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大沽河治理今天启动 实现大河昔日风光(图)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2/2/8 8:25:06
大沽河风光。


沿岸村民放养的牛羊。


途经大沽河的市民拍摄美景。


    大沽河治理工程将正式开工建设,这是青岛水利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具有极为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而就在对大沽河治理工程盼望的同时,牵动社会各界的还有这样一系列疑问:为什么要治理大沽河?开工后将有哪些工程陆续实施?治理后的“母亲河”又将焕发怎样的新颜?2月7日,大沽河治理工程动工前夕,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访。

大沽河有五大治理价值

    大沽河在胶东半岛称得上是“第一大河”。2011年10月份,本报记者徒步走完大沽河全程,经探访得知,大沽河发源于烟台招远的阜山脚下,最终在城阳入海口注入胶州湾 。大沽河干流全长 179.9公里,流域总面积6131.3平方公里,其中,在青岛市域内干流长度 14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4781平方公里,约占青岛市域总面积的45%。大沽河还有一条主要支流——小沽河,发源于烟台莱州市南部大泽山区,水量较大,青岛市域内的河流长度约60公里。

    据统计,大沽河流域范围内共有50个镇、街道,村庄2513个,总人口约240万人。流域内有2座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及大量小型水库、塘坝工程。大中型水库兴利库容约3.92亿立方米,占青岛市大中型水库的60.33%(不含棘洪滩水库),是青岛市最重要的水源地。

    青岛市此次对大沽河大力“治水”,并非孤注一掷,而是对大沽河治理价值的层层斟酌。7日,在市规划局提供的《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中,提出大沽河具有五大治理价值,具体表述为:“大沽河流域是青岛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水源地;是保障青岛市绿色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青岛市现代农业优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孕育青岛历史文明、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的摇篮;推进青岛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地区”。

几经治理仍存行洪隐患

    《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沽河治理的意见》中称,“实施大沽河治理是确保防洪安全、增强供水能力的迫切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几经治理,但目前大沽河河道仍存不少行洪隐患。河道防洪标准目前仅为“20年一遇”,只有局部为“50年一遇”,远未达到国家规定“5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

    8日将全面动工的大沽河治理工程牵动着青岛市民的心,“治理后的‘母亲河’,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是市民最关注的话题。7日,记者从青岛市有关部门找到了这一答案。

    据介绍,大沽河治理工程将紧紧围绕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理念,统筹考虑防洪、蓄水、生态、环保、交通、景观、人居、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3至5年后,大沽河将一改旧貌 ,焕发“洪畅、堤固、水清 、岸绿、景美”的新颜。同时,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青岛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增加水资源数量、改善水资源质量、美化景观环境是流域综合治理的主线,并将国内外河流治理的先进经验吸取进来,结合建设大青岛的长远目标,确定“提升标准、保护优先;系统整合 、适度利用;完善配套、惠及民生;彰显特色、分期实施”的治理原则。

总长55公里,实施七大工程

    根据大沽河治理工程规划,到“十二五”末,大沽河自产芝水库至入海口段和小沽河自北墅水库入大沽河段(总长 55公里)两侧及相关区域,重点实施并完成“七大工程”:

防洪工程

    计划至2012年底,完成堤坝加固 、护岸建设、河道清淤拓宽等工程,将全线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水资源开发工程

    实施梯级拦蓄工程,形成连续水面;合理布局,优化配置,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拦河坝(闸),增加河道蓄水、供水和水源涵养能力;规划建设调蓄水工程。

道路交通工程

    到2013年底,完成堤顶路和桥梁工程建设,形成贯通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新的交通网络,实现坝路一体化,做到一桥一景,增添河道景观效应。

生态建设工程

    即与水源保护相结合,在滨海、沿河湿地、跨河构筑物及河道上游生态修复区,建设防护林、蓄滞洪湿地,形成生态旅游带。

环境保护工程

    抓好流域保护,加强环保基础性工程建设,采取污染源预防、治理等措施,河道全线水质确保不低于三类水标准,改善河道水环境。

现代农业化基地建设工程

    因河、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规模农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打造全市重要的现代农业聚集带。

小城镇与新农村示范建设工程

    加大沿河村庄合并和旧村改造力度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风情宜居建筑群、特色乡村田园、河畔旅游景观等重要节点,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本版文/记者 马正拓  王媛 图/本报记者 孙传浩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阅读 1276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