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图片解读米埔保护区

媒体:原创  作者:刘伟
专业号:向海保护区
2009/5/21 8:29:03
                                        图片解读米埔保护区
 
                                                   ——来自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的报道
 
5月20日下午,国家林业局赴港湿地考察团一行9人,在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李桂婵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终于一睹米埔的风采。
经过一上午紧张的室内讨论,终于可以缓解一下,大家背上望远镜,对实地考察兴致勃勃。
在入米埔保护区门口及区内显要位置设有几块警告牌。每个入保护区的人员都要有通行证的。否则就有惊人的罚款等着你。保护区与渔民的池塘只有两尺宽的水泥板路,没有围栏。李桂婵老师说,渔民是不会擅自过到保护区内的,因为有严格的法律。
 
这张图片是在米埔保护区内的观鸟屋拍摄的,米埔与深圳同饮一条河,这条河被称作香港的后海湾。
 
刘想是这次考察团中问题最多的学生,这不,拿起木麻黄的叶子又问个不停。今天上午居然还把米埔保护区的项目“洋”经理问“卡”住了。老师们还是喜欢勤学好问的学生的,我相信那位“洋”经理虽然没去过西溪,但记住了西溪。
 
 
保护区内有几处赞助资金部门的牌匾,这不但对湿地保护事业部门的一种肯定、鼓励,更是对后人的激励。如一面镜子放在那里。
 
这是渔民养的池塘,五米左右就有一个杆子,并拉着线。这是政府按渔民的要求,因为鸬鹚的干扰,影响了他们的经济收入,政府想出的办法。这样鸬鹚不会到这里吃鱼;另,政府收购渔民的废鱼(这种鱼人们不爱吃,不会给农民带来收入,但政府出钱买来),投到保护区内固定的基围里,给鸬鹚另建伙食点
 
图片中的两个人正在使用机器割草,割草在米埔是保护鸟类的一种很重要手段。李桂婵老师说,因为米埔小型的水禽多,它们喜欢在水草低的滩涂和小岛觅食、休息,过高会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活。
 
走进保护区的博物馆,很是诧异,这里没有实物标本,室内有模型及一些宣传画。这种保护可谓“独具匠心”,更值得做湿地保护工作者更多的思考。
 
这种植物有个好听的名字:老鼠簕,细看,还真长着象老鼠一样的尾巴。
 
但愿这些图片背后,能给湿地工作者更多的思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失为上策……
 
 
 
阅读 58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09/5/26 14:56:39写道:
看到我们的老乡了:三门峡的李主任。
游客于2009/5/22 21:25:06写道:
刘伟妹妹、老黑哥、刘想终于看到你们三人----红、白、粉组合在一起的片片了,开心!----余江帆
游客于2009/5/22 8:17:54写道:
不错,以后多多上片。东北虎
游客于2009/5/22 8:03:17写道:
[原文]这个得说明一下,刘想同志提问的问题是多的,但不是“问题学生和问题少年”,“问题学生”是不怕被劫色的,哈哈。
图片解说得很好,米埔的很多管理措施以及对象都介绍进去了。
啥玩意乱七八糟的!
刘想于2009/5/21 12:47:11写道:
这个得说明一下,刘想同志提问的问题是多的,但不是“问题学生和问题少年”,“问题学生”是不怕被劫色的,哈哈。
图片解说得很好,米埔的很多管理措施以及对象都介绍进去了。
游客于2009/5/21 11:05:17写道:
这pp加解说挺好的。刘帅哥好粉好嫩,小心被劫色哦,在港期间让刘伟充当一下护花使者“吧,哈哈哈哈哈。。。。。。。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