中交通闭塞,教育落后,仅有7所中等学校,没有一所高等院校,学生求学要翻越秦岭去西安及外地,去国外留学者更是寥寥无几。抗战后,不仅从外地迁来一批大学,又从沦陷区迁来中学12所,其中私立中学3所,在校学生近4000人。还创办了民德女子中学,新成立了西北儿童教养院,在凹口寺等四处庙宇设置,接纳沦陷区无父母的难童,当时可容纳1000名,堪称西北之最。国民党元老李宗仁给以资助,于佑任曾亲临视察,还特意给教养院长智全澄赠联:  “天留余地开新运,人以无私致大同”,当时在社会上影响颇大。
  由于西北联大等一些国内知名良师聚集汉中,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开办讲座,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还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查。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陆懋德首先发现了南郑县龙岗寺旧石器古遗址,在城固发掘考证张骞墓,在勉县以诸葛亮墓祠进行了考察;现代语言学家黎锦熙在教学之余,主持编写《城固县志》;医农院校在医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为汉中培训了一大批本土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汉中地区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当时的汉中成为抗战后方与重庆、昆明并列的全国三大文化中心之一。 (方孝文)
阅读 70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