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胡振鹏:治湖必须治穷

媒体:中国经营报  作者:黄康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1/3/13 7:54:40

  访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振鹏

  逐水而居的江西,社会经济发展都要围绕“一湖清水”——鄱阳湖来做文章。而“水”在给江西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抉择的困惑。

  从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到如今一年的生态经济区建设实践,江西的决策者是否已经找到了解决矛盾的钥匙?

  日前,作为一位多年研究鄱阳湖流域生态经济的学者,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振鹏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治湖之策

  《中国经营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初衷是什么?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有哪些实际意义?

  胡振鹏:众所周知,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丰水期间能够提供调蓄洪水的容量140亿立方米以上,在枯水期间能够为下游提供80亿立方米的清洁水资源。同时,鄱阳湖又是世界重要的湿地,并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和无序开发,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破坏。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江西提出一项跨世纪的奠基工程——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它涵盖了鄱阳湖及周边的丘陵地区和注入鄱阳湖的江西五大河流流域,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当时,经过科学考察,形成了 “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的开发理念。不是仅仅为生态而搞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而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一定要让周边居民脱贫致富。因此,最终的落脚点是以山水治理为基础,主打生态经济,改变鄱阳湖流域长期落后的局面。

  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80年代初江西省政府提出的“山江湖工程”的延续与升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创建一种大湖区域综合治理的新模式。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江西在中部崛起才是最终目标。

  《中国经营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讲经济发展,又要兼顾生态保护,如何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江西发展生态经济优势是什么?

  胡振鹏:2007年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时要求,永远保持好鄱阳湖“一湖清水”。本着这个原则,要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江西崛起,又要保护好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可行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我们要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两者有机结合,不能割裂开。来我们这里的游客无不被江西好山好水的自然环境所吸引,因为江西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好,最大的发展后劲也是生态。但长期以来,许多发达国家与我国沿海地区都是“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江西不能再走这样的“老路”,需要有更大的魄力,实现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双丰收。

  但是,江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也是有所取舍的,必须放弃眼前利益,一些高收益高回报但污染严重的项目我们坚决排除。

  当然,江西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离生态经济还有相当的距离,“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我举一些数据就能说明问题:2002年江西人口只占全国3.3%,GDP只占到全国2.2%;2009年江西人口比重与2002年相同,但GDP占到全国只有2.26%。经过7年不懈努力,GDP所占全国比重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不到0.1%。

  政治任务

  《中国经营报》:“民以食为天”,江西又是个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有哪些具体措施来配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呢?

  胡振鹏:如你所说,江西是个农业大省由来已久,江西大米不仅仅供给本省,新中国成立61年来江西大米一直保持了对外地市场的供给;另外,香港1/4的生猪与1/5的蔬菜供应都来自江西。这些都是跟国家把江西定位为商品粮大省与农产品基地分不开,这里不在乎农业经济效益有多少,最关键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与人民生活保障,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江西的大米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平原地区,江西农业产值尽管不大,但其地位极其重要,因此无论是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还是实施意见稿内,我们都把农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发展农业则是要优先发展高效的生态农业,这也契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理念。

  首先是已经开展两年的100亿斤优质稻谷生产能力建设工程,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具体举措。其次是各1000万亩的油菜和茶油基地建设工程,也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用油料的安全。除此之外,1000万亩优质果园、100万亩绿茶基地、100万吨水产品基地等农副产品也正在全省各地有条不紊的开展之中。

  《中国经营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能源动力供应不足将是制约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你如何看待江西能源经济未来?

  胡振鹏:江西能源结构不合理由来已久,主要以火电为主,占到80%以上,由于所需电煤都是靠外运来解决的,一旦电煤市场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势必导致江西能源紧张的局面。其次,尽管江西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但江西各条河流落差较小,地形多以丘陵为主,人口相对密集,使得江西建立大型水电站的条件不充分。

  而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则可以改变江西未来能源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在江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中,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到江西未来将实施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十二大生态工程”建设最吸引人眼球,这项总投资高达3600亿元的大工程,其中能源项目几乎占到了整个工程的一半,鄱阳湖周边几个风力发电站已经建成,生物质能——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沼气解决农民家用能源已有较好的基础,彭泽帽子山核电站有望在今年正式开工建设,力争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第一座核电站项目。

  按照《江西省“十二五”规划草案》设想,包括光伏产业和LED照明材料及器件在内的江西能源经济将提供75%的财政收入和安排90%的就业人口,足见能源在江西未来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

阅读 61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